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阿房宫赋》《六国论》联读课件(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阿房宫赋》《六国论》联读课件(共2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2: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六国论》《阿房宫赋》联读 ——
探究治国得失 感知良士情怀

回顾相关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学习借古讽今的讽谏艺术。

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学习古代良臣贤士讲责任、敢担当、心怀天下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回顾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一
“赋”,是古代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阿房宫赋》通过描摹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
了解“赋”和“论”
“论”,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长于析理。“论”又分为两种:政论和史论。本文通过评论六国灭亡的历史,总结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方面的借鉴。
描写铺叙
议论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阿房宫内美人珍宝
由描写转为议论
总结教训警示当世
珍宝之富
借古
讽今
阿房宫赋
楼阁纵横
歌舞不绝
规模宏大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美人之多
戒奢爱民
对比事例
《阿房宫赋》“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递进
(第四段)(借古)
(第五段)(借古)
总分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并列
赂秦
力亏
弊在赂秦
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不赂者以赂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数量上
程度上
道理上
齐亡之事实
燕亡之教训
赵亡之悲剧
《六国论》“史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逐步展开论述。
析原因,
探治国得失
活动二
(1)两位作者的观点各自在文章的第几段?
在《阿房宫赋》最后一段,在《六国论》的第一段。
(2)背诵
齐背《阿房宫赋》的最后一段和《六国论》的第一段,提炼作者观点。
“不爱其人”
“以地赂秦”
杜牧和苏洵这么归因的依据在哪里?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填入表格。
《六国论》
灭国原因
不爱其人
以地赂秦
《阿房宫赋》
依据
《六国论》
灭国原因
不爱其人
以地赂秦
《阿房宫赋》
依据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2.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赂秦而力亏。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4.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灭国原因
不爱其人
以地赂秦
《阿房宫赋》
依据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5.以地事秦,犹抱薪数火、薪不尽,火不灭。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
联背景,
悟创作意图
活动三
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十五岁继位,在位期间,耽于玩乐,不爱理政,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害。作者预感到唐王朝局势危险,借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劳民伤财,终至亡国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落得“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写作背景
六国论
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阅读《阿房宫赋》与《六国论》,结合写作背景、文章体式及文章内容,感受两篇文章的说理情境。
文章体式
文章观点
针对问题
作者身份
写作对象
《阿房宫赋》
《六国论》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赋体文
晚唐时唐敬宗大兴土木
士大夫
君主唐敬宗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史论
北宋积危积弱,国运日衰
士大夫
宋朝君主
《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两篇文章都是缘事而作,都是为了针砭时弊,借古讽今,对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规劝。
杜牧希望唐敬宗不要贪图享乐而劳民伤财。
苏洵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妥协投降。
析论证,
鉴赏语言艺术
活动四
1、 《阿房宫赋》和《六国论》都成为了千古名篇,这离不开其高超的论证技巧。请分析两篇文章论证方法上的异同。
《阿房宫赋》的对比
阿房宫建成的盛况与被焚时的惨景对比、
“一人之心”与“千万人之心”(秦乐与民苦)进行对比。
《六国论》的对比
秦与六国的对比、
六国中赂者与不赂者等情况进行对比。
《六国论》:①是横式对比,“赂者”与“不赂者”虽同不免灭亡,但情况有别;②《六国论》中有引证;没有铺陈。
《阿房宫赋》:①对比是纵横交错、虚实相生的;②文有铺张渲染,是夸张的笔法,无引证。
【两篇文章虽然都运用对比,但方式不同。】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六国论》是一篇史论,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结合文体特点,你我来PK(两篇文章的语言艺术)
双方辩手说一说各自所选文章的语言优点
寻启发,
感受良士情怀
活动五
1、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给后世的统治者治理国家以怎样的启示?
六国和秦的灭亡在于统治者骄奢淫逸,不爱百姓,在于国家贫弱因而为强大外部势力所威慑。这告诉我们,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要强国,国家强大了,才有底气,才不会被强大的外部势力威慑。同时还要爱臣民,行仁政,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和拥护。
2、不管是杜牧写《阿房宫赋》还是苏洵写《六国论》,都是为了警示当朝统治者吸取教训。这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他们心系天下,勇于担当,字里行间可见其拳拳之心。他们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景仰。
课堂小结
《阿房宫赋》、《六国论》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当肩负自身的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业:辨读文章,提升自我
请以“时代青年要勇于理性发声“为论点写一段文字,运用举例论证和假设论证展开论证分析,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