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5 09: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中古时期的亚洲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全球通史》的这段话意在说明日本
A.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通过学习中国实现了制度、文化变革
C.善于模仿、学习其他民族长处 D.不是简单复制别国文化更要适当改造
2.(本题3分)朝鲜作为我国的友好邻邦,中朝传统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下列能够佐证的是( )
A.高丽政权迁入平壤 B.新罗统一后仿效唐朝制度
C.李成桂迁都汉城,国号朝鲜 D.中朝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
3.(本题3分)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在10、11世纪时,声望仅次于开罗及巴格达的大学,它吸引了许多基督教学生和穆斯林学生,他们不只来自西班牙各地,还来自欧亚非三大洲,许多教授也受聘到此任教。此外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格拉纳达等大学也很有名气,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来留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
A.垄断了东西方世界的高等教育 B.打破各大洲之间孤立的状态
C.引发了欧亚民族人口的大迁移 D.成为跨区域文明交流的桥梁
4.(本题3分)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整个课程设置只有文法、算学、几何等几门基础学科。阿拉伯帝国文化传入欧洲后,英国、德国等公立学校的学科设计均与阿拉伯专科大学有内在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高等学校的课程更是受阿拉伯大学影响加入了天文学、逻辑学、修辞学等课程。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
A.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历程 D.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
5.(本题3分)奈良时代日本的“文物礼乐,悉遵唐制”,但例外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儒学为官学
C.以科举选拔官员
D.孔庙与祭孔典礼
6.(本题3分)《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由此不能判定
A.《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B.阿拉伯文化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
D.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7.(本题3分)大化改新废除了部民制,仿均田制,设班田收授法。名义上全国都是天皇的土地,称为“公地”,政府六年一班,每次给自由民一定土地,称其为“公民”。公民被严格束缚在土地上,由此建立赋税制度——租庸调制。据此可知,大化改新( )
A.实现了社会转型 B.建立了中央集权
C.完善了赋税制度 D.深受中国的影响
8.(本题3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古时期的世界”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搜集了部分素材如下( )
1 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到了15世纪中1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
2 “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 ——《全球通史》
3 俄罗斯国徽(右),沿用了拜占庭帝国双头鹰标志(左)
该历史兴趣小组研究的方向最有可能是
A.中古世界的多元化特征 B.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C.世界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D.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9.(本题3分)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古代学习隋唐文化的“汉化”改革和近代学习西方的“欧化”改革。其中“汉化”改革是指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奴隶制民主政治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10.(本题3分)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鼓励并组织学者对希腊古典文化进行翻译。柏拉图、托勒密等大批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亚非间文化交流 B.反对基督教在境内的传播
C.传承了古希腊所有文化 D.推行务实开放的文化政策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政治统治
(1)最高统治者是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2) 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12.(本题3分)南亚
(1)笈多帝国 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 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 。
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 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 初,建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 担任。 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③宗教:以 为国教。
13.(本题3分)阿拉伯帝国鼎盛表现
(1)政治
①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 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②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 和 的部门最为重要。
(2)经济
①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 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 贸易。
②帝国境内有很多城市,都城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
①原因: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②表现:阿拉伯人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 、 、 和 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14.(本题3分)阿拉伯文化
背景 ①7世纪, 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地区。 ②阿拉伯人用 翻译古代亚非欧的文化典籍,结合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成就 ①文学领域:“悬诗”、《天方夜谭》。 ②科学领域: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成就显著,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 ”
地位 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15.(本题3分)朝鲜: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 侵略,维护了朝鲜的独立和统一。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的桥梁,而奥斯曼帝国却阻断东西交流
17.(本题2分)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虽都在古印度,但民族、信仰等方面差异很大
18.(本题2分)阿拉伯帝国一度垄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19.(本题2分)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创造的
20.(本题2分)中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
22.(本题15分)文明的传承与互鉴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以上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 中世纪阿拉伯世界以其雄武之势兼纳了东地中海古文明以及亚洲远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并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里获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营养,最终得以迅猛发展。
——摘编自姜明文、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日本大量吸收中国的文化、宗教、文字体系,但是其将引入的中国文化等内容加以修改,满足日本自身需要,这说明日本并非简单的复制别国文化,更重要的是适当改造,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政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日本的制度变革,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引进来的文化进行改造,而非单纯的模仿,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中朝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如壬辰卫国战争,反映的是中朝传统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D项正确;高丽政权迁入平壤、李成桂迁都汉城,国号朝鲜均无法反映鲜血凝成的友谊,排除AC项;新罗统一后仿效唐朝制度反映的是对中国的学习,无法反映鲜血凝成的友谊,排除B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西班牙科尔多瓦大学在10、11世纪时,声望仅次于开罗及巴格达的大学,它吸引了许多基督教学生和穆斯林学生,他们不只来自西班牙各地,还来自欧亚非三大洲”“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格拉纳达等大学也很有名气,吸引了许多外国学生来留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教育比较发达,吸引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人的到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阿拉伯帝国垄断了东西方世界的高等教育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打破世界各大洲之间孤立状态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有人口流动,但不能说是民族大迁移,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通过阿拉伯学者的著作翻译和注释,欧洲学者接触到了古希腊哲学家的作品以及伊斯兰世界自身的科学和哲学成就。这些新知识的引入丰富了欧洲大学的课程内容,并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和发展。因此,可以说阿拉伯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表现阿拉伯文化对于欧洲的影响,没有体现欧洲对于阿拉伯文化影响,无法得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论,排除B项;在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就已传入欧洲,排除C项;材料主旨“欧洲大学的发展”,而“近代科学的序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奈良时代是通过对培养官僚的特定机构人员进行考核选拔官僚,故C例外,为正确选项;日本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奈良时代,儒学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学的传播过程中,日本出现了孔庙与祭孔典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日本奈良时期政治制度的掌握。
