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课件(共5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22:5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导入
世界上有一种急性传染病,至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它通过蚊子传播,只要被蚊子叮咬或输入带此种病毒的血液就会感染,它就是疟疾,也叫“冷热病”。
为了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2007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在第六十届会议上,把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
直到它的发现, 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它作为治疗疟疾的主导药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它就是——青蒿素。非洲民众尊称其为“东方神药”。青蒿素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在没有特效药之前,疟疾几乎无法医治。屠呦呦可谓泽被后世。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看看它是怎么被发现的。
《青蒿素:征服人类疾病的一小步》一生只为一事来
学习目标: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课文,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3.深入挖掘,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壹 论其世 , 知其人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
抗疟英雄——屠呦呦
壹 论其世 , 知其人
获得荣誉
2018年改革先锋奖
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
2019年共和国勋章奖、
“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01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02
人物风骨: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人物
风采
03
人物贡献: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
(一)人类艰辛的抗疟历程
【相关背景】
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疟疾的记载。古人认为,疟疾的起因是暑气和风邪的轮番侵袭所致。西方人也把疟疾的原因归结在空气上。把病因归结为空气,正好说明了人类的无助。疟疾就这样在人类中肆虐了几千年。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有的地区叫冷热病。俗称打摆子。
在1940年代,我国每年的疟疾感染病例高达3000万,直接受疟疾威胁的人口在3.5亿左右。地处热带的云南思茅则更为严重(如今普洱市市区)。季羡林曾在《赋得永久的悔》中这样描述: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八年,这里暴发了两次恶性疟疾,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病死亡,县大老爷的衙门里,野草长到一人多高。原本是通往滇南的要道,清末七八万人口的市镇,死的死逃的逃,新中国成立时仅剩九百余人,人口损失超过85%,当地也成了虎狼出没的地方。
(一)人类艰辛的抗疟历程
【相关背景】
1820年法国的佩雷蒂尔和卡文顿,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到了奎宁和辛可宁生物碱。
1852年法国的巴斯德,证明了奎宁为左旋体。
1854年德国斯特雷克,确定了奎宁的分子式C2o H24 NO2。
奎宁和辛可宁生物碱都具有抗疟活性,由于辛可宁的药理作用较小,所以奎宁被确定为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自此之后的一百多年,奎宁一直是治疗疟疾的有效药。
在20世纪末,疟原虫对金鸡納碱产生抗药性,奎宁失效。疟疾再次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观看短视频《抗疟记》,了解疟疾再度席卷全球,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性。
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拉斯克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写作背景】
字音
青蒿素 疟疾
瑰宝 精髓
相悖 肆虐
羟基 衍生物
拯救 砒霜
hāo
nüè
suǐ
bèi
nüè
qiǎng
yǎn
zhěng

guī
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
解读标题
你能从这个标题中读出什么信息?
青蒿素
首先点出了屠呦呦的科学发现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说明了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我们知道青蒿素的发现是重大的一步,为何作者说“一小步”?
①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的疾病之一。
②“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体现作者的谦逊胸怀。
贰 理文绪,解文意
整体感知
1.思考:本文设立多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①每个小标题能够体现不同的内容,让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②每个小标题能简要概括具体语段的核心内容,具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贰 理文绪,解文意
【阅读文章】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引言
阅读时,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整体感知
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
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
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④关于青蒿素的发展与超越。
⑤中医药学的贡献。
关注小标题并分层: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分子到药物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引言
整体感知
思考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 屠呦呦就获奖表达感谢以及追溯自己的医学初衷;
第二部分(5-15) 讲述青蒿素从发现到成药的过程;
第三部分(16-20) 讲述青蒿素的发现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21-25) 讲述中医药学的卓越贡献。
小标题的作用总结 1 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
2 能吸引读者;
3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4 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
5 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前写青蒿素的贡献,后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
1.思考: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阅读引言部分:
研读课文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研读课文
思考1: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阅读第二部分:“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
不好。
①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思考2: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研读课文
①列数字是列举具体准确的数字对事物进行说明。如“熔点在156~157摄氏度”,准确说明了青蒿素分离提纯的温度。
②能把事物说明得更精确、更直观,如在研究的第一阶段的那些数字,体现了研究的科学性和艰苦性。
思考3:作者在前两个小标题段中,运用了大量数字,有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
思考1: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优势:
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阅读第三部分:“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
思考2:文章第四部分“发展与超越”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好处
主要采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与其他药物的对比和对药物疗效的阐述,突出了青蒿素及双氢青蒿素的显著疗效。
①中药砒霜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②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石杉碱甲,可治疗老年痴呆症。
③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④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
⑤芍药苷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
⑥生物力药理学用于防病治病。
阅读第四部分:“中医药学的贡献”
思考1:从最后一部分看,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树立文化自信!
