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难点突破——文学类文本阅读(一)
文章题目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全文线索的作用。
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含象征含义。
【考点讲解—词句理解赏析】
一、词句理解
句子的理解有基本含意和深层含意之别。句子的基本含意即表层意义,这一般不难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如哲理意义、隐喻(象征、比喻、双关、感情)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
1.哲理意义。指文中简练的警句所表现出来的深刻含义。他们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显示很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分析句子哲理,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句子所在文段的语言环境。
2.隐喻意义。指作者使用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而产生的临时含义。分析句子的隐喻意义必须抓住喻体、象征体与本体的关系来判断和整合。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方法:
1.定位(确定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仔细阅读)
2.找出关键词(找出有含义的字、词、短语,包括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反语义、言外之意等)
3.解释关键词,代入原句(结合语境,解释有含义的字词句,尽量选用原文中词语回答。如果句子有比喻、借代、象征等手法,要注意还原为原本含义。)
4.结合文章情感主旨,完善答案(用上面的“代入法”得出句子含义后,再有意识地和文章主题相扣,从以下方面酌情补充答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哲理等)
二、词句赏析
句子赏析可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关键词、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1.从修辞手法角度入手。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反复、反问、设问等。答题模式: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表达方式角度(表达方式+作用)主要赏析描写句(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多种感官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议论句和抒情句。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入手,揭示其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答题模式: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细致生动地点明了(写出了/抒发了/交代了)……。
3.写作手法角度(对比、欲扬先抑、衬托、象征、照应、渲染、烘托、铺垫、情景交融等。答题模式:运用了……的写作手法,写出了(突出了/强调了)……,表达了……的情感(心情)。
4.从关键词角度入手。句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常常解释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赏析句子时可抓住关键词,运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来揣摩其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5.从句式特点入手。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语气)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特意强调)等。
【考点讲解—内容理解概括】
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寻找答题提示,给出具体范围的锁定具体段落,没有的就从全文出发。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2.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4.摘录句段法。关注文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答题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考点讲解—句段分析】
分析句段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一、结构
1.开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引领下文、统领全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提出观点、欲扬先抑、渲染气氛等。
2.过渡:承上启下、由叙转议、由景入情等。
3.结尾:照应开头或标题、总结全文、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等。
二、内容
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段落,如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考点讲解—主旨情感】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在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它是文章的主脑,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归纳文章主旨,必须要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一、概括文章主旨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中一些关键语句入手。有的文章在开头或结尾,会有一些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常是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3.从概括内容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4.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有的文章在分析文章的中心时,还需要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题模板:
1.写人为主:本文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2.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3.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4.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5.童话(寓言):讽刺了……现象,揭示了……道理。
二、体会作者情感
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中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音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
【考点讲解—形象分析】
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文章一般侧重对人物外貌的某一主要特征进行描写,从而揭示人物性格。
2.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3.注意人物行动的描写。人物性格和人物行动是统一的,行动细节的分析是把握人物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4.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直接揭示人的思想品质。
5.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注意分析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尤其要注意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6.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人物在诸多冲突中的行为、心理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7.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因而社会中的人物性格往往是复杂的并且是发展变化的。
【真题呈现】
1.(2023 宿迁)文学类文本阅读。
桃果村
殷贤华
①桃果村,顾名思义,因盛产桃果而得名。整个村山上沟下,土里田外,都种满了桃树。桃果村栽种桃树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黄桃、毛桃、油桃等,应有尽有。
②今年,桃果的成熟期又快到了,漫山遍野的桃果红里透白、白里透亮,发出诱人的光芒。老支书叼着烟袋在村里转悠,不禁又喜又忧:喜的是又逢上丰收年,忧的是桃果的销路。因为桃果村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
③老支书正一筹莫展,在外出差的村委会李主任和村会计小霞回来了。李主任兴冲冲地说:“这回我们到大城市考察长了见识,受到启发,想出了一个推销桃果的好办法。”
④不等老支书发问,小霞就连珠炮似的说:“我们可以举办一个桃果节,邀请各地水果经销商来洽谈生意。当然我们还要邀请各类媒体来宣传,扩大影响……”
⑤老支书认真听完,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笑呵呵地说:“还是你们年轻人脑筋活络,我支持你们!马上召开村民大会,干部群众一起商量怎么干!”
⑥说干就干,村民大会趁夜召开。听说要举办桃果节,村民们都觉得很新奇,很兴奋。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正乱着时,村里的“赛诸葛”阿强举着一个小喇叭吼起来:“大伙静一静,我出一个主意,我们举办桃果节,必须充分发挥村里女孩的作用!车展要火,必须有车模;房展要火,必须有房模;我们桃果节要火,必须有桃模!”
⑦桃模?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稍愣了一下,都不禁点头叫好。村里桃树婀娜,桃花飘香,桃果味美,或许因为受了这滋润,村里的女孩都别有一番风姿。这次当桃模,那可真是派上了用场!
⑧“好!村里的女孩全部当桃模!在外面打工的,全部喊回来,为村里争光!”老支书一锤定音。
⑨经过紧张筹备,桃果节终于隆重开幕了!活动得到乡里甚至县里的支持和宣传,吸引了好多远道而来的客人:除了水果经销商,还有各级领导、媒体记者,数不清的游客,还来了几个文化采风团。
⑩望着村里一望无垠的桃林,客人们不禁心旷神怡;看着树上挂满的鲜香欲滴的桃果,客人们不禁垂涎三尺。然而,令客人们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的,是树下一个个摇曳多姿的桃模!
这些桃模大都黑发齐腰,身若桃枝,面若桃花,没有擦脂抹粉,没有矫揉造作,是一个个原生态的美人胚子!
