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本次口语交际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表达和交流,提升口语交际的实效性。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二年级下册统编版语文《口语交际:做手工》一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材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如何在小组中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基本的手工制作能力。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但表达能力尚显稚嫩,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在本次活动中进行培养。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用清晰、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和制作过程。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手工制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学习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和制作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信息、交流想法和合作完成任务;掌握倾听他人介绍并给予反馈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会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和制作过程;掌握与他人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任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在介绍和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紧张、害羞或无序表达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示范作品、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收集手工制作材料,预习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
1. 带着神秘的表情走进教室,手中捧着被布盖住的“神秘宝箱”,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将手工作品的一部分从宝箱的缝隙中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揭开宝箱,露出美丽的手工作品,并邀请学生一起探索制作过程。
学生活动:
1. 学生们被教师的神秘宝箱吸引,纷纷猜测宝箱里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2. 学生兴奋地回应老师的问题,表示对制作美丽手工作品的好奇心和期待,注意力高度集中。
3. 学生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期待着接下来的制作过程,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做出精美的手工作品。
二、探究学习(10分钟)
教师活动:
1. 教师分发“侦探卡”给学生,每张卡上有一个关于手工作品的线索或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侦探卡”上的线索,自主阅读教材,寻找线索的答案,并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尝试找出更多的线索和答案。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
学生活动:
1. 学生拿到“侦探卡”后,会认真阅读并仔细观察其中的线索和问题,积极寻找线索和答案,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生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问,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找到的答案会记录在“侦探卡”上,准备在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会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疑问,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动手实践(15分钟)
教师活动:
1. 宣布“手工大比拼”开始,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制作独特的手工作品。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提示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巡视教室,时刻关注学生的制作过程,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如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惑,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解答和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
3. 为了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创意墙”,让学生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或创意和想法画在墙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活动:
1.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手工作品。他们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想法。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他们可以互相借鉴经验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制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或创意和想法画在“创意墙”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口语交际(10分钟)
教师活动:
1. 设立“手工小讲堂”,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分享自己手工作品的平台。教师鼓励学生们积极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
2. 在学生讲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们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述作品的特点和制作过程中的趣事,激发其他同学的共鸣和兴趣。
3. 教师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点评,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们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活动:
1. 学生们积极响应教师的邀请,踊跃上台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充满自信地讲述制作过程,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2. 学生们的描述生动有趣,用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述作品的特点和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和兴趣。
3. 其他同学也积极提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与展示者形成良好的互动,营造出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氛围。学生们在这种氛围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五、合作交流(10分钟)
教师活动:
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手工作品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共同完成任务,并设置“时间沙漏”作为时间限制,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学生讨论和制定制作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制作过程,观察学生的制作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1. 学生接到任务后,会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制作方案和时间安排,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任务。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时间沙漏”的流逝,合理安排时间,确保任务按时完成。
3. 任务完成后,各小组会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其他小组的学生会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提问,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此时,学生会积极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活动:
1. 教师在肯定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合作制作中的表现时,不仅要表扬学生的成果,还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的进步和成长,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教师还可以颁发“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2. 引导学生回顾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或小组分享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有哪些收获,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反馈,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3. 教师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挥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和合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或特定的活动中,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态度,贯穿于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学生活动:
1. 学生听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后,会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他们要珍惜这份成功,继续保持,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
2. 学生需要认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不足,这是提高自己的关键。他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3. 学生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创造更多美好的作品。他们将把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七拓展延伸:
1. 家庭作业:教师请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个与课堂主题相关的手工作品,并拍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不仅有助于加强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班级展示:组织一次班级手工作品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前来参观和评价。这不仅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还能让孩子们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和长处。
课后作业:
写作练习: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今天手工制作活动的短文。短文内容包括选择制作了什么手工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今天的手工制作活动有什么收获、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做什么样的手工作品等。要求内容真实、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少于200字。这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回顾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家庭合作:学生和家长一起,选择一个新的手工制作项目,进行家庭合作制作。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共同完成作品。这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制作完成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下这次合作的精彩瞬间。
课堂总结:
内容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口语交际和合作制作的重要性。回顾过程中,教师应肯定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鼓励大家继续努力。通过回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加深对合作精神和口语交际重要性的认识。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手工制作活动,我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需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课后评价与反思:
学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可以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方面。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和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与其他教师或教育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获得更多的教学建议和启示,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