叁 品语言,析手法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它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演讲词主要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演讲词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问题,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演讲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
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
(2)鲜明性。演讲的内容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3)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
亦会影响讲话效果。
(4)通俗性。演讲的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句子不要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
(5)适当的感彩。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
演讲稿的特点
品析提示:
本文语言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朴实而不乏生动的特点,充满了理性的力量。全文以平实、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比较顺畅地把握作者所要叙述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获得科学的认识。这样的语言风格,显示了科学工作者理性、求实的精神。
【品析语言】
品析要求:
请从文章中任选一两处语言进行品析。主要从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朴实性不及生动性方面进行品析。
【品析语言】
(1)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试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既强调了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与奎宁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隐含着奎宁的发现也涉及其他因素的信息。
(2)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明确 :通过准确列举一连串数量庞大的数字,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工作量之大,过程之艰辛,从侧面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与精神。
【品析语言】
(3)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试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 :“很难”“似乎”模糊性词语的运用,恰恰体现了用语的准确性,说话留有分寸,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4)“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
明确 :这两处都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充分生动地肯定了青蒿素的价值,又表达了对祖国中医药学的热爱、赞美、感激、崇敬之情。
【品析语言】
(5)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试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明确 :此处用词准确而严谨。就人类征服疾病的整体而言,这确实是“一小步”,因为这只是解决了众多疾病之一;“一小步”也可见屠呦呦并没有因这个重大发现而骄傲自满,这表现了作者的谦逊胸怀。
(6)“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明确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思考2:文章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①列数字,如“2000种中草药”,更加具体、真实;
②举例子,如“《肘后备急方》”,增强真实性;
③作比较,如“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效果提高近十倍”,突出强调;
思考3:本文有哪些艺术特点?
明确 ①以第一人称讲述,更加的真实、自然。措辞准确、态度谦虚,也充分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医学者的人格魅力;
②在相对专业的知识介绍中,体现出科学性、严谨性、周密性;
③使用小标题,让庞杂的内容,更具层次性和条理性。
肆 体会科研艰辛 感受科学精神
感知精神
从屠呦呦的自我介绍中,你认识到了她哪些方面的品质特征?
①我从1955年开始中草药的研究。大学毕业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那些弥足珍贵的日子里,我对中草药的好奇心转换成强烈的动力,特别是在研究所安排我脱产全时学习中国传统医学那两年半的时间里。
——充满对中医药领域的热爱。
②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疾病进程中的一小步。
——谦虚而又展现了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
感知精神
③1959年至1962年,我脱产参加中医培训,这些课程是专门为具有西医背景的专业人士所设计的。这两年半的训练使我发现中国传统医学的丰富宝藏,并领悟关于人性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精妙思想。
——对学习充满热情。
④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调查了2000种中草药,确定了640个可能具有抗疟效应的成分。从200种中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成分用于老鼠模型测试其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严谨从事医学实验的精神。
感知精神
⑤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我们很难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为了帮助疟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我们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
——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进行临床实验的决心。
⑦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其他植物化学的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
青蒿素的历程相对短暂。但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
——对中医医学价值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再读课文,看看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发青蒿素过程中历经了哪些艰辛,由此体现出了她们怎样的科学精神?请填写下面表格。
体会科研艰辛,感受科学精神
历经的艰辛 体现的科学精神
大量地试验,从成百上千种方药中提取了上百种提取物;
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进展甚微;
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查找大量文献获启示,改为低温摄取。
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和同事勇做志愿者,亲自尝试青蒿提取物。
药物生产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将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的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
不辞辛劳的治学精神
锲而不舍的实证精神
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勇于实践的献身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
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观点一:科研路上没有坦途。任何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脱不开关系。屠呦呦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结出累累硕果。尽管屠呦呦已荣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但她和她的团队没有因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从他们身上读懂科学家精神,也就懂得了科学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所在。
观点二:要勇于担当,肩负历史使命。我国青蒿素研究处于世界前沿,对改善公共健康大有裨益。屠呦呦团队在这方面的长期投入,亦如南仁东之于FAST工程建设、黄旭华之于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其初心所愿,皆为国计民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新时代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
纵观这一科研过程,屠呦呦及其团队所具有的这种科学家精神对你有哪些方面的启迪意义
阿姆斯特朗谈到了登月的意义。他这样评论他们离开登月舱、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
【总结科学精神】
屠呦呦团队跨出的这一小步,对人类征服疾病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每一次飞跃都源于无数个坚守的日夜!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
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唐·孙思邈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
薪火相承,默默付出,总有令人感动的坚守!
“一生只为一事来”茶话会
你还知道有哪些“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屠呦呦们”吗?
有……
你还知道哪些“一生只为一事来”的“屠呦呦们”?
谈热点,积素材
漫谈今朝风流人物
不要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去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
——屠呦呦
“五入手”筛选文中信息
1.从文中的名词概念入手,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名词概念的关键语句。
2.从文中的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入手,提取对其进行阐释的信息,包括体现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其他相关因素)。
3.从文章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4.从寓意含蓄的语句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入手,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进行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明朗化。
5.从运用的事例入手,事例中总是明示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当然,从事例中提取信息时,要特别注意作者对材料所作的评述,以把握作者对事件的看法。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三方法”整合文中信息
1.直接提取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的指向性明确,甚至注明了用文中的话回答,筛选的范围不大,因此难度较低。
2.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再适当地加工整合,使答案简明扼要,准确到位。
3.在原文中找不到直接的答题信息,这就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后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进行概括。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2.下面是关于海洋生物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尾蛇的特点、功能。不超过35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它看上去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尔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海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微小透镜就组成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答案:海蛇尾体表遍布的细小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有利于躲避天敌。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