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科技文化成就
★ 第 18 课 ★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4.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难点)
5.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学习目标
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①加强国防力量,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1.国际形势
②没有相关研究经验,缺乏技术支持。
两弹: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一星”含义
核 弹
导 弹
原子弹
氢 弹
核弹
导弹
人造卫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3.“ 两弹一星”诞生的必要性
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1)目的:加强国防力量
(2)面临的困难:
没钱、没人、没技术
没基础、没援助、环境恶劣
珍宝岛事件
烤土豆、睡帐篷
1958-1962年经济状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零八个月......速度最快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世界上第四个独立研制氢弹的国家......
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0年
1964年10月16日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4.“两弹一星”成就
易错易混:1970年中国自己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原子弹爆炸成功与航天事业没有直接关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5.代表人物
钱学森,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那时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缺乏资料,外国的研究成果又都严格保密。邓稼先说:“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后来,他和许多科学家同心协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成功了。
两弹元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6.“两弹一星”影响
图片来自:科普中国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愿意,以身许国
—王淦昌
“863计划”的倡导者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右起王淦昌、杨嘉墀、王大珩、陈芳允
科技发展规划
“ 863”计划
科教兴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999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将“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①1992年9月21日(20世纪90年代),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②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
③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安全返回。
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漫步太空
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开启飞天之旅
神舟五号杨利伟实现载人航天
神舟七号翟志刚,完成太空行走
2003.10
20世纪90年代
1999.11
2008.9
2021.10-2022.4
神舟十三号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太空驻留半年
神舟一号
神舟五号
神舟七号
神舟十三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
航天事业的发展
易错易混: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是翟志刚。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天下“粮”心——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时间:
20世纪70年代(1973年)
2.培育者:
袁隆平
3.类型:
4.特点:
籼型
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
5.意义:
(1)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
(一)杂交水稻
天下“粮”心——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杂交水稻 普通水稻
全生育期 约140.7天 约150天
产量 平均亩产约750公斤 平均亩产约500公斤
株高 约110—120厘米 约120厘米
每穗总粒数 238.2粒 200粒
结实率 78.3% 75%
抗性 自身抗性强,具有综合抗性。抗倒伏、 耐热、 抗寒 缺乏综合抗性
杂交水稻的优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时间:
20世纪70年代初(1972年)
2.发现者:
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意义:
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二)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一颗报国心——屠呦呦与青蒿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
——诺贝尔奖评
屠呦呦所获荣誉:
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改革开放前
“ 双百”方针
1.文化发展方针
(1)时间:
(2)人物:
(3)内容:
(4)意义:
1956年
毛泽东
艺术问题上“ 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 百家争鸣”
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毛泽东
毛泽东题词
文化事业的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类别 文化成就
长篇 小说
话剧
大型音乐舞 蹈史诗
电影
《红岩》《青春之歌》
《茶馆》
《东方红》
《林则徐》《英雄儿女》
成果:
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后
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报告文学
《哥德巴赫猜想》
电影
《大决战》
大型舞剧
《丝路花雨》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孔子学院
唐人街
美版《甄嬛传》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
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自信”有力量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课堂小结
科技
文化:
“双百”方针、
成果、
文化自信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作出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等
两弹一星
1999年11月,神舟—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大空飞行成功。
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
载人航天工程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第 课科技文化成就
18
当堂检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1.1964 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
2.奥本海默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而被美籍华人杨振宁称作“中国的奥本海默”的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李四光
B
3.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培育者是( )
A. 屠呦呦 B.袁隆平
C.钱学森 D.邓稼先
B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4.“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升人太空,并成功返回 D.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
当堂检测
5.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并简要说明原因。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
特点:科技迅猛发展;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国家政策扶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