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课件 (共6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陈情表》课件 (共6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4 23:0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9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
吴猛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时年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子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
啮指痛心
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百里负米
古时候交通是不方便的。子路买完米赶回家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但是干粮已经吃完了。饥肠辘辘的子路饿极了,在路边挖野草根吃,或在路边的田地里,捡别人收完豆子留下的豆叶充饥。终于,一百多里的路走完了。子路看到了自家的乡间小路。走了这么长的路,挨饿了几天,子路硬是没有舍得吃一口袋中的白米。
子路早年家里十分贫寒,大多数时候只能靠吃野菜度日。子路虽有满腹才学,但由于双亲在,不远游,所以日子一直没有改善。不知不觉子路的父母已经上了年纪,子路想自己天天吃野菜没什么,但父母长期只吃野菜会导致营养不良,对身体不好。于是,子路把节省了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跑到百里之外的市集去买大米。
戏彩娱亲
东周时候,有一个姓莱的人,因为上了年纪,所以别人就称他为老莱子。老莱子生活在社会发生激刷变革的春秋时代,因看不惯世间的名利角逐和诸侯兼并,就隐居在荆门象山脚下,过着垦荒耕种,喝泉水,吃杂粮,树枝架床,蒲草做垫的日子。老莱子天性极为孝顺,平时供给父母所吃的东西,都是经过他精心挑选的最甘甜的、最爽脆的食品。原来,他知道父母上了年纪,牙齿都快掉光了,如果不是甘甜爽脆的食物,他们是吃不下去的。他本人的年纪也有七十多岁了,但他自己从不称老,这是因为自己的父母都还健在,自称老人就越发显示出父母的年迈力衰。他恐怕伤了父母的心,所以从不自以为老人。
为了使父母开心,老莱子还常常穿着小孩子才穿的五颜六色的花衣服,扮作一个小孩的样子,在父母的身旁戏耍。有一次,他挑着两桶水到客堂上来,故意脚下一滑,跌倒在地,两桶水也打翻了一地,他就躺在地上学着小孩的声音大哭起来,父母看着他滑稽可爱的模样,大笑不止。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
陈述、禀报
隐情、苦衷
文体,古代奏章的一种, 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
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魏晋南北朝又统称“表”。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作用: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其基本特征。
格式特殊:开头“臣某言”——写明上奏人姓名,同当时的书信格式相同。结尾“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等等。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
(1)谁要“陈情”?
(3)“陈”什么情?
(5)如何“陈情”?
(4)“陈情”的原因及目的?
(2)向谁“陈情”?
1 、谁要陈情?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2 、向谁陈情?
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逼迫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晋武帝。他阴险狡诈、生性多疑、野蛮残暴。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困难重重,《陈情表》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反复说明祖母年高,无人奉养,请求暂缓赴任。晋武帝读了果然深受感动,不仅同意暂不受诏之请,而且还嘉奖他孝敬祖母的一片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拨给赡养祖母的费用。
李密
蜀汉旧臣
晋武帝
新晋皇帝
名义上君臣
李密是亡国之臣,若不应诏,会被认为怀念蜀国,对晋不满,招来杀身之祸;若应诏,又有96岁高龄的祖母卧病在床,无人照料,处于两难境地。于是李密写了此表,陈述这种实情。
一、读准字音
险衅
夙 遭闵 凶
期 功强 近
茕 茕孑 立
猥 以微贱
不矜 名节
陨 首 逋 慢 病笃
床蓐 拔擢 优渥
气息奄 奄 日薄 西山
更 相为命 除臣洗 马
盘桓 祚 薄
xìn

