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下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2)(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下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2)(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5 21:14: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2)
1.男女之间在第一性征上的主要区别是:(  )
A.身体的高矮 B.生殖器官的不同 C.是否长胡须 D.乳房是否增大
2.我们所食用的大米是由水稻的果实(稻谷)加工而来,大米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来自水稻种子的哪一结构(  )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叶
3.有关“试管婴儿”的生殖方式、受精方式及胚胎发育的方式分别是(  )
A.无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B.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C.有性生殖、体外受精、胎生 D.无性生殖、体内受精、胎生
4.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真菌的生殖方式如图所示,请问这种生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 B.有性生殖 C.分裂生殖 D.出芽生殖
5.如图是人体生长曲线的示意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幼儿期脑发育快,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快
B.幼儿期脑发育快,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慢
C.幼儿期脑发育慢,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快
D.幼儿期脑发育慢,青春期生殖器官发育慢
6.要使行道树枝繁叶茂,扩大遮荫面积,园林工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B.顶芽、侧芽均摘除
C.摘除侧芽,保留顶芽 D.顶芽、侧芽均保留
7.关于胎儿和母体的血管是否相通,王宇同学建立的假设是,母亲和胎儿的血管是相通的。下列证据不能支持该假设的是(  )
A.胎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来自于母亲
B.母亲吃下的某些药物对胎儿有毒副作用
C.母亲的血型与胎儿的血型可能不相同
D.母亲吸烟、酗酒可能会造成胎儿智力障碍
8.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将食品放在冰箱中可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B.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C.蘑菇和腐生细菌一样,能分解枯枝败叶,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D.春天可以到野外采食真菌,野外的真菌鲜美,可以随意食用
9.下列常见生物的生殖现象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有( )
①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②草莓匍匐茎的繁殖;③落地生根的种子繁殖;④洋葱鳞茎的繁殖;
⑤椒草的叶片长出新植株;⑥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⑦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
⑧代孕母羊产下克隆羊多莉
A.①②④⑤⑥⑧ B.①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⑥⑧
10.近年来,我们在高端水果市场能看到一种长刺儿的“怪水果”——火参果。它又名金刺猬、非洲角瓜,原产于非洲喀拉哈里沙漠地区。切开果皮后可见内部有大量的种子。有关该水果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该水果开花时,子房内有大量胚珠
B.一个火参果就是一个果实
C.其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D.用种子来进行种植是营养繁殖
11.如图是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12.如图是两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结构简单,都属于单细胞生物,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
B.甲细胞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C.甲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乙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D.乙细胞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酵母菌可以被应用于酿酒
13.如图一、二分别为蝗虫和家蚕的发育方式,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比图一多经历一个阶段--蛹期
B.图二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
C.图中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D.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相同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长成植株的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B.其萌发过程能利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
C.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D.植株长出绿叶后有机物逐渐增多
15.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甲、乙两种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是蝴蝶,乙是蝗虫,则可表示为完全变态发育
B.若甲是扬子鳄,乙是家兔,则可表示为胎生
C.若甲是青蛙,乙是家鸽,则可表示为卵生
D.若甲是家蚕,乙是青蛙,则可表示为体内受精
16.如图所示第一幅图为甲图,第二幅图为乙图,甲、乙分别为大叶黄杨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枝条由于保留了顶端优势,不能产生侧芽
B.乙枝条由于去除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较快
C.甲枝条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开花结果提高产量
D.乙枝条不利于果树栽培
17.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三亲婴儿”诞生,具体培育过程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亲婴儿”的繁殖方式与试管婴儿相同,属于无性繁殖
B.早期胚胎在体外培养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C.正常胎儿的发育,从受精卵的形成开始,整个发育过程所需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母体
D.“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亲代三个人
18.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先进行甲组实验,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进行乙组实验。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放在空气中数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实验中仍保鲜的是B瓶
B.数日后,乙组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
C.甲、乙两组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空气
D.该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如图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I可表示卵生、完全变态发育
B.若D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其发育过程为D→A→C
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则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时期是C
D.若图乙D→A→B→C表示青蛙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成蛙
20.杭州的塘栖枇杷是浙江乃至 全国享有盛名的传统特色果品,平头大红袍、软条白沙等都是塘栖枇杷的优品种。若以软条白沙枝条为接穗按如图方法嫁接到平头大红袍的较粗枝条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砧木和接穗上结出的枇杷都是软条白沙
B.嫁接是营养繁殖的方法之一,属于无性生殖
C.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嫁接越易成功
D.嫁接能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
21.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示意图,选取饱满且有活力的6颗大豆种子,将A烧杯放在20℃的恒温箱中,B烧杯放入5℃的冰箱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是( )
