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测十一(3.6-3.7)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
A.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
B.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
C.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
D.皮带传动中将皮带张紧一些
2.关于自行车部件的设计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尾灯只是一种装饰
B.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节省材料
C.车座垫较宽是为了增大对人臀部的压强
D.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3.很多动物是“科学应用高手 ”,它们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出具有一定科学规律的身
体部位,下列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鱼的体型呈流线型, 可以减小摩擦
B.泥鳅的体表有黏液, 可以减小摩擦
C.斑马身上长满花纹, 可以增大摩擦
D.蚯蚓腹部长有刚毛, 可以增大摩擦
4.下列有关摩擦力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C.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5.篮球运动是许多同学十分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 篮球运动中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 下面相关分
析正确的是( )
第 1 页(共 20 页)
A.篮球上有许多花纹和粗糙的小颗粒,可以增大摩擦
B.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投出去的篮球继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D.篮球猛烈撞击篮板时,篮球发生了形变而篮板不发生形变
6.如图所示, 是甲、乙两组拔河比赛的场景,不计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赛时,体重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B.比赛时,运动员身材矮小的一组最终获胜
C.比赛时.拉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D.比赛时,受到地面摩擦力较大的一组最终获胜
7.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下列实验器材:
(1)弹簧测力计、(2)天平和砝码、(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 2~3 块、(4)海绵、(5)量杯.
其中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A.(2)、(3) B.(3)、(5)
C.(3)、(4) D.(1)、(4)
8.你听说过“木桶效应 ”吗?它是指用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 ”。
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
A.木桶的轻重 B.木桶的直径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9.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鞋底的摩擦方向后,阻碍人前进
B.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向前,推动人前进
C.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减小,人更容易前进
第 2 页(共 20 页)
D.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难以前进
10.如图, 小球从斜面上 A 处由静止滚下,经过 B 处, 最终停在粗糙水平面上的 C 处, 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小球由 A 处运动到 B 处,重力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
B.小球由 B 处运动到 C 处,阻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
C.小球由 A 处运动到 C 处的过程中, 做减速运动
D.小球停在 C 处时,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漫画鱼儿戏水时吐出气泡的情景,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其中画法正
确的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三图都正确
1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拔掉 a、c 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说明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只拔掉 b、c 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水的射程相同,说明同一深度, 水的压强相等
C.只拔掉 a、c 的孔塞时,观察到 c 孔比 a 孔水的射程远,说明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D.只拔掉 d 的孔塞时, 观察到有水流出, 说明水对容器底有压强
13.如图所示, 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和乙的密度相等,甲的边长大
于乙的边长。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p1 ,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p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20 页)
A.p1=p2
B.p1 >p2
C.若将甲放到乙上,乙对地面的压强有可能变为 p1
D.若将乙放到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将小于 p1
14.如图所示, 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 A 和 B.在砖 B 上面放有重力 不计的薄壁容器 C(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 中装有水,密度为 ρ 水 ,砖 A 和 B 的密度均为 ρ , 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 h1 和 h2 ,C 与砖 B 和砖 B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 SC 和 SB ,且
SC= SB .已知砖 B 和砖 A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 C 中水的深度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某中学体育馆篮球场的水泥地面上铺了一块很大的毛地毯,用来表演文艺节目。现根据节目 要求,要把毛地毯往前移动 2 米,小琦等几名同学拉起毛地毯的一边,费了较大力气才把它拉到
前面。请你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地毯很难被拉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请你想出一种较好的方法来移动毛地毯? (不借助器械,可用文字或示意图说明) 1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中,小应用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
甲、乙、丙三个实验。
第 4 页(共 20 页)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木块做 运动,根
据 的知识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小应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 块沿竖直方向切成两部分继续进行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由表中数据验证了自己的
猜想, 这种做法 (填“正确 ”或“错误”),理由
是 。
次数 木块大小 接触面积 S/cm2 摩擦力 f/N
1 整块 150 1.5
2 三分之二块 100 1.0
3 三分之一块 50 0.6
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他利用细线、长木板、
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 A.B 和一个弹簧测力计, 在水平台上进行实验。
(1)比较 两图,得出的结论是: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第 5 页(共 20 页)
越大。
(2)比较乙、丙两图, 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
关 ”或“无关”)。
(3)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 的拉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像如图丁所示。0-3s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3s 后木块开始运动。分析
图像可知, 当木块所受拉力为 0.4N 时, 木块处于 (选填序号)状态。
①静止
②匀速直线运动
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8.A.B 是大小不同、材料完全相同的两个长方体物块,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情况:甲图中两物体 均处于静止状态;乙图中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B 物体上, 使 A.B 一起以 2m/s 的速度做匀做匀速直 线运动;丙图中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A 物体上, 使 A.B 一起以 2m/s 的速度做匀做匀速直线运动,