一下子,桃模们被围得水泄不通。“长枪短炮”对准她们,各类游客都有无穷的问题和她们交流,都想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你们太漂亮了,请问这和长期吃桃有关吗?”
“请问你们从不用化妆品吗?”
“你们有兴趣做演员吗?”
……
这边热火朝天,那边的桃果销售无人问津。桃果节结束,桃果村的桃果销售跟去年相比多不了多少,气得老支书一阵咳嗽,差点背过气去。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一张张靓照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上,桃模们的生活从此被打破了宁静。桃模们有签约当影视演员的,有签约做时装模特的,有签约品牌代言的。好多记者、商家、导演、文化经纪人来到桃果村,都不想离去。
没过多久,桃果村建起了桃模影视基地、桃模旅游文化基地,成立了桃模文化公司,公司下设模特队、农家乐、休闲中心等,桃果村人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至于桃果好不好卖,连老支书自己都不是很关心。
根据大家的意愿,桃果村后来被更名为桃模村。
(选自《青年文学家》,2022年7月上半月刊,有删改)
(1)找出老支书的情绪变化和相应原因。
情绪:一筹莫展→① →差点背过气去→②
原因:③ →提议办桃果节→④ →村里逐渐富起来了
(2)小说有诸多出人意料的情节,请列举两处并分析其效果。
(3)有人说小说的标题应改为“桃模”,你同意吗?请写出理由。
(4)本篇小说引发了人们对乡村振兴的思考,请结合本文谈谈你有哪些思考。
解析:
【考点】小说;文章题目;内容理解概括;情节;文章结构与线索;开放探究.
【答案】(1)①眉头舒展(或:笑呵呵)
②不很关心桃果好不好卖
③因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桃果没有销路
④桃果销售无人问津
(2)示例一:①“你看我,我看你,稍愣了一下”,通过动作描写,表现阿强提出桃模的建议出人意料,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这边热火朝天,那边的桃果销售无人问津”,对比鲜明;“气得老支书一阵咳嗽,差点背过气去”,描写老支书的表现,情节扣人心弦,文章更有波澜。
示例二: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结果出人意料,增强艺术效果。②“至于桃果好不好卖,连老支书自己都不是很关心”与前文“老支书正一筹莫展”形成对比,老书记对桃果的销售态度出人意料,使情节一波三折。
(3)示例:同意。标题应改为“桃模”,题目新颖,设置悬念,让人好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桃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桃模”与文章的结尾相照应,暗示了文章主旨。
(4)要相信、重用年轻人;要凝聚群众的智慧,广开言路;要敢于创新;要善于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宣传家乡。
【分析】这是一篇小说,本文记叙了桃果村为销售桃果举办桃果节,谁知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的故事。“无心插柳柳成荫”,桃果村建起了桃模影视基地等,桃果村人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桃果村后来被更名为桃模村。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①空:结合题干“提议办桃果节”以及第⑤段“老支书认真听完,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笑呵呵地说”,可知老支书的情绪是:眉头舒展(或者:笑呵呵);
第②空:结合题干“村里逐渐富起来了”以及第 段“至于桃果好不好卖,连老支书自己都不是很关心”,可知老支书的情绪是:不很关心桃果好不好卖;
第③空:结合题干“一筹莫展”以及第②段“喜是又逢上丰收年,忧的是桃果的销路。因为桃果村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可知老支书的产生情绪的原因是:因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桃果没有销路;
第④空。结合题干“差点背过气去”以及第 段“这边热火朝天,那边的桃果销售无人问津。桃果节结束,桃果村的桃果销售跟去年相比多不了多少”,可知老支书的产生情绪的原因是:桃果销售无人问津。
(2)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办法很多,诸如开门见山、倒叙、插叙等。但情节安排要合理化,要有相应的辅助和暗示。可运用铺垫、伏笔和照应等手法,增加了细节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结合第⑦段“桃模?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稍愣了一下,都不禁点头叫好。村里桃树婀娜,桃花飘香,桃果味美,或许因为受了这滋润,村里的女孩都别有一番风姿。这次当桃模,那可真是派上了用场”,句中的“你看我,我看你,稍愣了一下”,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这个主意出人意料,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结合第 段“这边热火朝天,那边的桃果销售无人问津。桃果节结束,桃果村的桃果销售跟去年相比多不了多少,气得老支书一阵咳嗽,差点背过气去”,将“这边热火朝天”与“那边的桃果销售无人问津”形成强烈地对比,描写“老支书一阵咳嗽,差点背过气去”,突出结果的出人意料,使得文章更有波澜。
结合第 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一张张靓照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上,桃模们的生活从此被打破了宁静。桃模们有签约当影视演员的,有签约做时装模特的,有签约品牌代言的。好多记者、商家、导演、文化经纪人来到桃果村,都不想离去”,“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结果出人意料;此句还运用铺排手法表现出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的景象,增强艺术效果。
结合第 段“没过多久,桃果村建起了桃模影视基地、桃模旅游文化基地,成立了桃模文化公司,公司下设模特队、农家乐、休闲中心等,桃果村人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至于桃果好不好卖,连老支书自己都不是很关心”,“至于桃果好不好卖,连老支书自己都不是很关心”与前文“老支书正一筹莫展”形成对比,老书记对桃果的销售态度出人意料,使情节一波三折。
(3)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开放性作答,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如不同意,理由可以是:文章第①段“桃果村,顾名思义,因盛产桃果而得名”、第⑥段“说干就干,村民大会趁夜召开。听说要举办桃果节,村民们都觉得很新奇,很兴奋”、第 段“没过多久,桃果村建起了桃模影视基地”,可知,全文都是围绕“桃果村”来写的,“桃果村”是全文的线索,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结合第⑤段“老支书认真听完,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笑呵呵地说:‘还是你们年轻人脑筋活络,我支持你们’”,可知,要相信、重用年轻人;
结合第⑥段“说干就干,村民大会趁夜召开”,可知要凝聚群众的智慧,广开言路;
结合第 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可知要敢于创新;
结合第 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一张张靓照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上,桃模们的生活从此被打破了宁静”,可知要善于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宣传家乡。
答案:
(1)①眉头舒展(或:笑呵呵)
②不很关心桃果好不好卖
