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登飞来峰
学习 目 标
(一)
了解有关王安石的文学常识。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并能背诵、默写全诗。
(三)
整体感知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抒怀,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望岳》,了解到杜甫登上巍峨的泰山,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北宋时期伟大的诗人、政治家王安石的一首诗——《登飞来峰》,探究一下他登上高山以后,会有怎样的情怀呢?
新课导入
《登飞来峰》
任务一:知作者、明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走近作者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王安石】还是改革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任务二:积累字词,指导朗读
初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1.读准下面字音。
浮云( ) 自缘( )
yuán
fú
初读诗歌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听诗歌朗读录音,用“/”划分节奏。
初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任务三:认真朗读,整体感知
飞来峰: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传说此山是从琅琊东武飞来的,因此得飞来山之名。
千寻塔:
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塔:指应天塔。
闻说:
听说,听到。
不畏:
不怕。
自缘:
只因为。
眼:
视线。
整体感知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说鸡鸣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大意:
整体感知
王安石登高望远,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奇峰
高塔
旭日
浮云
任务四:深层探究
夸张,写出了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细读感悟
①“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②这两句议论与写景巧妙结合,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觉,它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
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与《登飞来峰》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比较阅读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同点:《望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任务五:语句赏析
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
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
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写这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呢?
为后两句诗歌作铺垫,正是因为攀上这高耸入云的飞来峰,登上这直插云霄的千寻塔,只有这样的高度才不害怕浮云遮住自己的视线。使得诗歌前后紧密勾连,浑然一体。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议论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鉴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尽管天空中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现在我就站在塔的最高层顶。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呢?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任务六:课文小结,布置作业
登飞来峰
板书设计
写景(充满生机)
抒情(踌躇满志)
站得高
看得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来峰上所看到的景物,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课堂小结
1.背诵课文,用楷书默写。
2.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油然而生的是怎样的心情?与同学交流。
布 置 作 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