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中国近代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中国近代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5 09:5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板块综述
中国近代史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时空坐标
1
双线模式学考点
2
时空坐标
1839年
1840年
1842年
1843年
1844年
1851年
1858年
1864年
不平等
条约:
列强侵
略史实:
中国人民的抗争:
虎门销烟
关天培、陈化成对英作战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世界
19世纪中期
1857年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印度民族
大起义爆发
1860年
1856年
《虎门
条约》
《望夏条约》《黄埔条约》
《共产党宣言》
发表,马克思主
义诞生
1848年
1861年
美国南北战争爆
发、俄国农奴制
改革开始
火烧圆明园
大概念
【全球视野】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将侵略扩张矛头指向中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
双线模式学考点
1
考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80周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
课标:①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②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核心素养对接:①家国情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②时空观念(知道特定的史事与特定的时间、空间相联系;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80周年
林则徐 虎门销烟 时间 1839年6月(清道光帝统治时期)
背景 (1)西方: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中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经济上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对外关系上仍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3)中英贸易: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线1·要素学考点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原因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体质和精神;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概况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绵阳2019.28(2)]
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绵阳2019.28(2)、2018.15]
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清道光年间)
原因 (1)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生产资料
(2)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阻碍了英国非法利益的实现
过程 [成都2017.7] 1840年6月,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进攻虎门炮台(关天培等战死)→占领广州四方炮台(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1841年秋,再次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攻占镇江→8月初,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鸦片战争形势图
辨识要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军入侵
通商口岸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结果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性质 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封建主义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
中国战败的 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
主义
(2)内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武器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3)外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也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政治: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
(2)经济: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社会性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社会矛盾: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变为资本主义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革命任务:由反对封建主义变为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使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6)思想:使部分官员和有识之士深受刺激,开始了解国际形势,寻求御敌之道。如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线2·纵横学史
异同比较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 [绵阳2022.26;大连2021.18;福建2023.32] 
设题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不 同 点 背景 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目的 开辟海外市场,扭转贸易逆差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转嫁危机,侵略中国
设题点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 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
战争
不 同 点 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清政府战败,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取得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的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英、三元里人民抗英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左宝贵平壤抗击日军、邓世昌黄海海战等 义和团廊坊阻击战、聂士成天津保卫战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坚持抗战
相同点 都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都进行了英勇反抗;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核心素养提升
家国情怀·结合近代列强侵华的相关史实,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不断增强我国的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
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
时间 1842年8月 签约双方 清政府与英国
条 款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危害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开创赔款恶例,增加人民负担 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两者均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地位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 (1)中英:1843年签订《虎门条约》,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签订,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二次 鸦片战争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清咸丰帝统治后期)
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侵略者 主凶:英国、法国;帮凶:俄国、美国
2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课标: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核心素养对接:历史解释(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
第二次鸦片 战争 过程 (1)第一阶段: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借口换约受阻,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辨识要点:侵略势力为英法联军;增开天津、汉口、江宁(南京)、镇江等通商口岸
特点:通商口岸分布在沿海地区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 签订 条约 《天津条约》 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主要内容为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主要内容为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性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侵略战争 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概况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2021年印次更正)
史料实证: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认识 (1)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是中华民族的耻辱;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 (2)警示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激励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俄国割 占中国 北方大 片领土 概况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表现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危害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辨识要点:清、京师(北京)、瑷珲、俄罗斯
特点:沙俄侵占的中国领土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和西北
3
考点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核心素养对接:历史解释(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
洪秀全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称“天王”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年
背景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太平天国运动 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1)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2)局限性:采取绝对平均主义分配土地,主张在小农经济水平上平分社会财富、废除私有制,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太平天国运动 《资政新篇》 作者 洪仁玕
主要内容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地位 《资政新篇》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辨识要点: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南京),起义地点金田
形势特点:运动中心由西南地区推移到长江流域,并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 地位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最高峰
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 原因 (1)根本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其他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清政府的湘军、淮军及华尔率领的洋枪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