③因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桃果没有销路
④桃果销售无人问津
(2)示例一:①“你看我,我看你,稍愣了一下”,通过动作描写,表现阿强提出桃模的建议出人意料,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这边热火朝天,那边的桃果销售无人问津”,对比鲜明;“气得老支书一阵咳嗽,差点背过气去”,描写老支书的表现,情节扣人心弦,文章更有波澜。
示例二: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桃果节没有把桃果捧红,却把村里的桃模们捧红了”,结果出人意料,增强艺术效果。②“至于桃果好不好卖,连老支书自己都不是很关心”与前文“老支书正一筹莫展”形成对比,老书记对桃果的销售态度出人意料,使情节一波三折。
(3)示例:同意。标题应改为“桃模”,题目新颖,设置悬念,让人好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桃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桃模”与文章的结尾相照应,暗示了文章主旨。
(4)要相信、重用年轻人;要凝聚群众的智慧,广开言路;要敢于创新;要善于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宣传家乡。
【点评】解答内容理解与概括问题,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再确定重点句段,最后筛选提炼关键词作答。
2.(2023 怀化)文学类文本阅读。
父亲和树
陈宝全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
⑦上世纪80 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
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于标题《父亲和树》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父亲”和“树”是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文章围绕二者之间的故事展开叙述。
B.“和”字暗示了父亲和苹果树的密切关系。
C.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
D.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掉苹果树、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
(2)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
抗拒—— —— ——难过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
(4)结合本文谈谈你在父亲身上发现了哪些美好品质。
(5)文章结尾处写到:“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对此,你有哪些感悟?
解析:
【考点】文章题目;词句理解赏析;主旨情感;形象分析;开放探究.
【答案】(1)D
(2)①妥协;②兴奋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
(4)父亲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父亲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父亲明白苹果树对“我们”的的贡献;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父亲是一个率真、朴实无华的人:父亲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父亲是一个重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父亲因砍到苹果树而难过。
(5)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分析】文章以“苹果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揭示父亲砍树苹果树的原因,表达父亲对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根据“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可知,父亲砍苹果树的原因是:这些树老了,结不了多少果子了;根据“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根据“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可知,父亲对苹果树的不舍之情;由此可知,标题《父亲和树》点明文章主旨,揭示父亲砍树苹果树的原因,表达对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而非“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
故选:D。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变化。根据“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可知,父亲对载苹果树持抗拒的态度;根据“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可知,父亲看到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妥协了,还许下新的愿景;根据“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可知,父亲进入了一种持续兴奋的状态;根据“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为砍倒苹果树而难过。
(3)本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根据“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根据“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可知,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可知,父亲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根据“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可知,父亲明白苹果树对“我们”的的贡献,表现出父亲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根据“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可知,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根据“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可知,父亲是一个率真、朴实无华的人;根据“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可知,父亲因砍到苹果树而难过,表现父亲与苹果树关系密切,表现父亲是一个重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根据“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可知,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根据“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可知,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根据“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可知,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答案:
(1)D
(2)①妥协;②兴奋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
