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阅读,初识“情深”
1.先找“情感”
师:你读到了那些情感(体会)
生:母爱/我爱母亲/生活艰辛
师:“母爱”母亲为主;“我爱母亲”我为主; “生活艰辛”有我,有母亲。
(当时的生活是艰辛的,正是这特殊的场景和环境,让这份爱得到了升华。当苦难造就了我们的耐心和沉稳,给了我们凝望生活的机会,我们才能无惧生活。岁月从来不留痕迹,而且消逝无踪。)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师:什么才是“情深”?
生:在这一份深情中有我,也有母亲,我们互相关爱,才使得这份情感愈发显得浓烈与深沉。
二、探究“体验”的生发
1.聚焦“语言和行动”
(母亲对我的爱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得非常含蓄,只是用她最朴素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读母亲的语言,一读就懂。)
(1)解读第一处母亲的语言(朴素)
母亲都在问:一问来意;二问目的;三问价格。母亲三问,朴素之极。
(2)解读母亲的动作(异常的平静)
掏和数两个动作都在拿钱,满足他的需求。
母亲用她朴素的语言,简单的动作传递着这份爱,作者用白描手法来写。因为在母亲这种低调、朴素、含蓄的言行面前,任何装饰的词语都是多余的。
(3)解读第二处母亲的语言
母亲除了朴素问我以外,还说了一段话:“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这段话又是那样的平静与朴素。
两次对话,一问一反问,问是问儿女,反问是反问自己;问是知道儿女的需求,反问是反问自己的责任。
这份爱体现在母亲这种一句不多说,一句不啰嗦,对我无条件支持,还带着自责。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细节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对我责任心满满,无条件的爱。
2. 聚焦场景
(1)读“生活的艰辛”(P76整页)场景(只管目标,调动材料)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当我向母亲要书,母亲给的是那么云淡风轻时,我自己是非常纠结的。
细节:①我要不要买书(买不买,我很纠结)
② 我很痛苦(确实想买,失魂落魄)
③ 我还自我鼓励(我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
④境非常困难(文中写到家里的收音机已经被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去了。有种特别的幽默感。)
师:苦难不能摧残一个人的灵魂,苦难不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苦难也不能够击倒任何一个精神上的巨人;苦难只能催生出生活中的这种幽默感。梁晓声的幽默感是在苦难中坚强生长起来时的笑傲江湖,他藐视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师:过么多的细节,你感觉到了什么?关联起来去思考母亲的坚决,去思考母亲的简洁,去思考母亲的行动,你是否感受到这份母爱在升华?
师:当你看到这样的背景时,发现她支持这件事的背景之一时,母爱升华了。同学们,当你想要表现一种爱,你是否想把这样一件事放置在一种场景中呢?
(有场景来助力,就会事半功倍。写作要讲究构思和布局。)
过渡:我们再跟着少年梁晓声到母亲工作的场景中去看看。
(2)关注“工作的场景”(D7段)反复①处
①整一数:有几个“七八十”
生:机器 女工人数 灯泡 热量 工作
②看一看:看到了什么?
生:工作状态 环境
师:他重复的实际上都是他看到的。
③悟一悟:这种环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呢?
生:枯燥/压抑/劳累/闷/烦躁/没有意外
师:当我们把看到的东西用“七八十”来组合时,你觉得这些女人是正常人吗?几乎是什么人?(超人 机器人)
有谁想去做机器人吗?(没有)
母亲为什么要去做这个机器人?
生:生活所迫,要生活,要生存。
④补充资料:
当时梁先生家七口人,母亲刚刚失业,为了养活这七口人,不得不出去找再工作。母亲每月27元钱,此时此刻,梁先生要1.5角,还剩25.5元,全家人的生活开销,而梁先生的一元五角直接占据了全家人的生活费的一部分,可是母亲却支持他买书,这是怎样的母亲?
生:伟大、无私的母亲。
(3)关注场景“辛苦工作”反复的第②处(D19段)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少年梁先生看到的是什么呢?
生:佝偻的背直起来;母亲恍恍惚惚地转过身来;褐色的口罩;定格在吃惊的眼神。
师:梁晓声是怎样解读母亲的?他把最后一望定格在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的神情。直起的背,转过的身,褐色的口罩,最后都定格在吃惊的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梁先生通过最后的定格透露出此时此刻他内心的感受。
(4)梳理:如何写好反复的“三个点”
反复这种手法很简单,但反复中间你组装的是什么,是你真实所见,一是要找到最终落脚点,这最后的落脚点是精心选择的。
(找准反复的落脚点,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学到,带得走的东西。)
要想写好反复,要写得完整;要找到最终的落脚点;要找到同类项。 即:找到看点;落脚点;合并同类项。
3.关注“我爱母亲”(D35段)
师:“我”为母亲做了什么?
生:买了水果罐头(爱在行动)
师:母亲数落了之后,“我”为母亲做了什么决定?
生:好好读书(爱在心中)这是作者的成长。
师:有人问过梁晓声,这结尾是真的吗?
师:梁先生亲证是真的。这篇文章叫《慈母情深》,本来写完母爱,已经足够深情了,那结尾又插述,为什么 因为这样一来,更显出母亲的爱,不仅是方方面面地表达出来,同时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显出母亲的爱是方方面面地施与我,爱的力量太纯粹了,太朴素了,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改变我笃定信仰,今后一定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师:慈母情深这个主题决定了写作素材。这篇文章还写了两个人,能删吗?
生:不能删
师:那个老头不能删,通过老头的问话,让我们看到亲生儿子竟然认不出妈,这是绝妙之笔,不能删。
车间里的女人不能删,主题决定了素材,她是反角,你把那女人写得越凶,反对的力量越大,梁晓声的妈妈做出的决定性越伟大。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生齐背《游子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