mǐn

qiǎng
qióng
jié
w i
jīn
yǔn

yǎn
gēng
huán

zhuó



xiǎn
zuò
陈身世之苦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开头先写明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开头格式。
连词,
因为
见,代“我”“自己”,助词
改变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亲自
幼年,幼小
名作动,生病
少而无父
到达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 可译为“我”。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古人讳言“死”:
帝王(亲王):崩、千秋、山陵崩、晏驾
诸侯:薨hōng
大夫:卒
士:不禄
庶人:死
称父母死:见背(父母或长辈去世)、孤露(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弃养(谓父母死亡,子女不得奉养。)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礼记·曲礼》
文化常识
“失怙”指无父、“失恃”指无母。
(《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零丁孤苦
鳏:年老的男人没有妻子的人。
寡:年老的女人没有丈夫的人。
孤:幼年死去父亲的人。
独:年老而没有子女的人。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已经
又,与“既”相对。
名作状,在家里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古代小病为疾,重病为病。
会意字。从女,賏( yīng)“賏”是颈项链。本义:妇女颈饰,似现代的项链。引申:缠绕,反复盘绕其上。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
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和自己的身影互相安慰。
但祖母刘氏早已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思考①:第1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纲?它包含了哪些内容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刘婴疾病
读懂内容
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躬亲抚养”的原因
“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
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铺垫。
白描
身世凄凉,祖母抚养恩深似海;
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我们看到了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
我们听到了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
字字哀痛,声声落泪
尽孝
小结
第1段
陈忠孝两难之狼狈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研读第二段
举荐,推举
优秀人才
因为
不久
形作名,卑微低贱的人
使……闻
奔走效劳
主谓取独
详尽
被动句
姑且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
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做,辞谢不接受任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我是进退两难,十分为难。
察举制
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下而上推选人才。汉高祖首下求贤诏,要求郡国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察举制”先河。汉武帝时达到完备,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官职变化:
授官:任、授、除、拜、封(爵位)、赠(追封已故者)、
征、辟、荐、举、起、拔、点(布衣任官)。
升官:擢、升、拔擢、进(追加较高职务)、
起复(恢复原职)、迁。
贬官:罢、免、解、黜、夺 (解除职务)、贬、谪、革、
褫chǐ(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职)、
致仕(带职退休)、左迁。
官职调动:移、调、徒、量移、补(候补上任)、
出(出京受任)、陟zhì(升迁)
兼职:领(兼低职)、摄(兼高职)、权(临时代职)、
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假、护
年老辞官:解绶、致仕、归故里、乞骸骨
思考①: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研读第2段
(先)叙朝廷征召之殷
(后)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两层
这一段突出情感的是哪一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现今之情: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思考②:本段如何叙述作者处境的狼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朝廷任命,事态严重: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时间:
动作:
官职:
情状:
自己两难,处境狼狈:
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 之窘迫
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显出朝廷征召之殷切。“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加深了赴命上任与孝养祖母的矛盾,突出了自己两难的境地,为下文做铺垫。
逮、前、后、寻
察、举、拜、除、当
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特下、切峻、责、逼迫、催、临门
【背诵思路】
恭维圣朝: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地方两次察举,说明原因而拒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辞不赴命。
朝廷两次征召,表达感激而拒绝: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问,辞不就职。
朝廷催责,地方逼迫: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忠心难遂,孝心不许,进退两难: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实为狼狈。
陈孝治天下之政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研读第三段
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名做动,任职
因为
使……结束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说文·矛部》:“矛柄也。从矛,今声。”
“矜”的本义为矛柄,读作qín。如贾谊《过秦论》:“锄櫌棘矜,非锸于钩戟长铩也”。
读作jīn,是指自夸、自恃。如“自矜”“矜功”。自恃之人往往喜欢指挥别人,故而引申为挥动、奋起。
又指苦、穷困。人之所以穷困,是因为身处困境,所以引申出凶危、危险义。如《诗经·小雅·菀柳》:“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怜惜
自夸,配合语境翻译为看重,推崇
图示:忠孝难以两全,怎么解决???
找依据
“圣朝以孝至天下”
说明自己应当得到同情
释误会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阐明自己追求,消除误会
述苦衷
“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
“孝”——辞职的唯一理由
特点:以理服人
李密极尽逢迎和自贬自损之事,以此来表忠心,消除对方的猜忌。
从这些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圣朝
伪朝
愚诚
伏惟
沐浴清化
猥以微贱
亡国贱俘
犬马怖惧
【背诵思路】
当今国策,怜恤旧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明确身份,阐明追求: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于)郎署 ,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表明感激,不敢怠慢:今臣亡国贱俘 ,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祖母危急,不可废离: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祖孙二人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希图官职显达,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过分地受到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有非分的愿望呢?
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陈先孝后忠之心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研读第四段
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

