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6《老山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6《老山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6:0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6《老山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翻越经过,体会红军翻山曲折和艰难;
2.品味精彩文句,体会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精神品质,接受红色革命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加强细读中把握主要艺术特点和精彩文句。
教学难点
立足经典理解红军的精神品质,濡染革命精神,提升精神成长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
学生自主阅读,梳理翻山的经过;概括红军所遇的困难,体会红军翻山的曲折和艰难。
明确:困难
①老山界的高和险;
②辎重行军,补给困难,战士吃不饱饭,休息条件很恶劣;
③阻击敌人和急行前进并重。
设计意图:【指向提取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整体把课文内容和线索,引导学生了解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为真切理解红军崇高的精神品质蓄势。
二、破疑解惑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内容和形式的特点。
设置情境:文佳在课文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理解,但不知对不对,想与你一起讨论。
明确:
1.本文是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经典之处在于叙事精到,描写生动,革命情怀昂扬。
2.我在山顶听见枪声,猜测在昨天出发的地方与敌人开火,可见敌人的追击非常紧迫。
3.半夜醒来一段写得有层次,先写视觉,再写听觉,写视觉先写看到的星空,再写四周山峰,再写篝火,写听觉用对比手法。
4.本文之所以好,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用质朴的文笔如实地反映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5.与瑶民母女攀谈的情节看似与翻山没有直接关系,文章却详写,正是揭示出红军取得胜利,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
6.本文有写景物的地方笔法有浓有淡,夜宿山路所见所闻是浓笔重写,下山时所见山景是淡笔轻描。
设计意图:【指向思辨判断能力】在探究中把握课文主要的艺术手法或内容理解,便于让学生进一步梳理文脉。
三、走进文本。批注选段,体会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1.给以下文字做批注
2.在文中自行找两处做批注并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指向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加强细读能力,学习赏析文中生动细腻的描写,提高鉴赏能力和叙写表达能力。
三、走出文本,在情境中理解主题
设置情境:文佳对本单元“家国情怀”主题深有触动,准备参加校团委组织的“念长征 壮我行”演讲活动。她想写写自己对《老山界》的感受,但稿子还没写好,请你启发她可以从哪些角度理解《老山界》,把内容与自己所受的启发或感受结合起来告诉文佳。
关键词:顽强面对,不怕困难;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伟大坚强的革命意志
超越;攻坚克难
明确:
示例1.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敬爱,我又一次拿起语文书,阅读着《老山界》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艰难地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但他们一点儿也不去抱怨,而是把它当作风景去欣赏,看颠簸,观崎岖,听夜声,见奇观,因此我赞美红军战士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2.漫长的爬山路程过后,一定很累了,可作者却把这次登山当成欣赏一次风景,这不是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吗?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些同学,刚开始立下了十分宏伟的愿望,可是,任何事都会遇到挫折,他们就因为这一点小小的困难而退缩,最后,失败了。如果,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那样不退缩,顽强勇敢,我想,什么事会难倒我们呢?
示例3.老山界,那蜿蜒起伏、危难重重的山,陡得让人心颤。红军们排着队向山上前进,如一条长龙,波澜壮阔。他们不畏艰险,一步一步地向上爬,晚上累了,就地休息,地上布满石头,高低不平,睡到天亮,浑身都疼得厉害,第二天,他们继续行走;吃饭都成了问题,每次吃不饱,还要继续爬山路,山很陡,如垂直向下,可是红军们并没有吓倒,红军们一次次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终于爬到山顶,面对他们的向山下冲击。他们忍着饥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发,不管路途多么艰险,多么困难,他们还是勇敢地对现实,因为,只有超越自己的舒适区,原本不可逾越的就会变得可以逾越,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纵有万水千山,也可以走出自己的高、陡、险。
示例4.老山界,一座很难走的山,可是,红军们的钢铁意志一直激发着他们,他们奋不顾身,一心向前的崇高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过老山界虽然没有过草地、爬雪山艰难,但也看出,红军遇到的困难一次比一次难,而他们还是顽强、乐观地克服了。从中,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顽强、乐观、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做一位有志向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会遇见自己的高山和急流,当我们感到命悬一线必须放弃时,是不是可以想想当年过老山界的红军们。
示例5.在雷公岩上睡觉寒冷、硌人,危险,然而,作者却把这段经历写得这么静谧迷人,那么诗意淋漓,正因为作者已经全身心沉浸、陶醉在对夜景的欣赏中,似乎已经忘记了寒冷,忘记了危险。这攻坚克难的决心,是对困难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心态的考验。比起这些,我忽然觉得自己变得渺小了,面对学习的困难,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观念一变世界全变。
设计意图:【指向评价、探究能力】情境有利于形成任务感、代入感,增强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意识;立足经典文本又跳出文本,把红军的精神品质落地于自身,汲取满正能量,濡染革命精神,提升精神成长。
四、小结课文,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升华对长征品格的感受。
设计意图:回扣课题,回归感悟:先辈翻山越岭伴星光,我辈赓续长征学品格,定会燎原满天的星光。
1.学生说自己对长征的认识(可以把以前的感受与现在的感受进行对比)
2.仿照《黄河颂》,运用以下三个句子,撷取若干文中字句,创作《老山界颂》,形成文意连贯,情感通畅的配文小诗。
. , ,啊,老山界!
. , ,啊,老山界!
. , ,啊,老山界!
3.拓展阅读:《大渡河畔英雄多》
教后小记:
由于个人的教学执念,总有一种“要这样处理一次教材”的想法,尽管不知道对不对。既要把握文体特征,又想不露痕迹地把能力点加以突显,还要指向语文的素养立意,诸多想法,欲达融合,不知是否变作杂糅。还好,学生的配合度较高,积极主动地、气氛热烈地让这节课得了钙质,课中交流时所感受到的情感、精神、品格至今想来应是有所悟的。运用命题思维进行构课,紧扣语文能力点和文本要素,可能有功利地实施课堂环节之嫌呢。等待老师们的批评指正和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这节课对教师的语言的感染力要求较高,跳进去跑出来的调度要恰当得宜。学生对红色精神并不陌生,但要从文字中真切感受,少不了老师的环节引导和情绪带动,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能沉浸于文本中,字字句句,丝丝缕缕地沁入,让学生为情所感,为文所动。这一点于我而言,还有空间可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