A.6颗实验的种子中只有②号种子有可能萌发
B.该实验设计的缺陷是所用的种子数量太少
C.①与③对照可以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D.②与⑤对照主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下图为芽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芽的结构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B.芽中有分生组织,细胞会不断分裂
C.芽的芽轴逐渐伸长,发育成茎
D.图中的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23.随着物流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外来物种在我国境内繁衍,部分物种给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以下关于外来物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福寿螺的生命周期为卵→幼体→成体,我们可通过铲除其卵来消灭福寿螺
B.清道夫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其繁殖方式是胎生
C.巴西龟是卵生的爬行动物,受精卵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卵黄
D.黑腹果蝇的生命周期为卵→幼虫→蛹→成虫
24.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结构是⑥ D.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
25.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甲和丁形成: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水分
26.生物学相关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生产措施及目的不完全吻合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制酸奶 密封 抑制需氧细菌的繁殖,促进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B 栽种作物 施有机肥 使土壤中无机盐含量增大,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作物生长更好
C 扦插月季枝条 生长素溶液处理 促进枝条快速生根
D 种植蔬菜 大棚栽培 适当提高温度,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7.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这一实验对照组中,自变量是水分
B.设置丙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乙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水
C.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
D.通过乙丙的对照,说明这些微生物生长需要现成的有机物
28.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将两个亲缘关系较远物种的体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融合,通过离体培养,最终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 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B.融合后的原生质体会长出新的细胞壁,使杂种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C.杂种植株可能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可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D.植物细胞具有分化功能可培育成新植物体
29.如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农作物从根部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有机物
B.图甲中的①和③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②和③发育而来的
C.图丙中的①和②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和⑥发育而来的
D.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
30.如图是植物的几种生殖方式:①嫁接、②植物的组织培养、③种子萌发,据此下列叙不正确的是(  )
A.①②是营养繁殖,能保持亲本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
B.①②是无性生殖,③是有性生殖
C.①中甲、乙形成层必须紧密贴合,此栽培植物上能结出甲果实
D.③中种子萌发,首先胚芽逐渐长成茎和叶,然后胚根发有成根
答案第2页,共9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 第1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选择专项练习(2)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D A A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C B B B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C D B B A C D
1.B
【分析】两性在生殖器结构方面的差异是各自性别最根本的标志,称为第一性征。
【详解】男女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属于第一性征。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上的其他差异。可见,男女之间在第一性征上的主要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
故选B。
2.C
【分析】水稻、玉米等植物的种子由胚、胚乳和种皮组成,其中胚乳富含营养物质。
【详解】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水稻种子中主要营养物质来自种子的胚乳。
故选C。
3.C
【分析】生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详解】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是有性生殖。
故选C。
4.D
【分析】真菌的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图中所示的酵母菌,以此为入手点解答。
【详解】图中的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图中正在进行的是出芽生殖,故选D。
【点睛】知道图中的是酵母,再结合酵母的生殖方式就能正确解答。
5.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详解】从人体生长曲线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在0到5岁脑部、全身发育最快,在青春期以前生殖器官的发育基本停滞,生殖器官在青春期发育最快,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6.A
【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
【详解】农业生产上,常用消除或维持顶端优势的方法控制作物、果树和花木的生长,以达到增产和控制花木株型的目的。去顶芽保侧芽可使植物多分枝、多开花。常用打顶的办法是去除顶端优势,以促使侧芽萌发、增加侧枝数目,或促进侧枝生长。因此要使行道树枝繁叶茂,扩大遮荫面积,园林工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摘除顶芽,保留侧芽。
故选A。
7.C
【分析】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方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详解】A.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能证明假设的成立,A不符合题意。
B.母亲吃下的药会通过胎盘、脐带到达胎儿的体内,对胎儿有毒副作用,能证明假设的成立,B不符合题意。
C.胎儿与母体都有自己独立的血液循环系统,母亲的血型与胎儿的血型可能是不相同的,不能证明假设的成立,C符合题意。
D.孕妇喝酒、吸烟或者吃了某些药品,酒精、烟草和这些药品中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胎盘、脐带到达胎儿的体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能证明假设的成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分析】霉菌属于真菌,有的有益,有的有害;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详解】A.细菌需要适宜的生活环境,低温只能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但不能杀死,A错误。
B.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蘑菇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它和腐生细菌一样,能把枯枝败叶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有利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C正确。
D.野外的真菌多数味道鲜美,可以食用;但有的真菌有毒,食用后会中毒,因此不能随意食用,D错误。
故选C。
9.A
【分析】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①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②草莓匍匐茎的繁殖、④洋葱鳞茎的繁殖、⑤椒草的叶片长出新植株、⑥草履虫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⑧代孕母羊产下克隆羊多莉,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③落地生根的种子繁殖、⑦玉米种子种下,长出玉米幼苗,种子的产生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A。