臣活着的时候愿意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名作状,像犬马一样
恭谨
本段中哪句话是本文主旨?
愿乞终养
李密为祖母养老送终意味着不能对朝廷尽忠,他找到了一个什么两全的办法?理由是什么?
先尽孝后尽忠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不胜犬马怖惧。
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乞、愿、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事之实
言之切
心之诚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希望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
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而李密是个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物。他曾在蜀汉担任过尚书郎的官职,并且多次出使东吴,能言善辩,受到孙权的赏识。征召李密出仕,既可笼络、安抚蜀汉旧臣,又可吸引东吴官员归心于晋,减少以后征吴的阻力。
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则向晋武帝上此表“辞不就职”。
第三,李密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少时曾拜当时的名儒谯周为师博览五经,在儒林中有一定的影响。
设想:皇上看完文章会不会同意李密辞官,在家奉养祖母?
①皇上也是人,并非铁石心肠,李密如此感人的陈情,应该可以打动他的;
②多次征召表现出自己求贤若渴,笼络人心的目的已达到;
③“圣朝以孝治天下”,树立李密这一典范,更好地在全国推行 “孝道”;
④准许李密的请求,显示出作为皇上的宽容大度,更何况李密已经做出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忠诚、真诚),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华阳国志.后贤传》)
如何陈情
先陈孝情
博得同情
复陈苦情
打动真情
再释疑虑
消除隔阂
后陈忠情
折中示好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试分析其语言特色。
1.骈散结合,言辞恳切: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骈句,“四字密而不促”,整齐、紧凑而不紧迫的节奏,读来典雅有气势,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字可以在骈散切换,让文章在整齐节奏中具备流转自如的美感。
表达灵活,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2.对仗工整,简洁凝练。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3.比喻形象,恭敬得体,富有感染力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李密辞不赴任的真正原因是不是要尽孝,他的“孝”是不是一个借口?
奉养祖母。从李密行止看,他对祖母确实孝顺,以孝辞命并不止在晋朝。他在蜀汉时就“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在获免出仕后,他在家一直侍奉祖母以终其天年,直到祖母去世,“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事亲理由,确实不虚。
李密辞不赴任的真正原因是不是要尽孝,他的“孝”是不是一个借口?
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他本人的特殊身份,也是李密拒绝出仕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西晋初年,政局暗流涌动,以缺乏根基的亡国旧臣身份贸然投身其间,包含着很大的风险。从后来李密在西晋出仕的经历来看,虽然声誉甚高,“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华阳国志.后贤传》),却也在仕途上受到不少打击,很不得志,因此他的顾虑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陈情表》和《项脊轩志》都以抒情感人著称,但在传情上的差异也较明显。请从传情方式、传情语言等角度比较分析。
传情方式:《陈情表》通过夹叙夹议的形式向皇帝陈述自己希望赡养祖母,暂不奉诏的请求,表达自己恳切尽孝的心;《项脊轩志》通过叙事和抒情,描写发生生在项脊轩中的生活小事来抒发自己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传情语言:《陈情表》言辞恳切,婉言辞谢,辞藻华丽,真挚动人;《项脊轩志》直抒胸臆,气韵流畅,平淡真挚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浓厚的悲情愁绪。
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它总是把家庭那种彼此亲密的味道,应用到社会上去,跟“个人本位、自我中心”相反,它是互以对方为重。(《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晚年口述》)
《陈情表》是“表”,其叙事、说理,总以实现具体目的为指归。
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是感人的,但由于是给皇帝的奏表,仅仅靠孝心、孝道去感动对方显然是不够的。作者必须基于自己的目标,评估自己的处境,揣测皇帝的心理,考虑表文的体例,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文章要做到思虑有序且不露痕迹,反复致意又不能烦冗,以达到感人服人的效果。《陈情表》的感人固然是因为作者的孝心本来感人,也因为作者精心结撰文章刻意感人。
《项脊轩志》是“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虽然不无法度,但毕竟可以随性落笔,写景物,绘细节,记言语,不求感人而自有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