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海报《全世界资本家团结起来!》认为在西方资本家的控制下,资本家所撄取的财富实际上是建立在人民的血肉之上的。苏联在海报中还多次指责美国虚伪的民主,指责资本统治下的种族主义与民族仇恨。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苏联海报宣传( )
A.改变了战后的国际格局 B.丰富了报刊的主体内容
C.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功能 D.渲染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本题3分)20世纪50年代,欧洲最著名、讨论最广泛的书籍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在1948年完成的《一九八四》。该作品刻画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它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 )
A.孤立无助心态 B.反战情绪 C.悲观主义情绪 D.反苏倾向
3.(本题3分)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
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
4.(本题3分)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5.(本题3分)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指出:不发达地区必须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满足人民的各种希望,倘若他们遭到挫折,希望破灭,就会转而追求那些鼓吹通过专制取得发展的“异端邪说”。据此可知
A.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逐渐提高
B.经济不发达地区易陷入专制统治
C.美国致力于战后各国均衡发展
D.美国将经济援助作为冷战的手段
6.(本题3分)1946年丘吉尔提出“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行动建议”在军事方面的措施是
A.建立“华约” B.实施马歇尔援助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7.(本题3分)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又称为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开罗会议 D.巴黎和会
8.(本题3分)1955年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介绍了中国艺术代表团在巴黎参加艺术节的情况:“在舞台上出现了来自美国、共产党中国、芬兰、波兰、东德的演员们,他们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好像铁幕只是薄纱一般的东西”由此可知
A.中国并未严格执行“一边倒”政策 B.冷战并不涉及文化领域
C.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了解 D.冷战局势相对缓和
9.(本题3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五十亿人口的命运似乎就取决于两个人的意志。”观察下面的漫画,下列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B.两极对峙,威胁世界和平
C.美苏冷战,世界相安无事 D.两强相争,战火持续不断
10.(本题3分)1985年到1991年,美苏关系走向缓和。美苏领导人进行了5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从1987年起,美苏先后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表明( )
A.美国欲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中的克制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冷战的原因:美苏两国 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 严重冲突、 尖锐对立。
12.(本题3分)
角度 具体表现
美苏关系缓和(1985年以后) 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 对话机制。
1987年,美苏签署 ,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苏联实行 ,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两极格局的瓦解 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 。
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 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局面。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 不可逆转。
13.(本题3分)冷战与两极格局:表现
项目 美国措施 苏联应对
政治 1947.3杜鲁门主义 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1947 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1949北约 1955华约
地缘政治 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14.(本题3分)欧洲出现了 和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5.(本题3分)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 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是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17.(本题2分)“冷战”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
18.(本题2分)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帮助西欧恢复经济的计划。
19.(本题2分)冷战深刻的根源是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不同
20.(本题2分)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是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1943~1945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
材料三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时序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并对雅尔塔体系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历程。
22.(本题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历史上长期依附于美国。1959年1月,卡斯特罗领导的民主主义武装运动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新政府。美国承认新政府,但希望继续维持原来关系,而卡斯特罗政府不愿听命于美国,双方很快发生了严重矛盾。1961年,美国与古巴断交。同时在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1000多名古巴流亡分子组成的武装雇佣军入侵古巴猪湾,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1962年起美国对古巴实行全面经济封锁。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以此弥补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与美国的差距,平衡美苏战略地位,赫鲁晓夫决定向古巴运送中程核导弹和重型战略轰炸机,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这一行动从1962年7月起实施,到10月份,已经有42枚导弹被秘密运送到古巴,一批伊尔—28轰炸机也同时进驻古巴。苏联的行动被美国情报机关察觉。10月中旬,中央情报局把侦查结果向肯尼迪总统作了报告。10月16日至22日,肯尼迪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商讨对策,在权衡几种方案的利弊后决定对古巴实施武装封锁,迫使苏联让步。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赫鲁晓夫最终作了决定性的让步,同意从古巴撤回导弹,11月20日,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古巴导弹危机至此结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巴导弹危机。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0年秋,当联合国召开第15届大会时,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尼总统苏加诺、印度总理尼赫鲁五个主张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首脑,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首脑会议。1961年2月,铁托访问非洲九国,为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游说。埃及首先响应,并于4月在开罗就召开首脑会议的预备会议达成协议。苏加诺和尼赫鲁先后表示赞成,于是以四国首脑的名义邀请不结盟各国出席开罗预备会议。6月,20个国家参加了预备会议,决定同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预备会议讨论了邀请参加首脑会议国家的范围,制订出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条基本标准
