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六中2023一2024学年(下)高2026届半期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闵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储章思想的建立
孔子身处的时代,礼崩乐坏,西周的封建制废随着西周本土的沦陷,只剁下一个空名。在
大崩渍的时候,孔子致力于重建超越时空限制的普世价值观念,将依据理性道德建立的系统作
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也作为世界可以遵行的、他所盼望的行为准则。
孔子教海1门下,并不像后世所谓的学校,而是与来自各方的同人和肌友们随机讨论问题,
共同速立和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从一开始,孔子注意的就不是个人“独善其身”的道德,而是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一这相处之道又建立在道德之上。
“道”在孔子心目中是永恒而且普世的原则,即使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天”,也不过是“道”
的显现,“天”和“道”是一休两面。神的力量和永恒、普世的原则,虽然抽象,但“道”不
只存在于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它还存在子万事之中。因此,偏家思想落实在人间事务上,是主
导人问关系的大原则、确立人和人之间扣处的尺寸与尺度。孔子将中国后世几千年的思想脉络
一锤定音,这是一门人间与社会的学问,而非今天学术界的认知学问。这个特点我们必须记得,
它乃是中国和西方制度方向上最大的差异,
儒家思想中的“安人”与“安百姓”
孔子认为门下的弟子分别属于四个门类:德行、政事语言、文学。这四科各有出色的代
表人物。德行是修身,政事是为人服务,语言是处理社会事务和传达信息,文学是书写能力,
与语言同为传达信息之用。
四门学科之中,有三门相当实用,都是为了处理世间事务、服务公职、安顿人民而努力。
儒家思想中的“安百姓”和“安人”是两种志业。“人”是自己四周的人,“百姓”是天下所
有的人,因此,儒家所关怀的对象不仅是国家的公民及其福祉,也有人类全体的福祉,这是普
世和永恒的价值观念。在他们心目中,有志者必须“修己”,即整顿自己,才可以进而“安百
姓”。从这个角度看,自己和群休是不能切割的连续体,所以,“忠怒”和“仁”可以并且必
须一以贯之。
孟子将孔子的比较实用的儒家思想扩大为相当抽象的哲学。孟子思想的根本,是将人性和
天道结合为相呼应的两种永恒的关怀,所以人心必须是善,天心是垂爱人间,也必须是善。天
道与人性,个人与天下,都是连续而不能分割的关怀。
孔子、孟子或是孔门其他人,不是单单为了思想而思想,更是为了给人问间带来一个理想的
世界。孔门弟子忙忙绿绿地奔走各处游说,希望国君能够采纳他们的迷议,利用国家的力量,
一步一步地将世界带向更高的境界,创造更自在的安乐。人必须自己芳力,砥砺修养,坚持以
此为基础,·才能安人、安百姓。先安顿自己的亲人,使其能彼此和睦相处,然后才可以安顿族
群,才能治理好国京,最后的目标,则是天下太平。
①
盂子的时代是战国时期。孔门主旨:不论是独善其身,还是兼善天下,都着重“善”。四
科之中,最主要的“德行”和“政事”,无非是为了个人或群体能够趋于善。孟子认为:人性
本兽,但也可能会因为欲望而丧失本性所具有的善。在他所处的时代,杨、墨理论遍行天下,
孟子必须努力坚持儒家本色,主张特守本性的善,排除可能的恶。
于是,儒家开始有了二元的分野。
苟子时代已是战国晚期。他在善、恶二元的对立中,特别注意到“善是天生的,还是人为
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