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课前导读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梅花》 《元日》等。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唐)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宋)
诗歌释意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害怕云彩遮住我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身在飞来峰顶。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长度单位。古时一寻为八尺。
害怕
因为
听说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山上千寻塔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诗人有没有看到“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两句如何写出飞来峰的高?
闻说:听说。
塔高千寻——目睹之景(夸张,正面描写)
鸡鸣日升——传闻之景(联想想象,侧面描写)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这两句描绘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明了作者立足点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
意思: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浮云”既是实写,还在本诗用典,比喻奸邪小人,也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象征诗人遇到的挫折和困难等一些消极的事物。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背景链接:《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实现政治抱负而无所畏惧,充满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
王安石变法是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改革运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最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小结:
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实现政治抱负而无所畏惧,充满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告诉我们要高瞻远瞩,才能有远见卓识。
理解性默写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抱负的诗句: , 。
2.自古以来,登山给许多诗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甫登泰山
领略到“ , 。”;王安石登飞来峰领会到“ ,
。”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
理解性默写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怀,表达自己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抱负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自古以来,登山给许多诗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甫登泰山
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登飞来峰领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课后练习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随堂练习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随堂练习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