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蜀 道 难
唐 · 李白
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李白
《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古代诗人常用来描写蜀地道路的艰难。
李白的这首诗虽托题古调,但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全诗写出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怪不得诗人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
解 题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
剑门关 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连山绝险,独路如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古栈道
反复诵读,吟咏诗韵
提示:
《蜀道难》这首诗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不要求有固定的
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等,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
七字、九字的,长短错落不齐,适合诵读演绎。
如:以“噫吁嚱,危乎高哉”的慨叹开篇,感情豪放,要
读得很有声。“危”“高”要重读,“乎”“哉”可有延长音。
接下来的“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一点,略作停顿后,再用声
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
走进文本 梳理思路
主旨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 眼
难
这三段围绕着“难”字,分别道出蜀道什么特点?
难
叹蜀道之高峻
叹自然环境险
叹社会环境恶
1.噫吁戏,危乎高哉
2.西当太白有鸟道
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5.猿猱欲度愁攀援
6.青泥何盘盘
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高
多么
挡,面对
沟通相连
使动,使……回转;回旋
越过;为---发愁,为动用法
比
重点词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峻,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第一部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五丁开山故事、作用)
一叹高而难行
蜀道来历
蜀道高峻
虚实结合
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2、开辟蜀道的艰难
映衬夸张
细节描写
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
万仞深渊,急浪回旋
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
侧面写高
正侧面写高
行人角度
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
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整体概括,面的描写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8.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只
跟随
使动用法,使……凋谢
离
满
靠,依
急流
为什么
砯:拟声词用如动词 ,冲击
转:使…滚动,使动用法
重点词语
山水险恶
景物凄清
悲鸟号古木,看
雄雌绕林间。
子规啼夜月 听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第二部分:叹自然环境险
看
听
借景抒情
环境烘托
运用夸张
风光奇险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写蜀道的险而可畏
三叹蜀道险要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蜀道如此险峻,为何远道之人还要来这里? (第三部分:叹社会环境恶)
从地形险要,社会现实环境险恶的角度写出居留之难
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易守难攻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剑阁铭》........位置重要
环境险恶
走进文本 梳理思路
开辟之难
渡越之难
安居之难
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史上无路: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先祖牺牲: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神仙难敌: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万物难越: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极险极高:
氛围恐怖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地势险峻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人听此凋朱颜!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易守难攻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形势易转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历史
现实
未来
自然
社会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欧阳修《太白戏圣俞》
悟诗情 论主旨
古人观点:
①危房杜说:《新唐书·严武传》中说“李太白作《蜀道难》者,乃为房、杜危之也。”
②刺章仇说:沈括《梦溪笔谈》卷四认为,《蜀道难》之寓意应是“李白集中称刺章仇兼琼”。
③讽幸蜀说: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奔蜀,朝野以为不可,李白此诗,谓“侧身西望长咨嗟”,叹“问君西游何时还”,实为感唐玄宗幸蜀事而作。
④咏蜀说: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今人观点:
⑤重申讽幸蜀说:
⑥重提“讽章仇”说:
⑦“送友人入蜀”说: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一书中用“剥皮抽筋法”,“集中”全诗的骨干句子,即“问君西游何时还”,“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侧身西望长咨嗟”等,亦“把此诗定为赠入蜀友人的诗”。
⑦寓“仕途坎坷”说:郁贤皓《李白丛考》认为,此诗乃以蜀道之难寄寓人间行路难仕进难之感慨。
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诗歌主旨的认识。
品诗艺 析特色
讨论: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这首诗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1.大胆的夸张。
写蜀道的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写急流瀑布 :“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
写蜀地的历史:“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写人的惊恐 :“使人听此凋朱颜!”
品诗艺 析特色
讨论: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这首诗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像。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品诗艺 析特色
讨论: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这首诗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像。
3.强烈的感情。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品诗艺 析特色
讨论: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这首诗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
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像。
3.强烈的感情。
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表现。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有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平平仄仄千句一律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
4.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