6.D
【详解】依据材料“来自众多地区民间故事的《天方夜谭》”,继承发展了上述地区的古代文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也可以体现阿拉伯帝国一度疆域相当广阔,不能判定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D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可以看出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可以得出阿拉伯文化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可知,大化改新在经济上废除部民制,仿均田制,设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是中国的土地与赋役制度,说明其深受中国的影响,D项正确;大化改新实现了社会转型指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而材料只涉及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排除A项;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八省百官”制(中央)和国郡里制(地方)受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仿均田制,设班田收授法”属于土地制度,而不是赋税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古代朝鲜和日本均在借鉴中华文明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俄罗斯在拜占庭帝国国徽基础上有所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见,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文明的传播与发展,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古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未涉及多元化特征,排除A项;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与“俄罗斯国徽(右),沿用了拜占庭帝国双头鹰标志(左)”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古时期不同文明之间互动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是在仿照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借鉴了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体现了日本对隋唐制度的模仿和创新,是汉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北魏出现于隋唐之前,排除A项;奴隶制民主政治起源于古希腊,日本的“欧化”主要指明治维新时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等,排除BD两项。故选C。
10.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鼓励并组织学者对希腊古典文化进行翻译,体现了务实开放的文化政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非洲文化,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的传播,排除B项;C项“古希腊所有文化”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1.宗教上层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阶级是宗教上层和封建主,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12. 恒河 不够统一 印度教 13世纪 穆斯林 伊斯兰教
【详解】根据中古印度的有关知识可知,笈多帝国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笈多帝国统治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德里苏丹国的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13. 哈里发 财政 税收 陆上 海上 巴格达 文学 艺术 科学 思想
【详解】根据所学,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①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点睛】
14.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语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帝国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①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地区。阿拉伯人用②阿拉伯语翻译古代亚非欧的文化典籍,结合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数学、天文学、医学等领域成就显著,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③阿拉伯数字”。④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15.日本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密切,曾于16世纪末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独立和统一。
16.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沟通东西的桥梁,而奥斯曼帝国却阻断东西交流,因此正确。
17.正确
【详解】根据材料“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可知,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信奉的是婆罗门教,但对佛教不排斥;德里苏丹国是占据北印度部分地区的国家,德里苏丹国实际上是北方信伊斯兰教的外族人入侵后建立的地方王朝,他们信奉伊斯兰教,政治上,德里苏丹国实行伊斯兰教国家的政教合一制度。故题目正确。
1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阿拉伯人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并没有垄断丝绸之路的贸易。题干说法错误。
19.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0.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四大发明并不全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所以题干说法错误。
21.(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
贡献: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详解】(1)主要措施:据材料“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可知,阿拉伯统治者注意网罗人才,翻译研究东西方文化典籍,摄取东西方文化;据材料“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在摄取东西方文化的同时,注意整合东西方文化,形成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2)形式上: 据材料“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 可知,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据 材 料 “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可知,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内容上: 据材料“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知,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据材料“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可知,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22.(1)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根据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得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一“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得出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根据材料一“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得出相对开明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方面回答。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二“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得出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据材料二“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可得出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23.(1)特点: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影响巨大。
(2)贡献: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新文化”可概括出多民族共同创造;融汇东西方文化;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涉及领域多;成就辉煌;根据材料“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影响巨大。
(2)贡献:根据材料“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可概括出保存并传播了古典文化;根据材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根据材料“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概括出推动了欧亚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可概括出丰富了世界文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