(4)父亲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父亲是一个善良、懂得感恩的人:父亲明白苹果树对“我们”的的贡献;父亲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父亲是一个率真、朴实无华的人:父亲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父亲是一个重感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父亲因砍到苹果树而难过。
(5)现在的老苹果树砍了,把土壤的肥力留给新的苹果树,新的苹果树又会继续焕发生机,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馈赠;这体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交替;苹果树给“我们”家做出巨大贡献,表达作者对苹果树无私奉献和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父亲和苹果树一样勤劳、无私奉献,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实战演练】
1.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锅糊米饭
庞井君
①“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千家诗》所选的这首宋人曹幽的《春幕》,确有《诗经 幽风》的田圆遗的,读来清新自然,动人心弦。我想,他所描绘的大概是江南慕春景色,却与燕山深处初夏季节相仿。这个时节花褪残红,青杏盈盈;雏鸟出飞,遍野虫声;玉米拔节,溪流淙淙。然而,这也正是一年青黄不换的时候。美好的景色遮掩不住岁月的凄凉,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这些日子最难熬。
②童年时,每到这个季节,在凌晨朦胧睡梦中,常常听到父母合计借粮的事情。那些低低细细的声音,像一片片流动的阴影断断续续飘进梦境中,把一切鲜艳明亮的东西全都染成了灰色。它们又像一张无形的丝网,围拢过来罩住我的心灵,也罩住了童年的快乐、冲动和飞升的心情。醒来后,父母闭口不提这些,若无其事地闲谈别的。我也怀疑那些阴影和丝网可能只是梦中的事情,也愿意相信它们只存在于梦境中。特别是一离开家门,离开村庄,跑到田间、河流和大山里玩耍,更把梦中那些不快乐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③记得六岁那年初夏的一天,我一大早没来得及吃饭,向母亲要了一个头晚剩下的玉米饼子往兜里一挑,便像小鸟出窝一样出去玩了。快到中午才回来,见家里大门锁着,一个人也没有,都下地干活去了。我把矮处编在大门上的灌木枝条向两边使劲掰了掰,弄出一个洞,伸进脑袋试了试,然后用力爬了进去。我对着屋子连喊了几声,一片寂静,没人回应。我推开轻轻掩着的房门,把三间屋子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的确,父母不在家,几个哥哥姐姐也不在家,就连只有两三岁的妹妹也不知被大人带到哪里去了。偌大的庭院只有我一个人,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我一下子感觉自己成了这方天地唯一的主人。平时在家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到处都是管束和审视。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教育不用说,就连几个哥哥和姐姐也以大欺小,处处管我,让我觉得备受束缚和压抑。这下可不一样了!先是到东屋,上炕踩着被子垛,将父亲藏在房梁下面墙垛上的几本线装书取下来翻一遍。这几本谁也不能碰的书,灰黄陈旧,密密麻麻布满了小小的黑字,我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名堂,便胡乱包好,放了回去。接着我跳到躺柜上,打开红漆木匣子,取出大哥的定亲礼物,将红皮笔记本中《智取戚虎山》的几页插图一一看过。大姐的一块方头巾也被我耍了一会儿。然后是尽情玩三哥的小弹弓,对着屋脊上的小麻雀一阵乱打,急得大麻雀上下翻飞、喳喳乱叫。折腾完父亲和哥哥、姐姐平时不让动的东西后,便想起了母亲不让动的东西。首先是佛龛里供着的那个祖传下来的菩萨。我小心翼翼地把她抱下来,放到院里磨盘上看了个究竟,黑乎乎油腻腻的,看半天还是不明白母亲为何对她那样虔诚。然后就是东墙缝中那窝山花燕,从春天续窝綵蛋时起,我和三哥就知道它们住在那里。这几天听叫声估计已长出羽毛了,心里一直痒痒的,可母亲就是不让碰。她说别的鸟都可以掏,山花燕不行,掏了会害瞎眼睛。我想,不掏它们,更不伤害它们,看看总可以吧!这样一想便伸手搬开石块,挖开墙土,将那几个毛茸茸的小家伙拿出来圈在母亲筛面的箩里,玩了一会儿,又放了回去。多亏大山花燕不在家,一点也不知道,否则会搬家的。
④已经中午了,大人还没回来,我折腾了一阵有点累了,也饿了,便想找吃的。谁知翻遍整个碗橱和箱柜也没找到一点儿能吃的东西。最后在装粮食的大木箱子里找出了半布袋小米,约有二升。我感觉这可能是全家最后一点余粮了。我好奇地盯着这二升小米想了一会儿,好几种力量互相缠绕争斗,此起彼伏,最后脑海里母亲蒸出的小米饭定格了整个画面:灿灿金黄,热气腾腾,飘涌着撩人的气息,吸了吸鼻子,仿佛还闻到了诱人的香味。终于一个大胆的念头定了下来:做饭!一来我自己有了午饭,二来等大人回来就能吃上现成的,就像往常协助母亲干各种家务活一样,说不定还会得到表扬;刚才的一通胡折腾就是被察觉了,也可以将功补过了。想好了就干!于是我想象着母亲做饭的情形,将半袋小米一股脑儿倒进火锅里,拿葫芦从水缸里舀了几瓢水倒在锅里,看看水没过了米,便去东墙根鸡窝北边柴棚里搬了一火抱平时母亲留着迹雨天时烧的干柴,统统放进灶膛里,划火柴将大灶点着,任它生米煮成熟饭。然后跑到院里斜靠在石磨旁边的大石头上,眯起眼睛晒太阳,迷迷糊糊地做起了黄粱美梦。
⑤朦胧中,我隐隐约约闻到了一丝糊味,开始还以为是在做梦,悠然不为所动,睁大眼睛看到烟囱在冒烟,猛然想到了锅里的米,“鹰”一声站起来,冲到灶边,揭开锅盖,一股黑烟轰地一下涌了出来;锅里一滴水也没了,可怜半锅米已糊了大半。我脑袋“袭”地一声,感觉一片空白,呆呆若木头,立在那里不知所措。
⑥不一会儿,哥哥姐姐回来了,惊诧、愤怒、讨伐一齐向我倾泻;母亲回来了,嗔、怨、忧、惧之后,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然后又往锅里添了几孤水,继续煮那半锅没熟的糊米。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各自发表对我的处罚意见并等着父亲回来裁决,迎接着一场家庭风暴的来临。最难过的是母亲,今后几天到哪里借粮的事情又摆到了眼前。根据以往的经验,父亲的怨气也会发泄到她身上。而且依父亲的脾气,对我的一顿赤打在所难免,打我:母亲更心疼。我深知祸闯得不小,却感到有些委屈,冷静下来,还有些理直气壮,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我心重想,毕竟是要给大人做饭,让大人高兴!大不了,还是跑,像以往一样跑出去不回来,让他们漫山遍野地找。
⑦在焦急和等待中,父亲终于回来了,谁知他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听究母亲讲述原委,父亲的态度异常平静,母亲揭开锅让他看,他瞟了一眼糊饭,反而赞许地说了一句:“这么大一丁点儿,还学会做饭了!”我壮着胆,抬头看了一眼他那张一向威严冷峻的脸,竟泛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淡淡的,浅浅的,很多东西都在里面。
⑧似乎,我心里想的,父亲都懂……
⑨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心里想的,我至今还不是全懂。
(选自《北京晚报》2023年12月26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引用W酶的《春幕》有何作用?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年幼时的“我”的特点。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些低低细细的声音,像一片片流动的阴影断断续续飘进梦境中,把一切鲜艳明亮的东西全都染成了灰色。它们又像一张无形的丝网,围拢过来罩住我的心灵,也罩住了童年的快乐、冲动和飞升的心情。
(4)本文以《一锅糊米饭》为题有何作用?
2.文学类文本阅读。
鲁滨孙的结局
〔法〕米歇尔 图尼埃
“它原来就在这里!这里,你看啊,在茫茫加勒比海上,北纬9°22’。我不可能搞错的!”
