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和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概览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史料学史·思维可视化
3
时序坐标
单元概览
1765年
1848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共产党宣言》发表
1785年
1825年
19世纪
19世纪中期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
确立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英国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铁路时代开始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71年
巴黎公社建立
阶段特征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珍妮机 蒸汽机 铁路 现代工厂制度
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2011版课标: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线1·要素学考点
时间 (1)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法国、美国、德国等其他西方国家:18世纪后期开始
背景(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1)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2)市场需求: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背景(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3)资本条件: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
(4)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5)科技条件:自然科学发展;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技术条件
概念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主要是指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主要动力 蒸汽动力
主要能源 煤炭
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
实质 生产方式的变革,即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
性质 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重要成就 珍妮机 概况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影响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带动了其他生产部门的发明,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瓦特 改进 蒸汽机 概况 (1)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来,应用于化工、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
(2)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3)煤炭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促进了煤炭的大量使用和开采
(4)推动了交通运输革命,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重要成就 铁路 发展历程 (1)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火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影响 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现代工厂制度 确立 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特点 有集中的生产场所、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生产资料集中使用;规模化生产;机器生产;严密的生产组织流程
特点 (1)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2)首先发生于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以蒸汽机为动力来源 (4)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历史解释: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历史解释: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应用于许多行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历史解释:以蒸汽机作为动力,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影响) 对英国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使英国率先进入现代文明入口处;加强了英国对外殖民与扩张的实力
对世界 积极 (1)经济:①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生产关系:现代工厂制度确立,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普遍建立起来
(2)社会:①城市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②阶级结构: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对资本主义制度: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逐步确立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④对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拓展了人们的视野;
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影响) 对世界 积极 ⑤全球交通和市场: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商品交流,扩大海外殖民掠夺和市场,大规模从事交通运输建设,致力于远洋运输网的开拓,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消极 (1)使人类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
(2)工人遭受的剥削日益严重
对亚非拉国家 (1)积极:客观上将西方的工业文明带到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2)消极: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加速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
线2·纵横学史
1. 世界近代史上的科技人物
考向 人物辨识
【精练本】P63备考栏目3题
2.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素养提升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反映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趋势→唯物史观
2
考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011版课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线1·要素学考点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史实 (1)马克思在巴黎结识恩格斯,从此开始了长期合作 (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3)马克思还创作了《资本论》等著作和文章
主要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背景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标志:《共产 党宣言》发表 时间 1848年
主要内容 (1)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2)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3)工人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他们相对日益贫困
(4)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组成 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历史 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实践 活动 第一国际、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
线2·纵横学史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云南2021.18;烟台2023.20;福建2022.25)
素养提升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启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结合国情和实际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永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唯物史观
【精练本】P64备考栏目8题
史料学史·思维可视化
可视化解法
材料 飞梭的发明为完全机械化铺平了道路,珍妮纺纱机、骡机等机器发明后,从纺纱到织布的工业流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动力问题,英国实现了更进一步的机械化,创造了一种与传统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形态①。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织业,它的根基是一个足够庞大的需求市场②,一个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从业者群体③,以及能够持续予以创新者经济回报的宽松投资机制④。
——摘编自《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设问:依据材料,指出与传统农业社会完全不同的文明形式。并概括“工业革命早期的技术革新发端于英国纺织业”的原因。(4分)
解题三步骤 步骤一审设问 明确答案来源、答题方向 1.答案来源 2.能力要求 3.作答范围 4.作答内容
“依据材料”——答案来源于材料 设问1:指出设问2:概括 工业革命 设问1:文明形式
设问2:原因
步骤二读材料 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1.提取有效信息 2.信息转化 设问1:① 设问2:②③④ 设问1:①→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即工业文明时代 设问2:②→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大;③→从业者受教育水平高;④→投资制度宽松 步骤三规范答 注意分层、分点、历史术语作答: (1)文明形式:工业文明。(2分) (2)原因:市场需求大;从业者受教育水平高;投资制度宽松。(2分) 实战演练
材料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政治文明历程》
设问:依据材料,指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哪一理论?结合所学,列举这一理论“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具体史实。(4分)
【答案】理论:马克思主义。(2分)史实: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