一、与会国必须米取或赞成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
二、与会国必须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
三、与会国不参加大国之间以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
四、与会国缔结两国间的军事同盟或加入地区性防卫条约时,不得按照以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
五、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与会国对大国提供军事基地时,不得以大国间的对抗为背景)。
——据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九卷1959-1969》80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并分析其影响。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由材料可知,冷战时期,苏联的海报宣传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价值,海报《全世界资本家团结起来!》就是苏联为了在与美国的冷战中赢得舆论支持而作的,C项正确;海报宣传服务于美苏冷战中苏联的政治需要,而不是改变了战后的国际格局,排除A项;丰富报刊内容从材料中无从得知,且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仅呈现海报的内容,并未体现出海报宣传的结果,是否渲染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从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欧洲)。根据“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剥夺,思想被钳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可知,该作品中认为未来的世界会出现独裁者,人们的生活没有希望,所以是表达了冷战背景下欧洲人的悲观情绪,C项正确;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是表达了欧洲人的悲观,而不是孤立无助和反战,排除A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明确的反苏倾向,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试题分析:A项有利于东欧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说法绝对化,且材料并未涉及到东欧国家的离心问题;C项正确,经互会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互助合作组织,苏联通过控制经互会进而控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苏争霸的情况。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经互会。
4.C
【详解】当今国际局势正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格局尚未建立。材料所述现象是“一超多强”格局下国际形势的表现,不是表明遭受巨大挑战。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二战后的局部战争有大国插手,反映了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局部战争反映了当今世界形势动荡;各类经济组织的建立反映出经济民主化的趋势。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5.D
【详解】杜鲁门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经济援助避免经济不发达地区追求“异端邪说”,即共产主义。由此可知,美国意图把马歇尔计划作为冷战的手段,故D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开始于1961年,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专制”指的是共产主义,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
6.C
【详解】根据材料“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军事方面”及所学知识可得,二战后,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冷战,为此美国为首的阵营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约”,C项正确;建立“华约”属于苏联为首得阵营建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实施马歇尔援助计划”是经济方面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属于苏联为首得阵营建立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出席亚非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也叫万隆会议,B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排除A项;开罗会议召开于1943年,排除C项;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C
【详解】根据“在舞台上出现了来自美国、共产党中国、芬兰、波兰、东德的演员们,他们开怀畅饮,谈笑风生”可知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演员在一起参加艺术节,有助于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促进相互的了解,故选C项;“一边倒”是中国在外交领域的方针,文化领域的交流不能说明中国没有严格执行“一边倒”,排除A项;B项说法明显有误,文化领域也是冷战对抗的重要领域,排除B项;根据各国演员参加艺术节的情况不能说明冷战局势如何,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与题干信息可知,漫画的左下角是美国国旗,右上角是苏联国旗,中间是和平鸽,骨牌上是导弹,讽刺了美苏冷战、开展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B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美苏争霸,并非美苏合作,排除A项;漫画讽刺了美苏开展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的主要特征是冷战,“战火持续不断”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据材料可知,美苏双方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签署裁减军备条约,说明冷战格局下美苏关系走向缓和,即美苏对峙中的克制,C项正确;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说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11. 社会制度 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
【详解】据所学可知,冷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有美苏两国①社会制度完全不同、战时同盟基础不复存在、②国家利益严重冲突、③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12. 多层次 《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战略收缩 正常化 “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方向 世界多极化趋势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美苏关系缓和(1985年以后):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①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署②《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联实行③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
(2)两极格局的瓦解: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④正常化;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⑤“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⑥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局面;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⑦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13.①马歇尔计划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冷战与两极格局:表现
