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6: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说明文
【小升初冲刺】

目录
一、说明文分类
二、说明方法
三、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语言
①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请概括其特点。
②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③这句话中的“大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④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常考题型
20%
说明文分类
《自然之道》
《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
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故宫博物馆》《只有一个地球》
《蟋蟀的住宅》《松鼠》
说明文语言
平实性说明文
生动形说明文
1、看:看文章的标题
如:《只有一个地球》的说明对象是地球;《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2、找:找文章第一段的首句或者末句
如:《赵州桥》中的第一段首句: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
3、析:通过文章的内容去分析
如何找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
40%
1、列数字
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
作用: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被压扁的沙子》:“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斯石英在特定温度下可以转变为普通沙子的特征。
2、举例子
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
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具体真实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恐龙无处不在》:““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跑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的特征。
3、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
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把……和……作比较,突出强调
了……事物的……特征
如:《中国石拱桥》中“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发水时卢沟桥和两岸河堤的情况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4、打比方
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以突
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
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如:《梦回繁华》中“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说明顺序
60%
1、空间顺序
一般是按实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
东西南北、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和内部构造比较复杂
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如:《故宫博物馆》依据作者的行踪,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
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2、时间顺序
即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
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
明。
如:法布尔的《蝉》在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时,是按照蝉由“出洞”
到“上树”再到“脱壳”直到“成虫”这样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的。
3、逻辑顺序
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
一种顺序。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由抽象到具体 (2)由主要到次要 (3)由原因到结果
(4)由浅入深 (5)由现象到本质 (6)由表及内
如《只有一个地球》是通过“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
三个观点得出“保护地球”的结论,是逻辑顺序。
说明文语言
80%
常考的两种题型:
1、加点词能否删去/加点词好在哪里/加点词能否替换成另一个词
常考加点词:大约、几乎、大部分、少数、经常、有时、据说
答题要点:加点词的意思是……起到了令表达……(准确/严密/生动/形象/平实/幽默/增加文学性)的作用。
2、鉴赏划线句的表达效果/鉴赏某段的语言特色/分析全文的语言特色
答题要点:原文……地方,使用了……修辞手法/说明方法,体现了……的语言特色,起到了……(准确说明对象特征、增强可读性、增强文学性)的作用
巩固练习
100%
探秘巧克力
①巧克力是外来词 chocolate的译音。它是一种甜食,不但口感细腻甜美,还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黑巧克力对大脑和心脏有益,甚至还能帮助减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看标题
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是?
②你知道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是什么吗 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源于可可树结的可可果。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树木,原生长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地区。可可果形状像甜瓜,每个可可果里面一般有 20~50 枚2厘米长的可可豆。
找原文
加工可可豆有几道工序?
③可可豆是如何加工的呢 首先,要进行发酵。用香蕉叶子把可可豆包起来发酵,既可以避免可可豆在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发芽,也可以去除它的苦味。经过发酵,可可豆棕色的外观开始出现,并且形成了它独特的味道。接下来是干燥,这会进一步去除苦味并增加芳香。最后,可可豆经过清洗、挑选、分类后,就可以打包销售了。
找原文
制作巧克力有几个步骤?
制作巧克力有如下几个步骤:烘烤,可可豆在烘烤的过程中,外壳会膨胀与爆裂,这样有利于工人去除它的外壳;冷却,使可可豆保持独特的味道;粉碎,去掉可可豆的外壳后把豆粒切碎成许多小块;研磨,在研磨可可豆的同时,温度上升,可可豆随之会释放出脂肪类物质,形成可可酱。把可可酱、糖、香精、桂皮香料牛奶或者干果混合,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巧克力。当各种原料混合的时候,可可酱要维持在29度,然后就可以放到各种模子里形成块状了
找原文
这一段中主要抢到巧克力
的什么特点?
⑤现在,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巧克力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找原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考查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答题思路:找说明对象:看标题、找第一段首句或末句、分析文章内容
找说明对象特征:看标题、分析材料(逐段概括)
解析:说明对象 看标题:《探秘巧克力》
说明对象特征 分段概括
第一段:不但口感细腻甜美,还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
第五段: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巧克力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答案:巧克力;口感细腻甜美,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各种形状、各种口味、老少皆宜
    
2、第二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可可果形状像甜瓜,每个可可果里面一般有 20~50 枚2厘米长的可可豆。
知识点: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思路:先判断说明方法,再回答相对应的作用
解析:可可果形状像甜瓜 打比方
有 20~50 枚2厘米 列数字
答案:本句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可可果比作甜瓜,生动形象地写出可可果的形状特点。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可可果中的可可豆数量之多。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唾液
请画出唾液的作用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请画出唾液的作用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
请画出唾液的作用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
“几乎“一词是否能删去?
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请画出唾液的作用
第4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 为什么
知识点: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思路:1、不能删去 2、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若删去,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与原文意思不符。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不能删。“几乎”的意思是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小升初语文冲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