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21:09: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能准确翻译全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体会庄子和惠子的论辩过程及艺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庄子的思想境界,理解其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语句的含义。
分析庄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思维差异。
2. 难点
理解庄子“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在文中的体现。
引导学生对庄子和惠子的论辩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合作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等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三幅图片,分别是金鱼,鲨鱼,鲸鱼,你知道哪条鱼最快乐嘛?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反驳:) 生:我认为 X 鱼是最快乐的。 师:你又不是鱼,你从哪里知道X 鱼是最快乐的? 生: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师: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对于这个问题,又该如何巧妙应对呢?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出游,路过一处桥梁,梁下有几条小鱼,对此庄子发出感慨:他们可真快乐呀!由此话题开启了一场精彩的辦论。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 369--前 286),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代表作有《逍遥游》、《庖丁解牛》等。 惠子(约前370约前 310),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 (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庄子的至交好友,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他是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履,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禁友。他们也许不是钟子期、俞伯牙那样情投意合的知音,但他们是才华相当的“辦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辦,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3. 初读文本 濠(háo) 鲦(tiáo) 划分层次: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tia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本文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 “濠梁”:濠水的桥梁。 “鲦鱼”:一种小白鱼。 “从容”:悠闲自在。 虚词: “之”:如“是鱼之乐也”中的“之”,助词,“的”。 “安”:“安知鱼之乐”中“安”表示“怎么”。 “固”:“固不知子矣”中“固”可译为“本来”。 4. 整体感知 (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之滨对“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这个问题进行辦论。 (2)请说出辨论的主题以及双方的观点。 主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观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 精读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庄子和惠子的对话,分析他们语气和态度 提问: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和品格?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是他内心愉悦的外化,体现出他的“天地与我井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 总结庄子和惠子的人物形象: 庄子: 富有情趣:从他认为鱼是快乐的可以看出他对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充满了独特的感悟和审美,具有浪漫和诗意的情怀。 思维灵动:在辩论中展现出其思维的敏捷和不拘一格,能够巧妙地应对惠子的诘难。 率真随性:坚持自己对鱼乐的看法,不被惠子的逻辑所左右,表现出其率真的一面。 惠子: 好辩善思:不断地质疑庄子,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辩论,反映出他思维的严谨和对理性的执着。 较真执着:非要在鱼是否快乐这件事上与庄子争出个高下,体现他性格中较为执着和认真的特点。 注重逻辑:以逻辑为武器,试图从理性的角度去反驳庄子,凸显其对理性分析的偏好。 6. 主题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这场“濠梁之辩”仅仅是关于鱼是否快乐的争论吗?它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学思想? 这场“濠梁之辩”并非仅仅是关于鱼是否快乐的简单争论,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从庄子的角度来看,他认为鱼是快乐的,体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哲学观。庄子追求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超越世俗认知和逻辑判断的境界。他以己心度鱼心,反映出他对物我界限的超越,以及对生命本真状态的感悟和尊重。这种观点强调了人与万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共通性,倡导人们用一种更具同理心和感悟力的方式去看待世界。 而惠子则从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的角度出发,注重通过客观的论证来得出结论。这也反映出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倾向。 它让我们意识到不同的哲学视角和思维方式的存在,以及它们各自的价值和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庄子的这种思想?有何启示? 7. 拓展延伸 介绍庄子的其他代表作品和思想观点,如《逍遥游》等。 展示一些与庄子思想相关的现代事例或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8. 课堂小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驳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巧妙地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其“万物与我为一” 的思想 9. 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以“我眼中的庄子和惠子”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语文课本。
2.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音频等资料。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