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0:04: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4张PPT)
登飞来峰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背诵默写古诗,并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 ,号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介甫
半山
北宋
柳宗元、韩愈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佑二年(1050年夏)。这一年王安石在浙江的鄞(yín)县担任知县,任期已满。他回老家临川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此时诗人正当而立之年,有很大的抱负。
整体感知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朗读节奏。
内容解析
飞来山: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闻说:听说。
寻:古代长度单位,极言塔高。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上耸立着千寻高的塔,听说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写景
内容解析
不畏:不怕。
缘:因为。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处。
抒情议论
诗人怎样表现塔高?
语句研读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描绘的景象有何特点?暗含诗人怎样的思想?
描绘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出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
【修辞】夸张修辞表现塔高:“千寻”。
【表现手法】“千寻”正面写塔高;“鸡鸣见日升”点明“见日升”之早,侧面衬托塔高。
“浮云”指什么?何为“最高层”?
语句研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修辞】“浮云”用典,借代奸邪小人。
【炼字】“最高层”,点睛之笔,标举一种道德上的高度,理想的正义伟大。
这两句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语句研读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本诗借写登高望远的感受,以理入诗,蕴含“ ”的哲理,含蓄深刻地抒发了作者 。
诗歌主旨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及大无畏的精神。
课堂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C
课堂练习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本诗后两句表面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表示自己不怕阻挠。
D.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对前途充满信心。
B
登飞来峰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