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 教案(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守株待兔》 教案(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1:1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5.守株待兔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个农夫, 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守株待兔》中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笠,在一截树桩旁坐着, 脸上是一-副“冀复得兔”的表情,耕田用的来倒在地上。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观察单元导语,走进寓言单元。 看图猜故事。 揭示单元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出示守株待兔图片,提问:谁知道这个故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读题明义,学生结合“株”的注释,尝试说一说“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读通课文,读懂故事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学生一读,读准字音。 第二步:互学要求 学生互读,读好停顿。 第三步:展学要求 学生齐读,疏通文意。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学习文言文应以读为本。通过教师范读、指导读、学生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在此基础上,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如此循序渐进,读懂故事。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再读故事,感知结构。 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 指名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第二步:展学要求 梳理故事结构,用原文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学习文言文应以读为本。通过教师范读、指导读、学生自由朗读 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在此基础上, 运用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疏通 文意,如此循序渐进,读懂故事。 主问题2预设答案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结: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3. 指导书写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学生观察本课生字,交流书写注意点。 第二步:互学要求 重点指导“耕、释、其” 师反写,边写边讲解。 第三步:展学要求 学生练习愕,展示点评。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主问题3预设答案 耕:“耒”略窄,“井”略宽。“耒”首笔是横,末笔捺改点。“井”的撇画从竖中线右侧起笔,撇向“耒”下侧,长竖起笔高,收笔低。 释:左边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右上“又”的两笔从竖中线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右下末笔竖与“又”两笔相交点垂直对齐。 其:两竖分写在竖中线左右,左低右高,中间两短横分写在横中线上下。最后两笔撇、点分写在竖中线左右,收笔持平。
三、教学总结 本环节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展示环节中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利用导学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生生互动,引导其他小组成员适时地帮助展示小组给“守”扩词,真正实现了生生对话。讲故事环节精心设计,小组成员PK,调动了同学们讲故事的积极性。
课题: 5.守株待兔 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3.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学习难点:比较寓言《南辕北辙》的异同。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个农夫, 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守株待兔》中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课文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 文言多单音节词,如“耕"是“种田”的意思,“株”是“树桩”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已经不-一样了,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与现代的“走”的意思不同。 课文配有插图,一个农夫戴着斗笠,在一截树桩旁坐着, 脸上是一-副“冀复得兔”的表情,耕田用的来倒在地上。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图文对照,能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复习课文,抽生朗读。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聚焦人物,感悟寓意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出示句子,学生自主思考: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子为什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宋人为何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还能碰到兔子吗?他等来的是什么? 农夫为什么会被笑话? 第二步:互学要求 补充句子,梳理故事逻辑关系。 第三步:展学要求 小组合作,联系生活,理解寓意:在我们的生活里。有这样同样可笑、愚蠢的人或事吗?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这个寓言故事是通过塑造“愚人”形象来揭示寓意。在“读懂故事”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宋人的行为来体会宋人的想法,了解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是宋人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再抓住故事结局讨论,弄清偶然现象与必然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角色转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故事到道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体会人物形象,读懂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主问题1预设答案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兔子为什么而死? 兔子跑的时候没注意看路,撞到树桩上撞死了。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宋人为何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他希望还能不劳而获得到兔子。他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就白捡到一只兔子,这样的好事说不定会天天发生。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还能碰到兔子吗? 田地荒芜、颗粒无收、一无所获。 农夫为什么会被笑话?“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不过是偶然事件,不会天天发生,而农夫却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靠好运气过日子。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拓展学习:南辕北辙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引语,出示南辕北辙文段,学生自读。 出示问题,学生边默读边思考。 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三步:展学要求 小组讨论: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中的两个人有哪些异同?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通过交流,让学生弄明白这个故事讲得道理。 主问题2预设答案 1.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坐车人的错在于他一心往南走,车子却往北走,这样的话,他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教学总结 《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幼儿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