醉汉用黑乎乎的手指敲着一张残缺不全、油渍斑斑的地图,情绪激动,信誓旦旦。但他每说一次,围在我们桌边的渔民和码头工人就会哄笑一次。
大家都认识他。他身份特殊,已经成了当地的传奇人物。我们请他喝酒,就是想听他用沙哑的嗓音讲几件他的陈年往事。说起他的冒险经历,那可真是既精彩又悲惨。
40年前,他在海上失踪,在他之前也有很多人出海后就没再回来。大家把他和船上其他船员的名字都刻在教堂里,之后就把他们忘了。
没承想,这么多年过去,他竟蓬头垢面、胡子拉碴、活蹦乱跳地出现了,还带回来一个仆人。他逮着机会就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经历,听得人瞠目结舌。他是那条船遇险后唯一的幸存者。要是没有那个黑人,在那个遍地山羊和鹦鹉的岛上真的就只有他一个大活人了,他说仆人是他从一群食人族手里救下来的。最终,一艘英国双桅船经过他们居住的海岛,于是他回来了,还不失时机地做了几桩好买卖,发了一笔小财。那年头,加勒比海一带的生意好做。
大家热烈欢迎他回来。他娶了一个年轻的老婆。从表面上看,如今平淡无奇的生活把那段因为命运捉弄而经历的不可思议的插曲、那些充满绿树浓荫和鸟儿啁啾的日子遮住了。
那也只是从表面上看,因为一年年过去,确实有什么东西无声无息地从内部腐蚀着鲁滨孙的家庭生活。最初是星期五——他的奴仆受不了了。开始的几个月他还行为检点、无可挑剔,之后就开始喝酒——先是偷偷地喝,之后越来越明目张胆,还借酒撒泼。
但奇怪的是,鲁滨孙拼命为星期五辩护。他为什么不打发星期五走人呢?有什么秘密——或是有什么说不出口的隐情——把他和那个仆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最后,他们的邻居丢失了一大笔钱财。在大家还没来得及怀疑这件事是谁干的时,星期五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笨蛋!”鲁滨孙说,“如果他想拿钱走人,跟我要不就完了吗?”
他还冒冒失失地补充了一句:“况且,我很清楚他去哪儿了!”
被偷的苦主抓住了话柄,硬要鲁滨孙赔钱。鲁滨孙只好赔钱了事。
但从那以后,人们看到他越来越阴郁。他在码头和港口晃荡来晃荡去,还喋喋不休地说:“他回去了,是的,我敢肯定,那个浑蛋现在一定就在那里!”
的确有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把他和星期五联系在一起,这个秘密就是他回来后让港口绘图员在地图上蓝色的加勒比海域画的一个绿色小点。不管怎么说,这座小岛上有他的青春,他奇妙的历险,他华美而孤独的花园!在这座阴雨绵绵、湿漉漉的城市里,在这些商人和退休老人中间,他能有什么盼头?
他年轻的妻子很善解人意,第一个猜到他的心思,看出他奇怪又不可救药的忧伤。“你厌倦了,我看得出来。你想它了!”
“我?你疯了!我想谁,想什么?”
“当然是想你的荒岛了!而且我知道是什么绊住了你,让你无法离开,我知道,就是我!”
他嚷嚷着反驳,但他叫得越凶,她越肯定自己想的是对的。
她对他一往情深,百依百顺。她死了。他立刻卖掉了房子和田地,租了一条帆船,前往加勒比海。又过了好多年。人们又渐渐把他淡忘了。但他又一次回来了,比第一次回来时变化更大。他在一艘旧货船上做帮厨,成了一个老态龙钟、半截身子泡在酒里的糟老头。
他说的话引起哄堂大笑。“找——不——到!”尽管发疯似的找了几个月,他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小岛。这一徒劳无功的探寻让他筋疲力尽、绝望透顶,他耗尽精力和钱财去寻找那片幸福自由的乐土,而它却仿佛被大海吞没,永远消失了。
“但是,它原来就在这里呀!”那天晚上他又用手指敲着地图,重复着这句话。
这时,一个老舵手推开众人,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说:“鲁滨孙,你的荒岛一直都在那里,甚至我可以向你保证,你已经找到它了!”
“找到了?”鲁滨孙差点儿喘不过气来,“可……”
“你找到它了!你可能在它面前路过了十几次,可是你没认出它来。”
“没认出来?”
“没认出来,因为你的岛,它和你一样,也老了!就是这样,你瞧,花变成了果实,果实变成了树,绿树又成了朽木。在热带,一切都变化得很快。你呢?看看镜子中的你自己!告诉我,你的岛,当你从它前面经过时,它还能认出你吗?”
鲁滨孙并没有看镜子中的自己,这个建议是如此多此一举。他那张无比忧伤、无比恓惶的脸在所有人面前晃过,人群又爆发出一阵更猛烈的哄笑,但不知为何笑声戛然而止,这闹哄哄的地方刹那间变得阒①寂。
【注释】①阒(qù):形容寂静。
(选自《读者》2024年第5期)
【小说 情节】
(1)本文是经典文学作品《鲁滨孙漂流记》的结局创编,请你参照原著故事情节梳理的方式对《鲁滨孙的结局》进行情节梳理,并对鲁滨孙在荒岛和在家乡的生活进行对比。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的结局》
开端 鲁滨孙因船只失事流落荒岛。 鲁滨逊回到家乡,娶妻成家。
发展 鲁滨孙与自然为伴,与山水林木相守,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 ①
高潮 鲁滨孙从食人族手中解救出一个野人,给他起名叫做“星期五”。“星期五”成了他忠心耿耿的仆人和好友。 妻子死后,鲁滨孙卖掉了房子和田地,租了帆船,前往加勒比海,寻找他的荒岛。
结局 鲁滨孙在荒岛生活了二十八年,将荒岛建设成为幸福的小岛。后来,他搭乘一艘商船,返回自己的故乡英国。 他没有找到荒岛,好多年后又一次回来了,比第一次回来时变化更大,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醉汉。
发现: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惊险而精彩,回到家乡后的生活则是②
【小说 语言】
(2)联系全文,自选角度,品析文章中划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它原来就在这里!这里,你看啊,在茫茫加勒比海上,北纬9°22’。我不可能搞错的!”