政治方面:美国措施是1947.3杜鲁门主义;苏联应对措施是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方面:美国措施是1947 ①马歇尔计划;苏联应对措施是1949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方面:美国措施是1949北约;苏联应对措施是1955华约。
地缘政治: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14. 北约 华约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和1955年分别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5.美苏
【详解】冷战的含义: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16.正确
【详解】据所学,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是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17.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因此“冷战”的影响并非都是消极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18.正确
【详解】试题分析: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有关欧洲复兴方案的名称。因由马歇尔系统提出而得名。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因此,题目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
点评:关于马歇尔计划,更多考查其实质和目的,也经常把其作为“冷战”的一个手段而进行考查。
19.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冷战深刻的根源是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因此正确。
20.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是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的标志,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题目表述正确。
21.(1)认识:凡尔赛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基础之上的;它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激起了战败国的仇恨和复仇情绪,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2)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评价:积极作用: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在打败法西斯赢得二战胜利、战后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各国民族独立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它也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3)历程:由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的建立,到两极格局的解体;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持续发展,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详解】(1)认识:根据材料一“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对战败国的宰割基础之上的不平等的国际秩序;它激化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激起了战败国的复仇情绪,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等角度进行评价。
(2)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标志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评价:根据材料二“在这一体系下以美、苏两国为代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同时又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从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在打败法西斯赢得二战胜利、战后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推动各国民族独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等角度分析其积极作用。从雅尔塔体系是大国实力对比和互相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等角度分析其消极作用。
(3)历程:根据时间轴上“1947年杜鲁门主义”“1955年华约建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信息可知,国际格局由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的建立,到两极格局的解体;根据时间轴上“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欧盟成立”“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俄罗斯力量发展壮大”等信息可知,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持续发展,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2.(1)古巴独立,希望摆脱美国控制:美国对古巴实行政治干涉和经济封锁:苏联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对美国进行核威慑: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冷战”。
(2)造成了加勒比海地区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客观上推动了苏联进行新- -轮军备竞赛;美苏双方理性控制,避免了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燦发。
【详解】(1)根据“卡斯特罗领导的民主主义武装运动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新政府。”得出古巴独立,希望摆脱美国控制;根据“同时在中央情报局的支持下,1000多名古巴流亡分子组成的武装雇佣军入侵古巴猪湾,企图推翻卡斯特罗政府。”得出美国对古巴实行政治干涉和经济封锁;根据“为了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位置对美国形成威慑”得出苏联利用古巴的特殊地理对美国进行核威慑;结合所学可得出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冷战”。
(2)结合所学可得出造成了加勒比海地区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优势;客观上推动了苏联进行新一轮军备竞赛;根据“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赫鲁晓夫最终作了决定性的让步,同意从古巴撤回导弹,11月20日,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古巴导弹危机至此结束。”得出美苏双方理性控制,避免了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燦发。
23.(1)殖民主义体系迅速崩溃;美苏“冷战”威胁世界和平;万隆会议精神的推动;新独立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不结盟运动领导人的不懈努力。
(2)宗旨:独立自主、非集团;维护和平、独立和发展经济。影响:促进了不结盟国家之间的联系;维护了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政治经济独立;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详解】(1)根据材料“五个主张不结盟政策的国家首脑,联合提出方案,要求美苏两国举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首脑会议”“1961年2月,铁托访问非洲九国,为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游说”等信息,可以得出不结盟运动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殖民主义体系崩溃、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万隆会议精神的推动、新独立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等角度回答即可。
(2)宗旨一问,根据材料“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不参加大国之间以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可以得出独立自主、非集团;根据材料“支持民族独立运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维护和平、独立和发展经济。影响一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促进不结盟国家之间联系、维护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政治经济独立、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