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课程五年级:鉴赏状物散文讲义 课件(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课程五年级:鉴赏状物散文讲义 课件(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18:23: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鉴赏状物散文
(10分钟)
你认识他吗?说说你了解的散文。(冰心)
(30分钟)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状物散文是指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弄清描写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按根、茎、叶、花、果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所描摹对象的特征
1. 抓住物的内在、外在特点展开想象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显得真实新奇。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 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
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 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
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 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
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么样的。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么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 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三、理解写作目的,体会思想感情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25分钟)
典题探究例题一:珍珠鸟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可怕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子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雏儿了。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很小,就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可乖了!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很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1.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交代“有人说,这是一种可怕的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先抑后扬,为下文写珍珠鸟与作者的情谊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答这类题首先应弄清文章的中心,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 作者抓住了小珍珠鸟的哪些特点?答: 答案:大胆、活泼、亲近人。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这是一篇状物文章,在阅读时我们肯定要有意识地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分析出作者所描绘的“物”的特点。3. 为了营造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我”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答: 答案:把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变成的笼子里,并用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和思路的把握,做题时抓住“我”所作的事,然后加以归纳就可以了。4. 结合文中的描写回答:小鸟对人的感受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 答案:怕人――喜人――近人――亲人――爱人――与人融为一体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珍珠鸟行为变化的把握,一定要抓住其行为上的变化来品析其感受上的变化。例题二:仙人掌花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1. 文中说,“仙人掌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它的“异常漂亮”具体表现在 、 、 三个方面。答案:花瓣、花穗、花粉解析:根据文章不难看出,题目中所说“异常漂亮的花”在第九段,仔细阅读该段不难找出答案。2. 第二段中“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单独成段,从内容上看,突出了仙人掌与众不同的生命特点;从结构上看,为下文赞美仙人掌的生命活力作了铺垫。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语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来答题会比较完整。3. 本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是以海棠、文竹、月季的娇弱和仙人掌的倔犟进行对比;二是由仙人掌的皱纹满面与金色花的美丽辉煌进行对比。解析:本题需要学生们在仔细品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答案。作者在对比中突显所状之物特征,学生们在阅读时应注意到这点。 笔记(解题要点、技巧、重难点)
课后总结:
(20分钟)
题目 总结(错因)
一、白荷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慢慢地从睡梦中苏醒了。   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的叶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再过几天,你看到的不再是什么“大盘子”,再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发烧感冒,只要摘下它煮水喝,保证“叶到病除”。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渐渐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绽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来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  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件“宝贝”——莲籽和莲藕。莲籽既可吃,也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1.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白荷具有什么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朴素,淡雅,无私奉献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概括所状写之物的特征,做这种题目需要联系上下文,画出关键句子,再进行总结概括。 2. 下面的句子可用哪两句诗来概括?请写出来。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理解能力以及古诗文的把握能力,需要平时多积累。二、酸枣我的家乡位于渤海之滨。春天一到,暖风细拂,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荫发。饱经风霜、沉睡了一冬的黑皮大枣树,也有了生机。赭色的树杈上,开始绽出新芽。 起初是嫩黄色的,渐渐变成绿色,宛如镶上去的一般,的确好看。初夏,已有了近似椭圆的绿叶,继而开出五瓣带有蜜糖蕊的小花。大概它有很多蜜吧,总是引来无数小蜜蜂忙碌不停地竟相采蜜。间或有彩蝶飞舞,鸟儿歌唱。 晨风一过,异香中还有浓郁的甜味。真可谓令人陶醉,简直使人流连忘返,那时节, 不仅是儿童们,就连成年人也总想在树下多待一会儿,享受一下大自然赋予的甜味呢。到了金色的秋天,枣花孕育了小果,继而变成小伞状的小枣儿。它有点像玩具中的陀螺,怪不得我们都叫它“捻捻转”呢!中秋节一到,枣儿长得真快,它们由小到大,由绿变黄,由黄变白,渐渐地,它的朝阳的一面,开始变成淡红色,我们管它叫“披红袍”。秋分一到,它才露出本来面目,由淡红色变成紫色——真正的枣红。枣这东西随着色变,味也在变,它绿时味涩,白时味酸,及至熟了也就是红了时才色香味俱全,具备了受人喜爱的特点:甜中带酸,清香可口,还有点健胃的作用呢。这样的酸枣,你且尝一个试试看,定会越吃越爱吃。这我最有体会。我小时候,一到收获季节就在树下手口不停。有一次由于我太爱吃,吃得太多,觉得牙床发凉,牙齿发软。晚上妈妈蒸了我最爱吃的软绵绵的年糕,可我说什么也咬不动了。这时我才知道,我的牙齿是被可爱的酸枣“酸”倒了。我特别喜爱家乡的特产——大红枣,尤其是酸枣。1. 文章写了酸枣的几个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形态、特点、生长过程等。解析:联系上下文,即可得出答案。2.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酸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好吃,甜中带酸,清香可口,还有点健胃的作用。解析:结合具体文段,到具体段落中不难找出该题答案。 (学生自行完成)