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请回答:
(1)甲图中 A 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为 f 甲 ,乙图中 A 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摩擦力为 f 乙 ,则 f
甲 (填 “>”、“<”或“=”)f 乙。
(2)通过对乙、丙两图中水平拉力 F 大小的比较, 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
的关系。
19.如下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已知ρ水> ρ酒)其中
a、b 两点到液面的距离相同, a、c 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
第 6 页(共 20 页)
(1)甲盛的是 。
(2)在 a、c 两点水平面以下, 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 (选填“大”或“小”) (3)在 a、b 两点水平面以下, 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 (选填“大”或“小”) 三 、实验探究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Ⅰ、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
Ⅱ、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
Ⅲ、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 运动, 这样做的作用是能使
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 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如图乙所示,他将弹簧 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 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 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表面状况 压力/N 木块的速度/m/s 摩擦力/N
1 木板 2.0 0.1 0.6
2 木板 4.0 0.1 1.2
3 木板 4.0 0.2 1.2
4 磨砂纸 2.0 0.1 1.0
①分析 3、4 两次的实验记录, 填“能 ”或“不能”)验证猜想 I。
②分析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Ⅱ。
③分析 1、2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 相同时, 越
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第 7 页(共 20 页)
本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方法是 。
21.下表是小明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实验
数据。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 g.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如图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
(4)由此可得出结论: .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水平桌面上有一辆小车, 张华同学用 50N 的力水平向右推小车,但小车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请问小车是否受摩擦力? 若受, 大小是多少?
23.U 型管压强计是专门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没有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时,U 型管两管内 液体的液面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管内液体的密度为 ρ . 当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时, U 型管内液体的
液面如图所示.
第 8 页(共 20 页)
(1)若手指与橡皮膜的接触面积为 S,求手指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力 F;
(2)若橡皮管内壁上有一个较薄的小圆斑,其面积为 S′,求管内气体对它的压力 F′ .(设当
时的大气压强为 ρ0 ,手指与橡皮膜的接触面和小圆斑的面近似看作平面,不要求代单位计算)
第 9 页(共 20 页)
周周测十一(3.6-3.7)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D
【解析】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采用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 减小了摩擦,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圆珠笔的笔尖装有小滚珠,是采用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 减小了摩擦,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是让两个摩擦面分离开来减小摩擦,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皮带传动中将皮带张紧一些,是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了摩擦,选项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
力。
2.D
【解析】(1)自行车的后尾灯相当于很多互成 90°的小平面镜组成,它可以将不同方向射来的
光线沿原路反射回去,起到警示作用,保证行车安全;
(2)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都能减小压强;
(4)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A. 自行车的尾灯能够将不同方向射来的光线原路反射回去,保证形成安全, 故 A 错误;
B.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故 A 错误;
C.车座垫较宽是为了减小对人臀部的压强,故 C 错误;
D.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故 D 正确。
故选 D。
3.C
【解析】①增大压力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②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①减小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改变接触面; ④注入润滑油;
第 10 页(共 20 页)
⑤变滑动为滚动。
A.鱼的体型呈流线型, 可以减小水对鱼身体的摩擦,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泥鳅的体表有黏液,通过注入润滑油的方式减小摩擦,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斑马身上长满花纹,可以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与摩擦无关,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蚯蚓腹部长有刚毛,即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式增大摩擦,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4.A
【解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A.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如果不做相对运动或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就不会产生摩擦力,
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车厢上放着货物,原来汽车是静止的;当汽车加速起步时,由于惯性, 货物会保持原来的静止 状态; 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当于货物有向后运动的趋势, 这时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
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传送带上物体和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二者直接保持相对静止,没有摩擦力,故 C 正确
不合题意;
D.一个人用力推动地面上静止的大货车, 而车没有动,这时汽车也会受到地面施加的静摩擦力,
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5.A
【解析】(1)增大摩擦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是力的作用;
(3)运动状态的改变: ①由静止变为运动;②由运动变为静止;③运动方向改变; ④速度大小
改变;
(4)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
第 11 页(共 20 页)
A.篮球上有许多花纹和粗糙的小颗粒,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 故 A 正
确;
B.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飞行是因为有惯性,而不是惯性力的作用, 故 B 错误;
C.投出去的篮球继续飞行过程中,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即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故
C 错误;
D.篮球猛烈撞击篮板时,篮球受到篮板的力而发生了形变,而篮板受到篮球的力也发生形变,故
D 错误。
故选 A.
