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习作:家乡的风俗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4:5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习作:家乡的习俗




·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春节
拜年
元宵节
赏花灯
春节
一家人包饺子
这节课我们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
《腊八粥》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梳理思路,指导写作
怎样才能写好家乡的风俗呢?想一想: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注意观察的顺序。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指导写法
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自拟提纲
回顾写法
回顾写法
自由编写提纲。
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拟定作文提纲。
自主练习
范文欣赏
《家乡的风俗》
春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定是会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对于我来说,安徽的美食是我记忆中最为深刻的家乡风俗。
  在这众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当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实践过几回。第一步不消说,用水与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团子,那外形跟吃撑了的“年画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饺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几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块面团,拇指轻轻按住中间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变皮在手下“规规矩矩”地圆起来。我最享受也最喜的当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专场”。她熟练地将葱、蒜整齐地切成小段,肉沫和着豆角、蒜泥、小葱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锅铲轻盈地翻炒着,小火炒后的香味总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绿油油的小葱,“奶奶牌内馅”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赞不绝口。第四步的步骤与包饺子大相径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晓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来的花纹,这个得讲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纹路。
  全部步骤完毕,上锅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虽软糯绵密,但毕竟无味。因此各家会备上一碟自制辣酱,辛爽入味,辣酱各不相同,像我家,便会有一种舌头发麻的感觉,却不是太过于辣。
  春节是一年最热闹的时节,鞭炮声声声入耳,酒肉味丝丝入心,大红“福”字映入眼帘,美好的一年总在这样的团圆中开启,总在米粑鲜美的味道中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