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阿房宫赋》《六国论》联读导学案(无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阿房宫赋》《六国论》联读导学案(无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2: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房宫赋》《六国论》联读导学案
一、教学说明
【教学构想】
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六国论》和《阿房宫赋》都通过借古讽今,探究治国之得失,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士人的责任担当和伟大的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阿房宫赋》《六国论》是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主题单元的所属课文,这两篇文章围绕“秦”灭亡与“六国”灭亡展开了说理论述,但两篇文章由于文体不同,因此在说明自己观点时所采用的写作手法也不同,学习时要注重对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区分并注意其论证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学习借古讽今的讽谏艺术。
2.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3.学习古代良臣贤士讲责任、敢担当、心怀天下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古代良臣贤士讲责任、敢担当、心怀天下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课前准备】
1.回顾复习《阿房宫赋》《六国论》知识点。
2.梳理两篇文章的框架结构,明确作者意图。
二、过程设计
【任务一】回顾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作者回顾
《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人称“杜樊川”。其诗擅写景抒情,清新自然,成就极高,与著名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是晚唐诗的主要代表之一,亦能文,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
《六国论》作者:苏洵(1000─1066)字明亮,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祐集》。
2.了解“赋”和“论”
“赋”:
“论”:
【任务二】析原因,探治国得失
1.两位作者的观点各自在文章的第几段?
2.齐背《阿房宫赋》的最后一段和《六国论》的第一段,提炼作者观点。
3.合作探究:杜牧和苏洵这么归因的依据在哪里?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填入表格。
【任务三】联背景,悟创作意图
1.《阿房宫赋》写作背景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十五岁继位,在位期间,耽于玩乐,不爱理政,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害。作者预感到唐王朝局势危险,借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六国论》写作背景
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3.结合《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写作背景、文章体式及文章内容,感受两篇文章的说理情境。
小结:《阿房宫赋》:
杜牧希望
《六国论》
苏洵希望
所以,两篇文章都是为了
【任务四】析论证,鉴赏语言艺术
1.《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成为了千古名篇,这离不开其高超的论证技巧。请分析两篇文章论证方法上的异同。
2.《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六国论》是一篇史论,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请结合文体特点,你我来PK(两篇文章的语言艺术)
双方辩手说一说各自所选文章的语言优点。
【任务五】寻启发,感受良士情怀
1.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给后世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以怎样的启示?
2.不管是杜牧写《阿房宫赋》还是苏洵写《六国论》,都是为了警示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这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3.课堂小结:
《阿房宫赋》、《六国论》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当肩负自身的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4.作业布置:
请以“时代青年要勇于理性发声”为论点写一段文字,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展开论证分析,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