10.D
【分析】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子房发育成果实。
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

由图可知,在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中,种子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所以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是属于有性生殖。
【详解】A.种子的数目是由胚珠的数目决定的,火参果中有许多种子,这是因为该水果开花时,子房内有大量胚珠,A正确。
B.火参果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所以一个火参果就是一个果实,B正确。
C.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正确。
D.种子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所以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是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D。
11.A
【分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A、由图保存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后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来进行防腐;而冰箱贮存食物是利用低温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的方法防腐,故符合题意;
B、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已达到防腐作用,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水将B盆内进行了封闭,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有利防腐,故不符合题意;
D、该方法先对食物加热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因此食物中的微生物较少,还能阻止空气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而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的需要氧气,因此该方法会抑制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有些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详解】A.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酵母菌,都是由一个细胞组成,都属于单细胞生物,A正确。
B.甲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乙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B正确。
C.甲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乙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乙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酵母菌可以被应用于酿酒,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再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13.D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详解】A.图二的动物发育过程经过a卵→b幼虫→c蛹→d成虫,图一中的动物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图二比图一动物多经历一个阶段——b蛹期,A正确。
B.图二中b幼体和d成体的形态、结构相差较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
C.图中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C正确。
D.青蛙的发育方式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三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与图一表示的发育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D。
14.B
【分析】(1)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当种子萌发时,子叶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芽、胚轴、胚根利用;
(2)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AB.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没有胚乳。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当种子萌发时,子叶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芽、胚轴、胚根利用;A正确,B错误。
C.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根,C正确。
D.植株长出绿叶后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逐渐增多,D正确。
故选B。
15.C
【分析】(1)蝴蝶和家蚕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
(2)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的过程。
(3)蟒蛇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
【详解】阴影部分为甲乙的相同点。
A.若甲是蝴蝶,乙是蝗虫,甲是完全变态发育,乙是不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
B.若甲是扬子鳄,乙是家兔,扬子鳄是卵生,家兔是胎生,B错误。
C.若甲是青蛙,乙是家鸽,两者都为卵生,C正确。
D.若甲是家蚕,乙是青蛙,家蚕是体内受精,青蛙是体外受精,D错误。
故选C。
16.B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详解】A.甲枝条保留了顶端优势,抑制侧芽发育,但不是不能产生侧芽,A错误。
BD.乙枝条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乙枝条由于打破了顶端优势,侧枝得以更好地发育,有利于果树栽培,B正确,D错误。
C.甲、乙分别为植物体上保留顶芽和剪去顶芽的枝条,从枝条的发育情况分析侧枝越多越利于多结果实,应该是乙枝条更有利于开花结果提高产量,C错误。
故选B。
17.B
【分析】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仍然是有性生殖。
【详解】A.“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父亲的精子,属于有性生殖,试管婴儿也是有性生殖,A错误。
BC.早期胚胎需植入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卵细胞的细胞质(卵黄),B正确,C错误。
D.“三亲试管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母亲卵细胞的细胞核和父亲的精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D错误。
故选B。
18.B
【分析】甲组中A、B的变量是肉汤有没有煮沸,甲、乙两组实验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
【详解】A.甲组中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A瓶原有细菌被杀死,所以仍保鲜的是A瓶,A错误。
B.乙组中将瓶颈打断,让细菌落入;数日后,乙组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B正确。
C.甲组和乙组的变量都是细菌的有无,C错误。
D.该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D错误。
故选B。
19.C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发育,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蝉、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特指昆虫和两栖动物。
【详解】A.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青蛙是变态发育,因此三者共同点为变态发育,蝗虫、家蚕和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因此图甲中Ⅱ可表示卵生、变态发育,A错误。
B.若D 表示为家蚕的受精卵,则家蚕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B错误。
C.若D表示为蝗虫的受精卵,蝗虫在A幼虫和C成虫期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C成虫期危害最大,C正确。
D.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则青蛙一生的发育过程是D受精卵→A蝌蚪→B幼蛙→C成蛙,D错误。
故选C。
20.A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A.嫁接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以软条白沙枝条为接穗,因此接穗上结出的枇杷是软条白沙,错误。
B.嫁接是营养繁殖的方法之一,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正确。