【小说 意象】
(3)鲁滨孙为什么几个月都在发疯似地寻找他的小岛?请结合上下文回答。
【小说 次要人物】
(4)文章结尾众人为何哄笑,笑声又为何戛然而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学类文本阅读。
最美好的晚宴
①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的平房中的一间。她是个单身母亲,独自带着一个只有四岁半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地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经留她住下,却总是被她拒绝。
②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客人们出身上流,个个光彩照人。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情况有些特殊。那时已近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保姆急匆匆地回到家后,拉上儿子就往主人家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保姆说,带你参加个晚宴。
③其实四岁半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保姆。
④保姆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说你先待在这里,现在晚宴还没有开始。然后保姆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不断有客人拉响门铃,主人或者保姆跑过去开门。有时保姆进书房看看,她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保姆说不急,你悄悄地在这里待着别出声。
⑤可是不断地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保姆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自地翻看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⑥保姆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保姆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家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着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一个凳,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然后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和一个面包,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母亲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⑦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和面包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香肠和面包了。保姆说这些时努力地抑制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⑧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肥皂和洗漱液的淡淡的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为自己唱起了快乐的歌。
⑨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保姆的儿子。他去厨房问保姆,保姆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主人看保姆躲闪着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块香肠放进嘴里。主人愣住了,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主人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主人说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面的香肠和面包,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美味的东西。
⑩主人的鼻子有些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了眼前的这一切。他默默地走回餐桌,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我今天不能陪你们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轻轻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准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分开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们能不能一起共进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许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饮料和烤得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尽管并不富有,但他还是一次次地掏钱去救助穷人,而且并不让那些人知道他的名字。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他始终记得多年前,有一个晚上,有一位富人,还有很多人,陪我度过了一次最美好的晚宴……
(1)根据故事情节和对应人物的心理或表现,填写下表。
故事情节 人物心理或表现
① 急切
保姆将男孩带进洗手间并给他香肠和面包 ②
男孩进了洗手间 快乐
主人找到男孩并明白了一切 ③
④ 认真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饮料和烤得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
(3)请概括文中保姆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要怎样才能给男孩、女孩这样的人送去“美好”。
【链接材料】八年前,郑云的公司起步还没有多久,为了打响知名度,他到一所山区学校去资助贫困学生,并叫上了很多电视台的记者。其中一位受资助的女生却不愿意上台,最后在校长和老师的多次劝说下,才勉强上了台。但是她一直低着头,脸上还挂着泪花。现在,郑云每次想起这件事,心中就充满了后悔,因为自己并非真心想帮助孩子,不但没有给他们送去美好,反而给他们带去了阴影。
解析:
1.【答案】(1)引用《春幕》既增添了文学性,又引出下文对童年时代的物质匮乏的描写,同时与燕山深处初夏的景色形成呼应,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衬托了“我”内心的凄凉。
(2)年幼时的“我”活泼、顽皮,喜欢玩耍,比如一大早就出去玩,玩到中午才回家。同时,“我”调皮、好奇心强,喜欢翻看父母和哥哥姐姐的东西,如看父亲藏的书,看哥哥的定亲礼物,玩姐姐的方头巾,看母亲供的菩萨等。此外,“我”还有主见,想看母亲不让看的山花燕,做饭时虽然年纪小,但想做出贡献,让大人高兴。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低低细细的声音”比作“流动的阴影”和“无形的丝网”,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声音给“我”带来的压抑感,表现了“我”对贫乏生活感到凄凉的心理。
(4)文章以《一锅糊米饭》为题,通过这个事件反映了童年时代的物质匮乏,同时揭示了父辈对童年的理解与呵护,以及深沉的爱。这个题目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凸显了父辈的宽容和对孩子的理解,引发读者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思考。
【解答】(1)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内容上,引用《春幕》增添了文学性,使文章开篇即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美感。同时,这首诗与燕山深处初夏的景色相仿,描绘了花褪残红、青杏盈盈等景象,与文章所要表现的童年时代的物质匮乏形成对比,突出了岁月凄凉的感觉。这样的引用,也为后文描述童年生活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做了铺垫。