趣味引入
知识梳理
典题探究
当堂练习
11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鉴赏状物散文
你认识她吗?说说你了解的散文。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状物散文是指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和“状动物文”“状植物文”。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弄清描写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状物”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写,或是按根、茎、叶、花、果来写。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
二、抓住所描摹对象的特征
1. 抓住物的内在、外在特点展开想象
物的内在特点是指物的品质、内涵,现实生活中与人相似的思想、气质、境界。物的外在特点是指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数量、声音质地、静态、动态、变化等。状物中的想象,是在具体描述所状物时,借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再现得真实新奇。用推想、联想、幻想等方式来推想“物”的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联想“物”在其他地方、时间、环境的可能形象,幻想所状“物”的未来形象。阅读时要思考作者的想象是否自然,易于接受。
2. 要了解所状物的形状构造、用途
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状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
3. 要了解所状物的外形、动作、习性
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对动物的特点要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殊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
4. 要了解所状物的样子、颜色、味道、特点
阅读描写植物的文章,要了解植物的茎和叶子是什么样的。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么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状物”的,借鉴写作方法。
5. 学习体会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往往多种修辞手法并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反问、反复等交织在一起。
三、理解写作目的,体会思想感情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思想情感。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一定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言什么志。
典题探究例题一:珍珠鸟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可怕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子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我猜到,是它们有雏儿了。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很小,就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可乖了!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很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1.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交代“有人说,这是一种可怕的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作者抓住了小珍珠鸟的哪些特点?答: 3. 为了营造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我”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答: 4. 结合文中的描写回答:小鸟对人的感受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答: 例题二:仙人掌花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1. 文中说,“仙人掌花”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它的“异常漂亮”具体表现在 、 、 三个方面。2. 第二段中“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本文对比巧妙鲜明,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记(解题要点、技巧、重难点)
课后总结:
题目 总结(错因)
一、白荷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慢慢地从睡梦中苏醒了。   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的叶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再过几天,你看到的不再是什么“大盘子”,再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不是我夸大其词,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它的用处可大呢!不管谁发烧感冒,只要摘下它煮水喝,保证“叶到病除”。夏季喝了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渐渐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绽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来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  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件“宝贝”——莲籽和莲藕。莲籽既可吃,也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1.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认为白荷具有什么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的句子可用哪两句诗来概括?请写出来。静悄悄的,泥水中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酸枣我的家乡位于渤海之滨。春天一到,暖风细拂,大地复苏,万物开始荫发。饱经风霜、沉睡了一冬的黑皮大枣树,也有了生机。赭色的树杈上,开始绽出新芽。 起初是嫩黄色的,渐渐变成绿色,宛如镶上去的一般,的确好看。初夏,已有了近似椭圆的绿叶,继而开出五瓣带有蜜糖蕊的小花。大概它有很多蜜吧,总是引来无数小蜜蜂忙碌不停地竟相采蜜。间或有彩蝶飞舞,鸟儿歌唱。 晨风一过,异香中还有浓郁的甜味。真可谓令人陶醉,简直使人流连忘返,那时节, 不仅是儿童们,就连成年人也总想在树下多待一会儿,享受一下大自然赋予的甜味呢。到了金色的秋天,枣花孕育了小果,继而变成小伞状的小枣儿。它有点像玩具中的陀螺,怪不得我们都叫它“捻捻转”呢!中秋节一到,枣儿长得真快,它们由小到大,由绿变黄,由黄变白,渐渐地,它的朝阳的一面,开始变成淡红色,我们管它叫“披红袍”。秋分一到,它才露出本来面目,由淡红色变成紫色——真正的枣红。枣这东西随着色变,味也在变,它绿时味涩,白时味酸,及至熟了也就是红了时才色香味俱全,具备了受人喜爱的特点:甜中带酸,清香可口,还有点健胃的作用呢。这样的酸枣,你且尝一个试试看,定会越吃越爱吃。这我最有体会。我小时候,一到收获季节就在树下手口不停。有一次由于我太爱吃,吃得太多,觉得牙床发凉,牙齿发软。晚上妈妈蒸了我最爱吃的软绵绵的年糕,可我说什么也咬不动了。这时我才知道,我的牙齿是被可爱的酸枣“酸”倒了。我特别喜爱家乡的特产——大红枣,尤其是酸枣。1. 文章写了酸枣的几个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结合文章说一说,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酸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行完成)
趣味引入
知识梳理
典题探究
当堂练习
三省吾身: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