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专题十 三次科技革命
线索梳理
1
开放性设问
2
1
线索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线索梳理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 世纪初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2)经济基础: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3)技术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如牛顿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为工场手工业积累了技术与经验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基础: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 (3)技术条件: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相对稳定(2)科学技术: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3)推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经济的需要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 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能源 煤炭 石油、电力 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主要成果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本茨制造汽车、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化学工业产生、新材料的发明 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兴部门 交通运输业、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 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工程等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发展相对缓慢 (2)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 结合 (3)侧重于轻工业部门 (1)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后起国家(如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2)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3)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总结 (共同点) (1)都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并向其他国家扩展 (2)都出现了重大科技发明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 (3)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变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4)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等 2
线索
三次科技革命与社会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生产力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大发展
促进经济 全球化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深入
发展
妇女地位 提高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参加工作,部分妇女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 妇女开始获得选举权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妇女获得选举权;出现女性领导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城市化 进程加快 大量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出现世界级的城市群和卫星城市;城市建设和规划更加合理和适宜人居
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
改变生产方式 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 机械化逐步普及,新的生产方式——流水线生产出现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改变生活方式 蒸汽机车、蒸汽轮船的发明便利了人类的出行;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使得服装逐渐平民化和廉价化 汽车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飞机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电话、电报成为主要通讯手段,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取得重大突破,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高速铁路、喷气式飞机等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手机、网络成为主要的通讯手段
环境污染严重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严重污染了环境;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 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的生产和使用,破坏了环境 气候变化;淡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等
反思: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完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促进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人口过快增长
反思: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改变世界格局 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反思: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改变阶级 关系 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个主要的阶级;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反抗日益激烈 反思:合理调整社会收入分配;完善立法,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 3
线索
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科技革命 中国所处社会阶段 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抉择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康乾盛世末期,由封建王朝的盛世逐渐走向衰落 英国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组织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机械设备,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建了新式陆
海军
科技革命 中国所处 社会阶段 科技革命对中国 的影响 中国的抉择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的国门逐渐被打开 列强加快侵略和瓜分中国的步伐,中国最终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人民逐渐意识到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能救中国,开始了政治方面的探索,开展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发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第三次 科技革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 国家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 并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研制“两弹一星”等,紧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取得重大成就
(2)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在部分领域实现了领先和超越
科技革命 中国所处社会阶段 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的抉择
认识 (1)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未能抓住机遇,致使近代中国发展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发展,把握时代潮流,以科技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2)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继续重视和推动科技发展,为国家的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开放性设问
1.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谈谈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格局的演变。
2. 在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怎样才能实现科技领先?
做法:(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要积极学习、消化、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