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盛世滋生图》清代·徐扬
新课导入
这一幅画集中反映了乾隆时期江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也是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
一、农业固本——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人丁滋生 ——人口的增长
课堂小结
盛世辉煌还是落日余晖?
拓展延伸
导入新课
展示交流
当堂检测
2023中考真题体验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解读《盛世滋生图》与文献材料,认识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2、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3、认识清朝人口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清朝前期在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方面发展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 ,大力推行 ,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表现:
1、耕地开垦:耕地面积不断 ,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边远地区也得到 。
2、水利兴修:对 、 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3、粮食种植:改进 ,改良 ,推广 、 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4、经济作物: 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 不断扩大。
作用(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 和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课前预习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代表有:江宁著名的 、 )。
商业:概况: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和 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 、 、 和 组成的商业网。(工商业市镇:吴江县的 “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大城市:乾隆时期的 ,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商帮出现:
1、概况: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代表有山西商人组成的 ,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 )
2、意义: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 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三、人口的增长
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表现:
1、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
2、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影响: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 逐渐突出,植被和森林遭到破坏, 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 ,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
1.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有何影响?
2.清朝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商帮的出现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3.造成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人口增长带来了哪些问题?
一、农业固本——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
根据《清军入关初期的中国局势图》和材料,分析清朝初期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展示交流
清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明末清初的战乱,造成全国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河南)自明季以来,兵火相仍,郡邑丘墟,土田荆棘,户口耗减……
——(顺治年间)《河南通志》
(山东)地土荒芜,有一户之中止存一二人,十亩之田止种一二亩者。
——《清实录顺治朝实录》
2.农业发展的表现
(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2)大力兴修水利
(3)改进粮食种植技术、品种,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苏湖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
耕地面积扩大的同时,如何保证大量土地的灌溉需求呢?
(乾隆年间)“种棉花之地,约居十之二三”。宁津县“种棉者几半县”。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每亩可得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马铃薯
花生
种一收千
一、农业固本——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展示交流
《耕织图》
(1)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意义: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原料
商品
商品
一、农业固本——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展示交流
工场手工业
相较于传统家庭手工业,清朝前期出现的手工业工场有何特点?
织工 人数 佛山镇棉纺织业的织工超过5万人
织机 数量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分工 情况 从江南丝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一个机房中,机工有络工、拽工、织工、牵经工,还有刷边、运经、接头等工,各有专门技术。
表现:
1.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特点①人数多
②规模大
③分工合作
展示交流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
机
户
机
工
雇 佣
被雇佣
早期资本家
早期雇佣工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性质的早期生产关系
展示交流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手工业)
1、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形成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
区域性市场
全国性市场
繁荣的
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商业发展的表现:
盛泽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的中心地带。
舟辑塞港,街道肩摩
河港交叉,水道纵横如网。
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汉口镇,武
汉三镇之一,
地处两江之
滨,居四大
名镇之首。
展示交流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
《盛世滋生图》局部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
3.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观看视频,体会清朝前期商业的繁荣……
展示交流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商业发展的表现: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晋商、徽商为代表)。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组织商帮…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
——《简明中国经济史》
晋商:
粮食、食盐、绸缎,汇兑、放贷、存款,开设“票号”
徽商:
经营食盐、茶叶、木材、粮食、布绸、典当
展示交流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对比宋、明朝商业,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
宋朝: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有夜市和早市;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即草市;交子的出现;瓦子、勾栏等
明朝:从美洲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出现了商帮——晋商、徽商
清朝:形成了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大城市的数量增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展示交流
二、工商富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业)
根据材料分析清朝人口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变化: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
三、人丁滋生 ——人口的增长
展示交流
材料二: 1741年,统计全国人口为1.4亿有余,到1840年已达到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思考:人口过快增长会带来什么问题?
材料一: 乾隆末(18世纪末),平均每人只有3亩耕地;到了道光时(19世纪前期),人口继续增加,耕地却没有增加,人均耕地只有2.25亩。
——教师教学用书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人地矛盾突出,造成社会压力,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示交流
三、人丁滋生 ——人口的增长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1.耕地面积
2.兴修水利
3.粮食产量
4.经济作物
人口增长
1.传统手工业
2.手工业工场
1.商业城镇
2.商帮兴起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提供大量劳动力
影响经济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思考:盛世辉煌还是落日余晖?
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年份 清朝占比
1700年 22.3%
1820年 32.9%
清朝GDP占世界GDP的份额(局部)
清朝前期的经济总量占世界首位
1636年
1661年
1722年
1735年
1796年
清立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康雍乾盛世
封建主义盛世
1640年
1688年
1765年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革命
盛 世 辉 煌?
落 日 余 晖?
中国:农业社会
英国:工业社会
拓展延伸
思考:盛世辉煌还是落日余晖?
小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康乾盛世的繁荣画面,请同学们齐读:
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候杨方《盛世启示录》
清朝前期到底是盛世辉煌还是落日余晖?
中外社会对比——
(中国:农业社会,英国:工业社会)
一旦发生冲突,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了解到这盛世下隐藏的巨大的危机
思考:盛世辉煌还是落日余晖?
C
C
1.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朝耕地面积有549.36万顷,至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耕地面积达741.45万倾。导致以上材料中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发展②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③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广州 D. 广东
当堂检测
A
D
3.(四川内江中考题)下列现象不能够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
A.外来农作物玉米、甘薯等的引进 B.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C.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D.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
4.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
④不利经济的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当堂检测
1.(2023年福建省)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表明当时( )
A.水陆交通发达 B.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商帮资本雄厚 D.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明末清初,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因工商业的发展而兴起,材料表明当时工商业市镇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表明当时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没有涉及水陆交通,排除A项;把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连接而成的商业集团,称为商帮,材料没有涉及商帮,排除C项;明末清初,这些市镇有各自的经济特色,体现不出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023中考真题体验
2.(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节选)【中国古代的经济】
材料二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论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果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说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
——摘编自人民教有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
【答案】
(2)特点:商业贸易发达,形成商业网和商帮。 影响: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023中考真题体验
3.(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节选)
历史研究需要运用大量史料,
甄别和使用不同类型史料是
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像证史】材料四
——以上文献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发展的因素。
【答案】
(4)因素:引进高产粮食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统治者的重视;商业的繁荣等。
2023中考真题体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