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辛亥革命(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3 21: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①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 ②掌握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同盟会以
及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宣传【旧知链接】 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1895年公车上书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其目的:变法图强 挽救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最终失败,但在社会上起来思想启蒙作用自主学习 自学检查
各小组交叉检查学案及教材笔记教材自学笔记核对 ①兴中会建立:时间: 1894年 地点:檀香山 人物:孙中山 ②同盟会建立: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机关刊物:《民报》 革命纲领:37页顶上黑体字 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

教材自学笔记核对①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地点:湖北武昌②中华民国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8页最后一段 关键词:推翻 结束 深入人心速 记①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②同盟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 平均地权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提示:推翻 结束 深入人心成果展示①三民主义:②同盟会革命纲领: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补充讲解知识点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②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合作探究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合作探究答案成功一面: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宪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中国历史进程。 失败一面: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检测反馈(学案)
① C② C③ C④ A⑤ C⑥ B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病情报告单内外交困,千疮百孔列强的疯狂侵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革命救国——辛亥革命创办兴会时间:1894年11月性质:檀香山地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口号:振兴中华1894年11月兴中会成立政党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时间:地点:性质:革命纲领:1905年8月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民主政治消灭贫富差距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旗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前提)(发展)(核心)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政府土崩瓦解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时间: 2、地点:1912年1月1日(元旦)南京3、领导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4、纪元: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5、措施:⑴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
⑵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性、法制性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影响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影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得理解和接受。
3.民国8年换算成公元
纪年应是4.民国18年换算成公元
纪年应是1911+8=19191911+18=1929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主义实现了 民生主义没有实现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课堂巩固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DAA4.中华民国成立于
A、1910年B、1911年C、1913年D、1912年
5.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A、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C、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一次彻底的反封建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DC6.你知道被辛亥革命推翻的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吗?A、同治 B、光绪 C、宣统 D、嘉庆C7.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A、空前的思想解放
B、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C、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D、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