结构上,引用《春幕》与文章标题“一锅糊米饭”形成了呼应。糊米饭是文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代表着童年时代的艰辛和父母的辛劳。而《春幕》中的诗意描绘,则与糊米饭的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引用《春幕》既增添了文学性,又引出下文对童年时代的描写,同时与燕山深处初夏的景色形成呼应,衬托了“我”内心的凄凉,为后文描述童年生活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做了铺垫。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
活泼、顽皮:文章中描述“我”一大早就出去玩,玩到中午才回家,体现出“我”活泼、贪玩的性格。好奇心强:“我”看到父母藏的书、大哥的定亲礼物、姐姐的方头巾等都想要看看,体现出“我”好奇心强的特点。调皮:文章中描述“我”玩弹弓、掏鸟窝等行为,显示出“我”调皮的一面。胆大: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敢于翻看父母藏的书、打开红漆木匣子等,体现出“我”胆大的性格。心重:在意识到自己做饭造成粮食浪费后,担心父母的责罚,体现出“我”心重的特点。理直气壮:在面对哥哥姐姐的责备时,认为自己是为了给大人做饭,让大人高兴,体现出“我”理直气壮的性格。孝顺:为了让大人高兴,愿意为大人做饭,体现出“我”孝顺的品质。综上所述,年幼时的“我”活泼、顽皮、好奇心强、调皮、胆大、心重、理直气壮且孝顺。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低低细细的声音”比喻成“一片片流动的阴影”,形象地描绘了这些声音在梦中不断涌现,给人带来压抑感。这样的比喻,使抽象的声音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理状态。作者又将这些声音比作“一张无形的丝网”,拟人化了丝网的动作,使其具有了围拢和罩住的能力。这样的拟人手法,加剧了童年快乐、冲动和飞升心情被束缚和压抑的感觉,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通过这些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童年时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快乐和自由被父母借粮的愁苦所侵蚀的内心世界。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语句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4)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一锅糊米饭”展开,从童年时的记忆到做饭的经历,再到父亲的反应,都与这个主题紧密相关。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一锅糊米饭”这个事件,揭示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以及作者对父母爱的理解。标题吸引了读者的兴趣:这个标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要了解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标题体现了父亲的形象:在文中,父亲对“一锅糊米饭”的反应出乎意料,展现出他的宽容和理解,这个标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父亲的慈爱形象。标题反映了作者的成长:通过这个事件,作者学会了承担责任和后果,也理解了父母的爱,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
2.【答案】(1)发展:鲁滨孙在家乡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阴郁,他渴望回到他的荒岛。他妻子死后,他卖掉了房子和田地,租了帆船,前往加勒比海,寻找他的荒岛。
对比: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充满了冒险和挑战,他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生存下去。而在家乡的生活则是平淡无奇,他被现实的生活所困扰,渴望回到他的荒岛寻找丢失的幸福和自由。
(2)这句话通过鲁滨孙坚定的语气和具体的地理坐标,展现了他对找到荒岛的自信和决心。他的情绪激动,信誓旦旦,让人感受到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这句话也揭示了鲁滨孙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
(3)鲁滨孙几个月来发疯似地寻找他的小岛,是因为他渴望回到那个曾经让他快乐自由的地方。在那个荒岛上,他有青春、有奇妙的历险,有他华美而孤独的花园。他相信那个小岛是他理想的实现,是他灵魂的归宿。在家乡的生活平淡无奇,他在那里感到厌倦和失落,因此他要将寻找荒岛进行到底,希望能找到那个让他感到幸福和自由的地方。
(4)众人哄笑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鲁滨孙的说法荒诞不经,他们对他的寻找荒岛的行为感到好笑。笑声戛然而止的原因是老舵手的话揭示了鲁滨孙寻找荒岛的真正原因,即他的岛已经变成了他心中的一种理想化的存在,是他青春和冒险的象征。老舵手的话让人们意识到鲁滨孙的寻找并非简单的愚蠢行为,而是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逃避。这种情感转变导致笑声停止,人们开始对鲁滨孙的故事产生了新的理解和同情。
【解答】(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和概括。
①开端:文章开头描述了一个醉汉在酒吧里用手指敲着一张地图,激动地谈论着他的冒险经历。这个醉汉就是鲁滨孙,他的出现引起了周围人的兴趣和哄笑,为故事的开端设定了基调。
发展:接着,文章回忆了鲁滨孙40年前的冒险经历,他是船上唯一的幸存者,回到了家乡,并且娶了一个年轻的女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鲁滨孙的家庭生活出现了问题,他的仆人星期五开始喝酒,并且最终消失了。接着,他们的邻居丢失了一大笔钱财,星期五被怀疑是窃贼,但鲁滨孙坚决为他辩护。
高潮:高潮部分在于鲁滨孙对星期五的忠诚和他对荒岛的渴望。鲁滨孙的妻子去世后,他卖掉了所有的财产,租了一条帆船,再次前往加勒比海,寻找他心中的荒岛。然而,他最终没有找到,他的寻找以失败告终,他变得筋疲力尽、绝望透顶。
结局:故事的结局是鲁滨孙再次回到家乡,成为一个老态龙钟、半截身子泡在酒里的糟老头。他仍然坚持他的荒岛存在,但他的信念和希望已经被现实所侵蚀。一个老舵手告诉他,他的荒岛一直都在那里,但他可能已经错过了它,因为一切都变了,他的岛和他一样,也老了。这个结局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变迁,以及人们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法返回的悲伤。整个故事通过鲁滨孙的冒险经历和他的家庭生活的变化,展现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和对过去的留恋,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和抉择。
②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是惊险而精彩的。他必须学会如何在一个无人岛上生存,如何建造住所、种植庄稼、捕捉食物和制作工具。他经历了孤独、恐惧和绝望,但同时也体验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和自我实现的满足。在岛上,他有了新的朋友(星期五),与他们一起生活,共同面对挑战。他还救了一个食人族,这个食人族最终成为了他的忠实仆人。
然而,当他回到家乡后,他的生活并不像他在岛上那样充满冒险和挑战。他的妻子去世后,他感到孤独和失落。他的家庭生活被描述为“平淡无奇”,这与他在岛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在城市中的生活感到压抑和不满,他对家乡的描述是“阴雨绵绵、湿漉漉的”,这与他记忆中的加勒比海岛屿的美丽形成了对比。
