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5: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诗三首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挂罥(juàn) 翩翩(piān) 一丈绫(líng)
B. 塘坳(ào) 伐薪(xīn) 口称敕(chì)
C. 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 布衾(jīn) 庇护(bì) 风怒号(háo)
2.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唇焦口燥/呼不得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C.可怜/身上/衣/正单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暮投石壕村(投宿) 秋天漠漠向昏黑(阴沉迷蒙的样子)
B. 长夜沾湿何由彻(到天亮)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高耸的样子)
C. 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来是谁(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
D. 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系向牛头充炭直
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长林梢 长夜沾湿何由彻
B.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D.下者飘转沉塘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对偶)
B. 八月秋高风怒号。 (拟人)
C. 雨脚如麻未断绝。 (比喻)
D.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反问)
7.对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茅飞渡江洒江郊。
译文: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B.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译文: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译文: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虽然唯独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冻而死就足够了!
8.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困人饥日已高”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里赶车运炭的整个过程。
B. 《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诗歌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
9.名句默写。
(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      ”。
(2)《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作者虽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诗句是“        ,        ”。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突出地体现了作者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出卖炭翁极度反常、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悲惨境遇的诗句是“        ,        ”。
(6)《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艰辛的句子是“        ,        ”。
10、班内开展“走进古诗词”的交流活动,晓琳找到一首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诗,但漏掉了题目。请你从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选段,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1.“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哪个词(组)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
12.“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唐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3、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
14、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句的 “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15、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木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
剧本 题目
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 卖炭翁: (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 (马踏声渐近) 卖炭翁: (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 黄衣使者: (① )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 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 卖炭翁: (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② 。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1)根据情景,在①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 (2)根据情景,在②处填补人物对白。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 制 布 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17.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却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四)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和《观刈麦》,完成各题。
18.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主要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鞭挞与抨击,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了卖炭翁在冻得发抖的时候,却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愿”字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
C.《观刈麦》主要写了农民一家人辛苦劳碌割麦和一个怀抱孩子的妇人拾麦的情景,表达了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
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了人们割麦精疲力竭却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惜”字就是为了赞美人们热爱劳动、 吃苦耐劳的美德。
19.“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
(五)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20.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
21.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2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有何作用
23.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写作
24.学完此课后,老师要求同学们研读下面几句诗,并据此写一段对杜甫的评价性文字。(不超过50字)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④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答案
D 2.D 3.C 4.C 5.B 6.D 7.D 8.A
(1)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2)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6)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10、题目:田家。理由:因为这首诗写了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动的场景。
1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12、诗人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3.可怜 14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或理解)。此处是“苍苍”意思是: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15、①示例:趾高气扬 ②示例:我的炭呀!我的命好苦呀!
16、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17、推己及人、忧国 忧民和广济天下苍生
18、D 19、①都是心理活动描写;②都描写了矛盾心理(或都有反常对比);③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
20、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
21.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22、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
23.“急纷纷”写出了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24、示例: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为解救人民于苦难中而甘愿牺牲自我。他疾恶如仇,揭露社会黑暗,令人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