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影子的秘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影子的秘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5 23:5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 型 实验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15min
课程名称 《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变化。
科学思维 (1)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2)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3)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
探究实践 (1)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态度责任 (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逃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和变化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在模拟实验中控制一个变量不变,改变其他变量的方法,例如保持阻挡物摆放位置不变,改变光源。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指导法、实验指导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课程思政设计 1.教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影子是光线被物体阻挡后产生的,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在了解影子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如何面对和解决。2.教育内容:将影子与阻碍和困难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这些情况。通过小组讨论或其他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和解决的经验。3.设计形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的经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影子的形状,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影子的形成原因。4.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思政设计,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育效果:通过本次思政设计,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影子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学会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形状和位置。2.科学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类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3.科学与社会: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利用、影子戏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影子的秘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3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本课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看图片回顾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聚焦问题“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从而引出课题。第二部分,通过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同时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将课本知识学以致用,模仿或者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手影。让学生知道影子的变化和太阳位置的变化是有联系的。第三部分,观看天然遮挡物——云的各种形状,感受云朵带来的影子变化和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影子非常熟悉。绝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与影子相关的经历,如上节课制作简易日晷的活动,还有小时候的踩影子游戏和手影游戏等。三年级学生对于影子的形成以及变化过程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地梳理和学习过影子背后的“秘密”——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教学流程图 复习导入 聚焦问题(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 (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呢?)新知讲授,实验研究(实验1:产生影子;实验2:让影子发生变化;实验3:手影游戏) 交流研讨,形成共识(研讨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研讨2: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研讨3: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梳理小结,拓展延伸(多变的云) 分享收获(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设计思想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实验, 探索产生影子的要素, 以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本课学生必须要有“影子形成原理”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理解日食、月食、月相变化等也与影子相关。 通过影子的变化, 让学生体会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本课将通过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探究影子的秘密。聚焦问题“我们已经观察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怎么产生的呢 ” ,通过回顾第 2 课活动,让学生思索影子变化的过程。 探索环节分三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产生影子, 学生用手电筒模拟光源, 用木圆柱模拟阻挡物, 理解影子的成像过程。第二个活动是找办法让影子变化, 理解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影响关系。第三个活动是手影游戏, 学生非常喜欢。寻找不同办法制造各种有趣的影子,在手影游戏中将光影原理内化和吸收。研讨环节让学生思考影子产生的三要素,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通过影子的变化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拓展环节为观察云的活动,云朵是一种天然的阻挡物,不同的云朵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
教学环节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材料准备: 多媒体 PPT1.引导: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通过学习,我们观察记录了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发现这些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 PPT 回顾:上午影子由长到短:中午影子最短:下午影子由短到长;方向影子自西到北再到东,顺时针旋转。2.提问: 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子的秘密。出示 PPT,板书:影子的秘密。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复习旧知。 回顾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复习导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影子的兴趣。
新课教学 二、实验探究材料准备:多媒体 PPT、手电筒、木圆块、白纸实验1:产生影子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呢 如果我们想把影子搬到教室里,你打算如何做 2.老师今天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材料,展示材料: 手电筒、木圆柱、纸,你能让他们产生影子吗 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 这些材料在影子产生中起了什么作用 预设: 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发出光; 木圆柱相当于人,挡住光;白纸模拟的是大地,接收影子。3.学生实验,实验前温馨提示: 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来产生影子。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不要把手电筒对准眼睛。不要玩手电筒。实验完成把材料马上整理好并且坐端正。4.交流:各小组都产生了影子,那产生影子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 PPT,产生影子的条件需要光源、阻挡物、屏。5.小结:出示 PPT,影子是这样产生的: 光源发出光,光照射到屏上。中间的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实验2:让影子发生变化1.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时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是不同的。(出示PPT)2.提问:在课堂上,我们如何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来做研究,看看能否让木圆柱的影子也产生这样的变化?