鲁滨孙回到家乡后,他的内心深处似乎一直在渴望回到那个让他感到自由和幸福的小岛。他不断地提到他的荒岛,甚至在他的地图上标出了一个绿色的点,这个点代表着他的青春和冒险。他对星期五的忠诚和保护也表明了他对那个地方的深厚感情。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这句话是鲁滨孙在酒吧里激动地说出的,他用手敲着地图,信誓旦旦地告诉周围的人他的荒岛的位置。这句话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情感表达:鲁滨孙的语气激动且自信,通过重复“这里”和“我不可能搞错”的强调,传达了他对找到荒岛的强烈渴望和对记忆的坚持。他的这种情感表达引起了听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也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细节描写:鲁滨孙提到的“茫茫加勒比海”和“北纬9°22’”是具体的地理坐标,这样的细节描写增加了话语的可信度,让读者对他的冒险故事感到更加真实。悬念营造:尽管鲁滨孙自信地宣称他不可能搞错,但他的这种坚定态度与后文中的失望和挫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悬念,让读者对他的冒险和寻找荒岛的结果产生了期待。人物塑造:这句话展现了鲁滨孙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坚韧不拔、充满自信的人。这种性格特点在后续的故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使他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人物。综上所述,这句话通过情感表达、细节描写、悬念营造和人物塑造等手法,有效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对过去的怀念:鲁滨孙在小岛上度过了青春和奇妙的历险,那个地方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渴望回到那个华美而孤独的花园,回到那段充满绿树浓荫和鸟儿啁啾的日子。他对过去的怀念驱使他不断寻找那个曾经让他快乐自由的小岛。对理想的追求:鲁滨孙心中理想的生活是在荒岛上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世的纷争和束缚。他相信那个小岛是他理想的实现,是他灵魂的归宿。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使他不断地寻找,希望再次找到那个能给他幸福和自由的小岛。对自我的认同:鲁滨孙的冒险经历和他的荒岛生活是他身份的一部分,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通过讲述他的故事来维护自己的传奇形象,而寻找小岛也是他证明自己曾经拥有过那段特殊经历的方式。对变化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鲁滨孙发现自己的家庭生活受到了腐蚀,他的妻子去世,他变得孤独和绝望。他可能认为,只有那个荒岛才是永恒不变的,是他可以逃避现实变化的地方。对未知的渴望:鲁滨孙是一个喜欢冒险和探索的人。寻找小岛的过程 itself 可能给他带来了冒险的刺激和未知的期待,这种对未知的渴望驱使他不断地寻找。综上所述,鲁滨孙之所以发疯似地寻找他的小岛,是因为他对过去的怀念、对理想的追求、对自我的认同、对变化的恐惧以及对未知的渴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他的内心,驱使他不断地寻找那个曾经让他感到快乐和自由的地方。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众人哄笑的原因:鲁滨孙是一个已经成为当地传奇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冒险和奇遇,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好奇心。鲁滨孙的寻岛故事听起来荒诞不经,他坚信自己找到了一个荒岛,而这个岛又和他一样,变老了。这种说法滑稽可笑,让人忍不住发笑。鲁滨孙的故事和行为与大家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他的荒岛寻找被视为一种愚蠢的行为,因此人们哄笑。
笑声戛然而止的原因:老舵手的话揭示了鲁滨孙寻找荒岛的真正原因,即他的岛已经变成了他心中的一种理想化的存在,是他青春和冒险的象征。老舵手的话也让人们意识到鲁滨孙的寻找并非简单的愚蠢行为,而是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逃避。鲁滨孙的脸上的忧伤和恓惶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内心痛苦,这种情感与大家之前对鲁滨孙的轻视和嘲笑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笑声戛然而止。老舵手的话也可能让人们对鲁滨孙的故事产生了新的理解和同情,这种情感转变导致笑声停止。综上所述,众人哄笑的原因是鲁滨孙的故事听起来荒诞且与他人的现实生活相距甚远,而笑声戛然而止的原因是老舵手的话揭示了鲁滨孙寻找荒岛的深层意义,以及人们对鲁滨孙情感态度的转变。
3.【答案】(1)①保姆带儿子去主人家准备晚宴 ②难过 ③心酸 ④主人和客人陪伴孩子在洗手间度过晚宴
(2)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敲门”“问好”“递饮料和鸡翅”)和神态描写(“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体现了客人对孩子的尊重和纯真的呵护,表达了孩子对客人和主人的感激之情。
(3)示例:①保姆:勤俭、爱孩子、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
②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只有尊重,才会给人带来自信和希望;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们的精心呵护;保留孩子的天性,给孩子自己的空间,有利于他们成长。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①根据心理“急切”,找到“可是不断地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保姆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的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自的翻看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画赞口不绝。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可见“急切”的主语是“男孩”,因此要以男孩为陈述对象概括,即男孩在书房里等待晚宴开始。②的主语是保姆,找到她的心情,根据“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香肠和面包了。保姆说这些时努力地抑制泪水”可见,是难过;③的主语是“主人”,找到“主人的鼻子有些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了眼前的这一切”,让他心酸的情节是他在洗手间里找到男孩,为此感到心酸;④“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这段话写“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饮料和烤得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即客人们纷纷敲门陪伴男孩。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本句描写的是客人们的行为,三个“他们”,分别“问好”“递给”男孩鸡翅,“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用了动作、神态和细节描写,整体则是这个洗手间里“晚宴”的场面描写,反映出客人们对男孩自尊心的维护。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对文章主旨的分析。主人家开宴会,而“香肠和面包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可见,她自尊自强,绝不占主人一点便宜;她在洗手间给儿子开“宴会”,是为了不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保姆的区别”,呵护儿子的自尊心,可见她懂得疼爱、保护儿子的自尊;文中主人给男孩的是尊重,他没有揭穿男孩是在洗手间里,而是假装这就是晚宴的特殊房间,维护了男孩的自尊,也让男孩成长后懂得帮助他人,结合链接材料中“受资助的女生却不愿意上台,最后在校长和老师的多次劝说下,才勉强上了台。但是她一直低着头,脸上还挂着泪花”,可见,对人们来说,自尊心也许比金钱的帮助更重要,我们既然要帮助他人,就不能只看物质,还要考虑他人的自尊,讲究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