6.D
【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 一个反作用力,拔河比赛中,靠的是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因为它们之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解: A.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摩擦力也会增大,但是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除
了压力外还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压力大的一方不一定获胜, 故该选项不正确;
B、身材矮小可以降低重心,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故该选项不正确;
C、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
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哪边能获胜就取决于哪边的摩擦力大, 故该选项说
法正确.
故选 D.
7.C
【解析】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影响压强即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
力面积的大小;
探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时要保证受力面积一定而压力不同;探究压强 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要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此题考查我们实验时选择器材的能力, 这
是我们实验的基础.
第 12 页(共 20 页)
解: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探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时:采用木块叠加的方式改变压力的大小, 都采用平放的方式使受力面积
一定;
探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采用同一木块保证压力的大小一定,采用分别平放、侧放和竖放
改变受力面积.
因为海绵是比较容易发生形变的,可使用海绵来感受压强,海绵发生形变程度大的,说明海绵受
到的压强大.
故选 C.
8.C
【解析】根据公式 p=ρgh 可知, 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木桶里水的深度决定于短
木板的长度;
故选 C。
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的是水的深度, 水的深度决定于短木板的长度。
9.B
【解析】(1)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相反;
(2)人走路时两只脚的前后位置会交替变化, 后脚离开地面前要蹬地, 这时,地面对它会产生 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正是这个力,人才得以向前运动; 而前脚踩到地面时,地面对它会产生一个
向后的摩擦力, 正是这个力,才使脚停止了向前的运动;
(3)影响摩擦大小的因素有:表面粗糙程度; 压力大小; 摩擦方式。表面越粗糙, 压力越大摩
擦力越大, 反之越小。
A.地面对鞋底的摩擦方向向后, 阻碍人前进, 是摩擦力使人向前运动的,A 错误;
B、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向前,推动人前进,说法正确, B 正确;
C、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减小,人更容易前进, 摩擦力减小,人不容易前进, C 错误;
D、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难以前进, 摩擦力增大后人更易前进,D 错误。
故选 B
第 13 页(共 20 页)
10.C
【解析】解:A.小球由 A 处运动到 B 处, 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主要转化为动能, 故
A 正确;
B、小球由 B 处运动到 C 处,速度越来越小,是阻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 故 B 正确;
C、小球由 A 处运动到 C 处的过程中,先从 A 到 B,速度增大,再从 B 到 C,速度减慢, 故 C 错误; D、小球停在 C 处时,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 是一对平衡力,故 D 正确.
故选 C.
(1)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根据小球有机械能转化情况可判断其速度的变化;
(4)一对平衡力必须同时符合四个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
条直线上.
11.C
【解析】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减小而减小,所以,气泡上升时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小,气泡应越来
越大;
所以甲图画的气泡越来越小, 乙图画的气泡上下一样大小,都是错误的;只有丙图画的气泡越来
越大;
12.A
【解析】 只拔掉 a、c 的孔塞时,观察到两孔均有水流出,a、c 方向相同,因此不能说明水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所以选项 A 错误,选项 B、C、D 均正确。故选 A
液体压强特点: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且大小相等; 不同液体同一深度, 密度大的压强大;同种液体不同深度,深度越大, 压强越大。根据出水方向判断液体压强方向,
根据水流的水平射程判断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3.B
【解析】水平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 根据公式P = 分析判断。AB.设甲的边长
第 14 页(共 20 页)
为 a,乙的边长为 b,由题意知 a>b;
甲、乙的密度相等, 甲的边长大于乙的边长,
因实心正方体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 = = = = pgL,
所以 p1 >p2 ,故 A 错误, B 正确;
C.由前面解答可知, p1=ρga,p2=ρgb;
将甲放到乙上, 乙对地面的压强:p2 ′ = G s (甲)乙 (+G)乙 = pa3gb2 (+)pb3g = pb (a)2 (3)g + pbg = pb2 (a3)g + p2
因为 a>b,所以 a2>b2 ,即 b2 (a2) >1;
则pb (a)2 (3)g = pab (2)ag >pga = p1;
所以 p2'>p1 ,故 C 错误;
D.将乙放到甲上,与甲相比,甲对地面的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即 p1'>p1 ,故 D 错误。
故选 B。
14.C
【解析】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A=ρgh1,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pA=pB,
∴ 。
故选 C。
应用 和 p=ρgh 分析。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1)毛地毯表面粗糙,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
第 15 页(共 20 页)
(2)把毛地毯卷成筒状,再滚过去
【解析】(1)毛地毯与水泥地面接触的接触面太粗糙,致使毛地毯与水泥地面间的摩擦力增大; (2)根据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 变滑动为滚动 , 从而易移动毛地毯 ; 或让空气进入毛地毯下
面 , 使接触面彼此分离,从而减小摩擦。
(1)因为毛地毯表面粗糙,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 , 所以很难移动;
(2)方法一 : 将毛地毯卷起来后向前滚动 ; 方法二 : 在后边向前推毛地毯 , 使毛地毯波浪
式前进。
故答案为:(1)毛地毯表面粗糙,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2)把毛地毯卷成筒状,再滚过去(在
后边向前推毛地毯 , 使毛地毯波浪式前进)。
16.(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
(2)压力;甲、丙
(3)错误;没有控制变量唯一,接触面积减小的同时,压力也减小了, 所以不能得出滑动摩擦
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解析】(1)当木块在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即