让学生边说边演示,教师可以适当的提示联系上节课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3.学生实验。教师实验前提示:将白纸放在桌子上。小组讨论,先思考改变木圆柱影子的方法,再动手实验。尽量寻找多种方式改变木圆柱的影子,每改变一次用画图的方式将方法记录下来并画上影子。(出示PPT,演示:用箭头表示手电筒并画出影子的样子。)实验完成把材料马上整理好。4.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改变影子的?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根据记录单交流。教师分别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①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能改变影子的方向,照射角度越倾斜,影子越长。总是在背光处。②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能改变影子的形状。影子的形状与木圆柱被照射面的形状有关。③当光源离木圆柱近时,影子大;当光源离木圆柱远时,影子小。(出示PPT,板书)实验3:手影游戏1.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影子,影子还可以发生神奇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影子舞。(出示PPT,观看影子变大变小游戏。)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导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的。3.我们就一起来玩玩手影游戏,出示游戏规则:小组合作利用教室里的地面、桌子或者墙壁等作为屏创造手影。在做手影游戏时要保持安静,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出的手影变化最多。4.学生上台演示创作手影。三、交流研讨研讨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光源、遮挡物、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研讨2: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影子的位置、方向随着光源的位置而变化。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侧面形状有关。研讨3: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材料准备:多媒体PPT、木圆柱、手电筒1.提问:结合刚才的模拟实验,解释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吗?2.学生上台利用木圆柱和手电筒来解释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的关系。出示PTT,预设:太阳升高,影子变短;太阳降低,影子边长。四、拓展延伸材料准备:多媒体PPT1.讲述: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2.思考:它的变化为什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学生猜测影子的产生: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需要一个不透明的物体,在有光的情况下物体会产生影子。学生交流、谈论并实验实验过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原理。学生猜测影子发生变化的因素:我们可以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照射距离和改变圆柱的摆放方式。学生根据教师指示表演手影游戏。小组交流,发表看法学生上台利用木圆柱和手电筒来解释太阳位置变化与影子的关系。 在模拟实验前,通过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分别模拟什么以及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来什么作用,以及怎么使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来做模拟实验,能帮助学生明白模拟的原理、对象和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地解释探索的问题。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前的分析以及对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学生思维能力,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铺垫。同时老师在实验前演示影子和光源现象的记录也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在记录时出现有的不会记录,有的认真记录,但记录的毫无章法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他们会调整光源照射角度、手(阻挡物)的形状,以及寻找不同的呈现平面(屏),在整个活动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促进学生对影子变化规律的理解。学生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太阳位置运行及影子的变化,并与上节课的影子变化图进行比较,从而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太阳位置与影子的变化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到室外学习观察,感受云的薄厚、高低、颜色会不会给影子带来的变化,同时提倡学生发现生活中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学以致用。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阴影: 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在科学探究中,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格密: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连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
作业 了解新康皮影戏,每个小组选好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编成皮影戏。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的创新与反思 创新:课堂通过复习旧知识(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如何变化)展开,让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同时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影子的秘密”这一课堂主角,紧接着让学生去实验探究影子的产生、让影子发生变化以及皮影游戏表演,教师从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影子的秘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拓展环节让学生观察多变的云,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大量视频资料,学生能认识到影子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作用。通过创作手影短剧激发学生探究影子变化的欲望,并在玩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的科学方法,延伸探究兴趣。本实验具有探究性、便利性、开放性、多能性。反思:影子是学生们熟悉并且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学生学习兴趣强。通过上节课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和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意识到,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生活现象,却蕴含着大大的科学道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比如我们每天都顶着太阳来上学,却未曾注意过脚下影子一天中的变化;我们小时候爱玩手影游戏,却未曾想过影子产生的原因。其实,只要你会观察会思考会疑惑,生活中处处是科学。本节课我以复习导入开始,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也可以借此引出课题。接下来借用一个小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影子产生的条件。一开始学生看到站在阳光下的人,很容易想到影子产生的条件是阳光、人和大地。这时候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导入影子为什么会产生,动画视频简单有趣的将这知识点带到学生的面前来,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学生从视频中认识到光被挡住就形成了影子,从而赋予太阳是光源,人是遮挡物,大地是屏的概念。学生获得这个知识后,马上让学生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制造影子,活学活用。结束后让学生思考这些材料在活动中模拟了什么以及发挥了什么作用。
通过活动一学生学会如何制造影子,接下来加大难度,让学生挑战如何让影子发生变化。活动二,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课堂教学中,我将这个活动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去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探索,在玩中发现,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很强。但是,我发现三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脑海里并没有控制变量的概念。部分学生尝试去改变光源位置时,并没有保持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相同;部分学生对于这块内容束手无策,乱做一通,这时候我赶紧让实验暂停,提醒孩子可以参照书本或去其他小组取经。一个人走的更快,但是一群人走的更远,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才能出现更多的火花,孩子的科学课堂如此,作为一名准教师,我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相长,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