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拇”等2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梁、诣、禽”等20个生字,理解积累“拇指、接触、纽扣”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4.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认识“诣、禽、拇”等2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梁、诣、禽”等20个生字,理解积累“拇指、接触、纽扣”等9个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 解释题意
上课,真精神。
我们先来看图猜故事,你们猜的又快又准。(七步成诗、管中窥豹、望梅止渴、鹤立鸡群)
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出自一本书,《世说新语》,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文章也出自这本书,齐读课题(板书:杨氏之子),声音真响亮。
题目什么意思呢,对了,姓杨人家的孩子。这个小孩子可相当了不起,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他的过人之处吧。
二、回顾方法 读出韵味
“方法是解决一切困难的钥匙”,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小古文呢?(板书:拆字组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反复诵读)。
就让我们从读开始,谁来读给大家听?请你。
字字清晰,课前预习也很充分,文中出现的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PPT出示“为、应”读音),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有理有据,看来据义定音真是个好办法。
读准了字音,还要读好节奏。这个句子的节奏可不好把握(PPT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你觉得哪种停顿更合适呢?
你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到了正确答案(PPT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真聪明。其实“禽”是个象形字,下面本义是个长柄的捕鸟网,这形象的捕鸟图,演变成的就是禽。所以解释为鸟。(PPT出示“禽”字的演变)
我们把这个句子送回原文,带着节奏,自由朗读。
你们读的真起劲。
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出韵味吗?(师范读)
找到感觉了吗,读给同位听听吧。
你们读的真投入,哪位小朗诵家展示一下。声断气连,自然流畅。
当它变成了这个样子(PPT出示无标点竖版),你还能读好吗?
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现在老师把杨氏子和孔君平的称呼全拿掉,谁来读?
PPT出示:梁国()九岁,甚聪惠。()诣()父,父不在,乃呼()出。为设果,果有杨梅。()指以示()曰:“此是()家果。”()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家禽。”
你这一读让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故事中两个人物之间相互逗趣的情状!
增加难度,现在老师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省略了,谁还能读?
PPT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父不在,()。为设果,()。孔指以示儿曰:“()。”儿应声答曰:“()。”
绘声绘色。
三、演说故事 读懂幽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你能借助方法,理解文意,把这个有趣的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吗?(生讲)
听懂了吗?那你们一定可以把他们的心声补充完整。
PPT出示:
孔君平看到(杨梅)心想(正好这个小孩子也姓杨,我就借谐音和他开个玩笑),所以,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听出孔君平话中有话,于是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用(孔雀)来回应他。
好书不厌百回读,你们不仅读懂了文字的意思,还读出了人物的画外音。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来有滋有味的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四、品析语言 感悟聪慧
这篇文章只有五句话,五十五个字,但是字字珠玑.让我们继续深入文字,去品味言语中的机智与幽默。
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PPT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惠”是个通假字,意思是聪明。杨氏子的聪慧究竟体现在哪里呢?请你们小组合作到文中去找一找依据,开始吧!
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看来都发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谁来分享。
你从“应声答”看出杨氏之子的聪慧。只有思维敏捷之人,才能对方话音刚落,就给出回答。
没错,应声而答,这一秒答(板书:秒答),足见其聪慧。
你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看出杨氏之子的聪慧,孔君平看到杨梅就借用谐音和孩子开玩笑,而杨氏之子一下子就听出了言外之意,也用一个关于姓氏的谐音巧妙回答。
你分析得非常细致,孔君平问的巧,杨氏子答得妙(板书:妙答),二人的智慧碰撞出了幽默的语言。
你从“未闻”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孔君平是长辈,杨氏之子用了否定的语气,让自己的回答既幽默又不失礼节。
你真会思考,委婉有礼,应答得体。(板书:礼答)也是一种智慧。
你知道“夫子”是对有知识有品德的人的尊称,杨氏子称孔君平为“夫子”很有礼貌。
你真会积累,孔君平是孔子第26代后人,德才兼备,担得起一声夫子。
拓展资料:孔坦,字君平,孔子第26代后人,德才兼备,是当时的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但尊称有很多,换成“君”字可以吗 (PPT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君家禽)
这里老师要补充一个小知识——避讳。(PPT)“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说话时,尊贵的人、亲属和贤德的人的名字都不可以直接说出。杨氏子用“夫子”替代“君”,正是遵照传统,表达对德才兼备的长辈的尊敬。一个称呼尽显杨氏子的知书达理和良好修养。
一问一答间(PPT出示:“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字字尽显杨家九岁小儿的智慧,怪不得作者赞他“甚聪惠”!(板画)
相信孔君平面对如此有礼有节的回答,也必定会拍案叫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我们读到这里,也不得不赞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面对孔夫子,杨氏子以孔雀巧妙应对,如果来的是这些夫子呢?(PPT出示:黄夫子、柳夫子、李夫子···)
同学们的答案精彩纷呈,老师也不得不感叹,吾班之生甚聪慧。
刚才同学们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了杨氏之子聪慧,那么中间的两个句子是不是可以省去了呢?
你思维真敏捷,一下子就看出这是事情的起因(PPT出示:“父不在,乃呼儿出”),不能省去。
你思考真深刻,(PPT出示:“父不在,乃呼儿出”)孔君平发现大人不在家时,没有直接离去,而是把这个九岁的小孩子叫出来聊天,也写出了杨氏子的聪慧。
你真会读书,(PPT出示:“果有杨梅”)果子里面有杨梅才会引发后面的对话。
你思考的角度真新颖,(PPT出示:“为设果”)从这句读出了杨氏之子熟知待客之道。
九岁小儿能如此懂事(板书:懂事),真是,甚聪慧。
赏人聪慧者亦聪慧,你们,“甚聪慧”,
用五十五个字就刻画出一个(板画)思维敏捷、机智幽默、委婉有礼、周到得体的杨氏之子,《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甚聪慧。
五、对比联读 再悟智慧
刘义庆觉得杨氏之子“博学才敏”“通辩善言”,值得记录下来,让后人感受到语言的精妙,便把他选入了《世说新语·言语》中。在言语篇里还有一个叫张吴兴年方八岁小儿,请大家再来结合方法,读懂文章。并思考:同样能言善辩,为什么我们的教材里要选杨氏之子而不选张氏之子?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你最先举手,你来说
一针见血,幽默要建立在尊重之上。
幽默是一门艺术,它化直白而为含蓄,避粗俗而成典雅。幽默更是一种智慧,诸葛亮用它舌战群儒,阿庆嫂用它智斗汉奸,周总理用它捍卫中国的尊严,从古至今,这样的故事,璨若星河,语贯古今,言载中华,让我们继续用语言去传承历史,创造未来。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世说新语》,品读语言之趣,感受典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