C.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两种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嫁接越易成功,正确。
D.嫁接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并能保持优质枇杷品种的优良性状,正确。
故选A。
21.C
【分析】本题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实验中注意变量的唯一性。
【详解】A.由实验设计看只有②号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所以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只有②号种子,假如它也未萌发,那就是不满足自身条件(种子已经死亡或种子缺胚不完整)或种子正在休眠,A正确。
B.该实验每组只用一粒种子,实验数量太少,容易出现偶然性,B正确。
C.①与③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水分和空气,因此①与③不能形成对照实验,C错误。
D.由于探究实验变量的唯一性,该实验方案中实际上包括三组对照实验,其中②与⑤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温度,主要探究的是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②与①对照组有唯一变量——水分,主要探究的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②与③对照组有唯一变量——空气,主要探究的是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22.A
【分析】芽按照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叶芽(或枝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既能发育成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混合芽。
【详解】A.顶芽具有生长优势,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A错误。
B.叶芽中的生长点等都具有分生组织,细胞会不断分裂,能发育成新的枝条,B正确。
C.叶芽中的芽轴逐渐伸长,将来发育成枝条的茎,C正确。
D.叶芽中的芽原基,将来发育成枝条上的侧芽,D正确。
故选A
23.B
【分析】果蝇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A.福寿螺的生命周期为卵→幼体→成体,我们可通过铲除其卵来消灭福寿螺,A正确。
B.清道夫是一种杂食性鱼类,鱼类的生殖方式卵生,胎生是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B错误。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巴西龟是卵生的爬行动物,受精卵发育所需营养物质来自卵黄,C正确。
D.黑腹果蝇的生命周期为卵→幼虫→蛹→成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24.C
【分析】观图可知:菜豆种子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⑤是种皮、③是胚芽、④是子叶、⑤是种皮;玉米种子中⑥是胚乳、④子叶、③是胚芽、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⑤种皮和果皮。
【详解】A.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A错误。
B.大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根,发育成根,B错误。
C.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⑥胚乳,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C正确。
D.新植物的幼体是胚,由①胚轴、②胚根、③胚芽、④子叶组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种子的结构。
25.D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度过休眠期。外界条件:足够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详解】A.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需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储存丰富的营养物质;度过休眠期,A正确。
BC.该实验中有三组对照试验:甲和乙形成对照,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丙和乙形成对照,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丁和乙形成对照,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BC正确。
D.甲和丁一组有水分和空气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D错误。
故选D。
26.B
【分析】1、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A.制作酸奶利用的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因此制作酸奶要密封,制造无氧环境,A正确。
B.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预防土壤板结,B错误。
C.在扦插月季枝条时用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生根,C正确。
D.大棚种植蔬菜时可以提高温度,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加蔬菜的产量,D正确。
故选B。
27.B
【分析】微生物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等,(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详解】AC.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 在甲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水分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自变量是水分,通过甲乙的对照,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正确。
B.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甲没有变化,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丙没有变化,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有机物(营养物质),错误。
D.在乙丙这一组实验中,除了有无面包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变量是面包。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而丙中没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现成的有机物,正确。
故选B。
【点睛】“食物上滋生微生物需要水”的探究实验,要注意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28.A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详解】A.植物体细胞杂交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
B.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形成杂种细胞,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打破了生殖隔离,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杂种植株可能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可表现出双亲的性状,C正确,
D.植物细胞具有分化功能,可以分化成组织,形成器官和系统,培育成新植物体,D正确。
故选A。
29.C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是种子的萌发形成的幼苗①叶、②茎、③根;图乙是花的结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是果实的结构①果皮、②种子;图丁是种子的结构①胚芽、②子叶、③胚轴、④胚根、⑤种皮。
【详解】A.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沿导管运输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而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则是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根等其它器官的,A错误。
B.图甲中的①叶和③根分别是由图丁中的①胚芽和④胚根发育而来的,B错误。
C.图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分别是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发育而来的,C正确。
D.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②子叶,因为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大豆油主要来自于图丁中的②子叶,D错误。
故选C。
30.D
【分析】生殖过程中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A.②是组织培养,是人工营养繁殖,A正确。
B.①嫁接、②组织培养都属于无性生殖,③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B正确。
C.①嫁接中甲、乙形成层必须紧密贴合,此栽培植物上能结出接穗甲果实,C正确。
D.③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胚根,D错误。
故选D。
答案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