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专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线索梳理
1
拓展提升
2
相关时政热点: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丰富
2021年9月9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向公众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6座“祭祀坑”考古发掘的重要进展。在已经发掘结束的4号坑、基本清理结束的3号坑和暴露出埋藏文物的7号、8号坑,发现了体形巨大的青铜祭坛、神兽、完整的金面具、刻有神树纹的玉琮以及形似餐刀的玉刀、“撞脸”奥特曼的青铜人像等文物。新发现文物数量之丰、制作之精、造型之奇,让人叹为观止。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解读: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巨型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宝藏和巨大魅力,又将进一步验证和丰富我国的悠久文化。
线索梳理
1
线索
文化自信
文字 演变 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特点 书写简化、方便,便于辨认
演变原因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人们对书法美的追求,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思想 老子、孔子及“百家争鸣” 孔子的“仁”、老子的“无为而治”等以及“百家争鸣”中各学派的思想共同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道教和 佛教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末年道教产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文学艺术 概况 (1)文学:唐诗(代表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宋词(杰出代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元曲(“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明清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2)艺术:书法(曹魏时期的锺繇、胡昭和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北魏碑刻书体等)、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雕塑(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戏曲(昆曲、京剧、琼戏)、舞蹈和音乐[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还涌现出一批技艺超群的舞蹈家、歌唱家和乐器演奏家;竹竿舞(黎族传统民间舞蹈)]
特点 成就辉煌;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创作者;反映时代发展特征
发展趋势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文学艺术形式由高雅精英化向通俗大众化发展
医学 概况 (1)东汉: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2)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特点 形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和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地位 中国古代医学发达,中医、中药至今仍然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数学 成就 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著作 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祖冲之与其子合著《缀术》
科技 农业 概况 (1)工具的革新:磨制石器和骨耜、铁制农具和牛耕、曲辕犁、筒车、秧马等
(2)农学成就:农历与二十四节气、南朝祖冲之的《大明历》、北朝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
特点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精耕细作;农业著作使生产经验得到总结、传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进步
科技 特色商品或先进工艺 (1)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工艺高超,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2)瓷器:唐代越窑、邢窑、唐三彩;宋代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瓷都景德镇
(3)丝绸: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绸不断运往国外,成为闻名世界的商品,丝织工艺先进
(4)黎锦:海南黎族民间织品,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
(5)茶叶:自西汉开始销往外国,唐朝时大规模外销,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科技 四大发明 概况 (1)造纸术:西汉时期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朝时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指南针:战国时期制成了“司南”,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共同作用 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发明传入西方,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建筑与工程 概况 (1)建筑:秦长城、唐长安城、明长城和北京城等
(2)工程:都江堰、灵渠、隋朝大运河、元朝大运河等
共同点 规模宏大,建筑工艺水平高超;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史学 《史记》《资治通鉴》 认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
线索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的方式与手段 (1)文字: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历程,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
(2)教育:孔子创办私学,促进了文化在民间的传播;科举制的创立、发展、完善,使整个社会读书风气盛行;近代创办的国家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采用中西结合教育方式,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与时俱进
(3)科学技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交流
(4)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5)大众传媒:近现代报纸、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出现和普及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媒介
文化传承的方式 与手段 (6)文明间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7)文化遗产:①物质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都江堰—青城山等;②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昆曲、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崖州民歌等
认识 (1)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是文化传承的时代要求
(2)文化需要传承发展,只有传承和发展文化,才能使文化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与活力
拓展提升
做法类
1.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文化自信?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借鉴、学习世界优秀文化。
意义类
2.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何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史论结合类
3. 简述“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们提供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推动了世界各地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2)活字印刷术传到世界,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由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转变,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