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五中高2022级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
束,请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2.选择题部分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茶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草稿纸、认卷上答题均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①先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
②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
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购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
象,是物象。
③物豪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袁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
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规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
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
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
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
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④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
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
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做雪凌霜的意趣。
⑤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
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
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⑥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
带着贫士幽人的球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弧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
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谓北徐从事》“暖云慵堕
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湾停云,
潆滞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接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
就,此时风味。”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
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情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遮章”这意象带着诗
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
⑦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奇张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
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因心。”“长有归心悬马首,
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