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病句
知识集结
知识讲解
一、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啰嗦。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
①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即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②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③两面对一面。
3.语序不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②词序不当。
③分句次序不当。
④主客体颠倒。
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
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两种:
①句式杂糅
②前后脱节
5.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数目不确切
③范围不确定
④歧义
6.不合逻辑
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
①前后矛盾
②列举不当
③否定失当
7.关联词使用不当
8.语意重复或赘余
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二、应对策略
1.成分残缺
例1.通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主语残缺,删去“通过”。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解析: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
例3.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谓语残缺。“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
2.搭配不当
例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坡上。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陵墓”不能“葬”,应改为“建”。
例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安排”会议内容、时间,“安排”“问题”就不妥当了。
例3.畅销全国的金龙牌补脑液不愧为中成药验方。
解析:主语宾语搭配不当。“补脑液”不能是“验方”。
例4.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英明”不能修饰“面孔”。
例5.在他旁边,横眉立目地站着两个持枪卫兵。
解析:状语中心词搭配不当。“横眉立目”不能修饰“站”。
例6.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
解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前面“能否”着眼于两个方面,后面却只从“刻苦用功”一方面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3.语序不当
例1.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①多层定语一般按如下规则:表领属性或时间、处所的短语——指称数量词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②数量词——形容词——名词。③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之前。
例2.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解析:状语的顺序不当。“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例3.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解析:词序不当。“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
例4.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在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
例5.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解析:复句分句颠倒。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例6.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4.结构混乱
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解析:句式杂糅。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2.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解析:前后脱节。前面如改成“本着……的原则”或改为“以……为原则”,前后两个分句语脉就流畅了。
5.表意不明
例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删去“将近”或“多”。
例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
例1.电影快开演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解析:前后矛盾。“鱼贯”是一个接一个地,应该是很有次序的,与前面的“争先恐后”矛盾了。“争先恐后”就应该“蜂拥”而上。
例2.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解析:成语误用矛盾。“处心积虑”应该改为“尽心尽力”。
例3.分类列举不当。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解析: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4.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整句话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语意的混乱。只有将后一个“不”删去,句子才通顺。
7.关联词使用不当
例.只要明天天不下雨,我们才去学。
解析:应是“只要……就……”或“只有……才……”
8.词语重复
例1.他大约70岁左右。
解析:词语重复。“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
例2.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解析:谓语重复。“莅临”就是“来”。
例3.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解析: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
9.修改病句的通用方法——缩句法
在做病句类型题时,先把文章主、谓、宾找到(去掉所有的修饰词),然后连接读,看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则出现在(所删掉的词)形容词中。
三、修改原则
①读句子,理句意。
②查排审,找病因。
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例题精讲
病句
例1.'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练习
解答题
练习1.'(2016-2017)年成都:在原句上改错。
在各门攻课中,语言是我最感兴致的。其他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鼓舞我要认真仔细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提高。'
练习2.'把修改后的正确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5.'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6.'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7.'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8.'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9.'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0.'《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病句
知识集结
知识讲解
一、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啰嗦。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
①主干之间搭配不当,即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②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③两面对一面。
3.语序不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②词序不当。
③分句次序不当。
④主客体颠倒。
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
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两种:
①句式杂糅
②前后脱节
5.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数目不确切
③范围不确定
④歧义
6.不合逻辑
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
①前后矛盾
②列举不当
③否定失当
7.关联词使用不当
8.语意重复或赘余
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二、应对策略
1.成分残缺
例1.通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解析:主语残缺,删去“通过”。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解析: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
例3.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谓语残缺。“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
2.搭配不当
例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坡上。
解析:主谓搭配不当。“陵墓”不能“葬”,应改为“建”。
例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安排”会议内容、时间,“安排”“问题”就不妥当了。
例3.畅销全国的金龙牌补脑液不愧为中成药验方。
解析:主语宾语搭配不当。“补脑液”不能是“验方”。
例4.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英明”不能修饰“面孔”。
例5.在他旁边,横眉立目地站着两个持枪卫兵。
解析:状语中心词搭配不当。“横眉立目”不能修饰“站”。
例6.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
解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前面“能否”着眼于两个方面,后面却只从“刻苦用功”一方面说,显然就不合适了。
3.语序不当
例1.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
①多层定语一般按如下规则:表领属性或时间、处所的短语——指称数量词或数量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②数量词——形容词——名词。③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之前。
例2.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解析:状语的顺序不当。“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例3.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解析:词序不当。“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
例4.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在复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面。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才知道你由于正忙着……”
例5.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解析:复句分句颠倒。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例6.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
解析:主客体颠倒。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4.结构混乱
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解析:句式杂糅。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2.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解析:前后脱节。前面如改成“本着……的原则”或改为“以……为原则”,前后两个分句语脉就流畅了。
5.表意不明
例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删去“将近”或“多”。
例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
例1.电影快开演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解析:前后矛盾。“鱼贯”是一个接一个地,应该是很有次序的,与前面的“争先恐后”矛盾了。“争先恐后”就应该“蜂拥”而上。
例2.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解析:成语误用矛盾。“处心积虑”应该改为“尽心尽力”。
例3.分类列举不当。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解析: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4.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整句话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语意的混乱。只有将后一个“不”删去,句子才通顺。
7.关联词使用不当
例.只要明天天不下雨,我们才去学。
解析:应是“只要……就……”或“只有……才……”
8.词语重复
例1.他大约70岁左右。
解析:词语重复。“大约”和“左右”意思重复。
例2.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解析:谓语重复。“莅临”就是“来”。
例3.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解析: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
9.修改病句的通用方法——缩句法
在做病句类型题时,先把文章主、谓、宾找到(去掉所有的修饰词),然后连接读,看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则出现在(所删掉的词)形容词中。
三、修改原则
①读句子,理句意。
②查排审,找病因。
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例题精讲
病句
例1.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改成“戴着”。
例2.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星满天”改成“月朗星稀”。
例3.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许多多”和“数不清”去一个。
例4.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病”和“健康”去一个。
:
例5.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去掉。
例6.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跟“大部分”冲突,删去一个。
例7.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受教育”前加个人称,如:同学们。
例8.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稀疏疏”和“星星点点”去一个。
当堂练习
解答题
练习1.(2016-2017)年成都:在原句上改错。
在各门攻课中,语言是我最感兴致的。其他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鼓舞我要认真仔细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提高。
在各门功课中,语文是我最感兴趣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鼓励我要认真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态度,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练习2.把修改后的正确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3.除了王娟同学,全班其他同学都到了。
4.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的清香,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声。
练习3.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练习4.“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
练习5.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练习6.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爷爷热爱我们小朋友,我们爱戴周爷爷。
练习7.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练习8.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练习9.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
练习10.《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星》是巴金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