此时它们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某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因素相同,
只改变这个因素,据此选择对照实验。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是否有关时,必须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只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 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二
力平衡的知识可知, 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①甲实验中对木板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而乙实验中对木板的压力等于砝码和木块的重
力之和,即木板受到的压力不同,因此甲和乙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
②甲和丙中对木板的压力都等于木块的重力,而木板和毛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因此甲和丙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我认为小应的方法是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变量唯一,接触面积减小的同时, 压力也
第 16 页(共 20 页)
减小了,所以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17.(1)甲、乙
(2)无关
(3)③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图片乙和丙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比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比较结果分析;
(3)根据丁图分析拉力为 0.4N 时物体的可能状态。
(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而改变压力,故选
实验甲和乙。
(2)根据图片可知,乙和丙中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只是接触面的大小不同, 根据测 力计的示数可知,二者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因此得到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
关。
(3)根据丁图可知,当拉力 F=0.4N 时,这条虚线与图像有两个交点,一个在 0~3s 内, 一个在
3~6s 内, 因此木块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③。
18.(1)=
(2)受力面积
【解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据此分析比
较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乙和丙实验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1)甲中 A 和 B 都处于静止状态,由于 A 和 B 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 A 受到的摩擦力 为零。乙中 A 和 B 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A 相对 B 保持静止状态, 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A 受
到的摩擦力还是零, 则 f 甲=f 乙。
(2)乙丙两图中, 它们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 A 和 B 的总重力, 即压力相等, B 和 A 与地面的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只是受力面积大小不同,则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19.(1)水(2)大(3)小
【解析】 (1)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 体积越小,因为水的密度大, 所以体积小的是水, 故甲容 器中盛的液体是水;
第 17 页(共 20 页)
(2) 容器是形状规则的相同容器, 在 a、c 两点水平面以下, 水的体积和酒精 体积一样, 水的
密度大,故水的质量大;
(3) 容器是形状规则的相同容器, 在 a、b 两点水平面以上,水的体积和酒精体积一样,水的密 度大, 水的质量大;而水和酒精的总质量一样,所以 a、b 两点水平面以下,水的质量比酒精 小。 三 、实验探究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匀速直线;滑动摩擦力
(2)不能;1、4;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 控制变量法
【解析】 (1)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匀束这直线运动,这样拉力与摩擦 力才是一对平衡力,因此,这是依据了二力平衡的知识,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等于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2)①分析 3、4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均不
相同, 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故不能验证猜想Ⅰ;
②分析 1、4、两次的实验记录可以看出, 压力大小相同, 只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摩擦力
的大小不同,故可初步验证猜想Ⅱ .
③分析 1、2 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
摩擦力越大; (3)本实验采用了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实验中用到了二力平衡的原理,所以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支运动,这样拉力才等于摩擦力;在对 某一实验猜想进行验证时,应运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其他的因素不变,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1.(1)天平;弹簧测力计
(2)400
(3)如上图所示:
(4)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第 18 页(共 20 页)
【解析】 (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 需要的测量重力及质量的大小, 用到弹簧测力计及天平(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由
此可以得出表中漏掉的数据为 400;(3)根据表中数据对应坐标(0.1kg,1N)(0.2kg,2N)(0.3kg,
3N)(0.4kg,4N)(0.5kg,5N)画出图象如下图;
分析图像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掌握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解:水平桌面上有一辆小车,张华同学用 50N 的力水平向右推小车,正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
用,小车才会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答:小车受摩擦力的作用,大小是 50N.
【解析】(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
势;
(2)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 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3.(1) 解:
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所以压强 p=ρgh,
根据 p=,
手指作用在橡皮膜上的压力 F=pS=ρghS;
(2)手指按压橡皮膜时,橡皮管气体压强 p′=p0+p=p0+ρgh,
第 19 页(共 20 页)
所以小圆斑受到压力 F′=p′S′=(p0+ρgh)S′ .
【解析】(1)U 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小,根据压强公式计算压力; (2)橡皮管内原来气体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手按压橡皮膜后气体压强增大, 由此根据压强公式
计算 F′ .
第 20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