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0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20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22:38:1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一年级学生应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同时,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终因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线索明了,其中三四五自然段结构相似,人物对话角色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于童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能够自主阅读简单的课文。但在阅读理解、情感体会和语言表达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提高。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语言材料。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朗读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功能,增强对自然和生命的关爱意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壁、虎”等12个生字和“户、车”等2个偏旁;会写“捉、条”等7个字和横撇弯钩1个笔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表演等活动,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珍惜自己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捉、条”等7个字。
难点:
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动物尾巴图片等。
动物头饰,用于学生角色扮演。
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音频。
八、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墙上爬,墙上走,墙上跑,不掉落,长的丑,一出现,蚊子蟑螂全吓走。’”学生纷纷举手猜测,气氛热烈。当学生猜出谜底是小壁虎时,教师揭示谜底,并顺势板书课题《小壁虎借尾巴》。随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它都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吗?”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
(1)播放一段小壁虎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谜语中的描述,让学生想象小壁虎在遇到困难时的情景。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谜语导入和质疑课题的方式,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播放视频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同时,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在脑海中描绘出课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大约十分钟。要求学生标出自然段,并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熟悉课文内容,并解决生字词的障碍。
3. 开展识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依次开火车读、抢读,增加识字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教师给予及时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生字。这样的游戏环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记忆力。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壁虎被蛇咬断尾巴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小壁虎的难过心情。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小壁虎的难过和无助,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圈画出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如不同动物的特点和语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
(3)教师出示猫、狗、兔子等动物尾巴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为后续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做铺垫。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这些动物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并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评并补充。
3. 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第六、七自然段,了解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深化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学生再次朗读第六、七自然段,感受小壁虎长出新尾巴的喜悦心情。
4. 角色朗读,感受情境:
(1)教师宣布角色扮演活动开始,鼓励学生积极举手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导,注意在不同角色之间切换时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表情。
(3)朗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如:“我觉得这位同学读的小鱼非常温柔,语气很亲切。”这样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参与度。
5.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分配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动物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内讨论。
(2)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和补充。
6. 互动问答,深入理解: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会断吗?断了之后它怎么办呢?”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和补充,同时也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知识,如壁虎的生理特点等。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特殊作用吗?”这个问题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学生们纷纷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如猴子、松鼠等动物的尾巴具有平衡、储存脂肪等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互动问答等形式,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 情境模拟:
教师首先模拟小壁虎借尾巴的情境,邀请学生扮演小壁虎、小鱼、黄牛、燕子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动物头饰,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教师作为旁白,引导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和表情,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如壁虎尾巴、小鱼的尾巴、牛的尾巴等,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2. 情感交流: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适时提问:“如果你是小壁虎,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小鱼、黄牛、燕子,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壁虎的心情和处境,感受到动物之间的互助和关爱。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是否有类似的东西,如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要珍惜自己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3. 拓展思维: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动物的尾巴都有它们独特的作用?我们人类有没有类似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拓展思维,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共生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情境模拟和情感交流的方式,成功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通过启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共生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升华。这样的拓展延伸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
课后作业
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朗读课文,尤其是对话部分,注意读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和语气。这个作业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创作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关于动物尾巴的小故事,并画出来。这个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和绘画能力,同时通过创作故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3. 收集资料:让学生收集关于动物尾巴的资料,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作用和特点。这个作业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实际作用和特点,增强他们的生物知识和自然科学素养。
课堂总结
1. 内容回顾: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和课文的主旨。这个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2. 情感升华:教师再次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珍惜自己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关爱动物,保护自然。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素养。
3. 表扬与鼓励:教师对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保持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这个环节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课后评价与反思
1. 教师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方面。同时,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式进行课后反思。
2. 学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方式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以及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