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征》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1 、 和 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常把它们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有关, 越大,响度越 .
3.声音的 叫做音调.它主要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通常,男子的音调比女子的音调 .
4.频率是表示 的物理量, 叫频率,它的单位是 符号 .如:声源每秒钟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 .有一音叉,它的频率为386 Hz,它表示的意义是 。
5在多媒体教室里,小明转动功率放大器音量旋钮调高音量,同时观察到音箱中纸盆的振动幅度在 ,说明 。
6.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不一样,引吭高歌和低声吟唱中的高与低指的是声音的 不一样.
7.初中阶段的男生都要经历“变声期”,此后,男、女同学的声带有了明显的区别,男生的声带厚而长,女生的声带薄而短,因此男生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女生 ,由此可认为男生的“变声期”是 发生了改变.
8.听流行歌曲时,有的同学听到歌声便知道是哪位歌手演唱的,这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判断的.
9.说出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词句中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1)“震耳越聋”说的是声音 大;(2)“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 高;
(3)“悦耳动听”说的是声音 美。(4)“脆如银铃”说的是声音 高
10,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
1.1.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睢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我们说有人唱歌时“唱跑调”是指声音的 没唱准。
12.站在大山前对着它大喊一声“您好”,你会听到大山也会回应你一声“您好”,这是由于声音在向外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 ,同样,夏天雷雨时,一个闪电过后,雷声会轰鸣不断,也是因为 。
13.要使听到的鼓声响一些,下面所采用的方法无效的是……………………….....( )
A.换用频率高一些的鼓来敲击
B.离击鼓处近一些,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会增大
C.使劲击鼓,使鼓面振动的幅度增大
D.击鼓者用力,听鼓者靠近
14.码头边轮船的汽笛声能传得很远,这是因为……………………………………...( )
A.汽笛声音调高 B.汽笛声音色好
C.汽笛声响度大 D.汽笛声传播的速度大
1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只音叉进行比较,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
16.在探究声源振动快慢与音调、响度、声速的实验中,结论如下,则其中正确的是.( )
A.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传播速度越大
B.声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声音传播越远
C.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越大
D.声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声速不受影响
1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18.下列有关“听”的应用中,不是根据声音的特征来判断的是……………….( )
A.听你说句话就知道你感冒了 B.敲打花盆能听出花盆的好坏
C.听你说的话就明白你的想法 D.弹拨琴弦能听出琴弦的松紧程度
19.妈妈买碗时,用手敲一敲,若第一只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而第二只比较沙哑,妈妈就知道哪一只是好的,这一过程是利用声音的什么特征来判断的 …………………………. ( )
A.音调和音色 B音调和响度 C.响度和音色 D.音量
20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
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
上所缺数据。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
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声音的特征
课题:声音的特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征,知道音调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和人耳到发声物体的距离有关,不同发声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完成“音调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两个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生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
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
突破方法:从定义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加以区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突破策略:多举例,让学生了解一般的分析方法。
设计思路
让学生通过听一段响度、音调、音色各不相同的音乐,感悟声音的特征,再分条加以学习,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
鼓 碎纸屑 硬卡片 疏密不同的梳子 自行车 塑料片。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音乐中能突出“音调”、“响度”、“音色”的不同。
学生感悟声音的特征。
环节一:
新课引入
师: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
(媒体播放)
师:(完毕后)你觉得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嘴里的“高”是不是就是指声音比较响、比较强呀?
师:很好,也就是说:声音有强弱之分。(板书a)
即声音有低沉、尖细之分。(板书b)
各种乐器的声音都各具有各自的特点。(板书c)
师:那这些特点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这些特点“声音的特征”。(板书课题)
学生听音乐
生: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
生:是
生:有的低沉,有的尖细刺耳。
有的声音很清脆好听,有的不好听。
环节二:
响度
师:我们先借助锣鼓来看研究影响声音的强弱的因素。(教师出示锣鼓演示)
师:怎样使声音更强一些呢?师:好!我们来试一试(教师演示),声音是不是强一些?
师:那你们 “轻轻敲”和“用力敲”对鼓面的振动会不会有影响呢?
师:鼓面振动同学们很难看清楚,你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
问:你观察到什么?
问:“轻轻敲”和“用力敲”对鼓面的振动幅度有无影响?
师:可见,鼓声的强弱与鼓面的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有强有弱这一特征称之为响度。(教师板书)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描述物体振动幅度和响度的关系呢?
(学生活动)运用塑料直尺证明
发声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教师板书)
师:除了发声物体的振幅以外,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感觉到鼓声更强呢?
师: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同学们想想看,我们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响度与距离声源远近,声音的传播是否集中有关)
生:用力敲!
是
学生猜想
学生设计方法:
鼓面上撒小纸片
敲得越用力,纸片被弹得越高,发出的鼓声越响
有
生:发声物体振幅越大,鼓声越强。(板书)
答: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把塑料直尺固定在课桌上用不同的力拔动观察尺振动的幅度
略
深层次分析问题
体验方法
学生自己动手,加深理解
环节三:音调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2名学生参与):将硬塑料片轻压在自行车后轮上,一位同学由慢转快转动后轮。
师问:同学们听到的塑料片振动发出的声音有怎样的变化?
师:哦,原来声音还有“低沉”、“尖细”之分。
“低沉”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沉闷、稳重,而“尖细”指声音听起来嘹亮、尖锐。
猜想:那么声音的“尖细” 、“低沉”程度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示:(另一位同学)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师: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吗?
教师介绍:用硬板纸在疏密不同的梳齿上匀速划过
你们听到什么?
(教师回指板书b)
、“低沉”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声音的“尖细” 、“低沉”程度称为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板书)“尖细”的声音音调比较高,“低沉”的声音音调比较低。
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和音调的关系呢?
活动:用一把塑料直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
方法:把塑料直尺固定在课桌上,使振动部分不断伸长,用相同的力拔动塑料直尺;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师:介绍:我们用“频率”来表示发声物体振动快慢,单位是“赫兹”(HZ)
1HZ表示发声物体每秒振动1次
那么,如果我现在说话的频率是100HZ
这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板书)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援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学生课本中横线填空)
(举例)
师:介绍:一般情况下:女子音调比男子高
师:你还能找到音调高低的其他常识吗?
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声音有哪些特征了?
学生实验
生:一开始比较低沉,逐渐变尖锐,最后觉得刺耳
生:手振动得越来越厉害了(塑料片振动越来越快了)
生:声源振动快慢
一段较为低沉(低),一段较为尖细(高)。
可能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声源振动的快慢。
发声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尖细。
发声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沉。
学生认真实验并注意观察尺振动的快慢和仔细倾听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表示老师的声带现在每秒振动100次
学生举例
小孩音调比大人高。
响度、音调
先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分析、记忆。
简单了解频率的单位和意义。
环节四:总结本课
声音的特征:
响度(由声源振幅和人耳到声源距离决定)
音调(由声源频率决定)
知识结构整理
1、响度:声音的
主要取决与声源振动的 .
声 2、音调:声音的
音 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
的 3、音色:声音的
特 与声源的 和 有关
性
教 学反 思
声音的特征
我高兴!因为我学到了……
感 悟
我自信!
1.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每秒大约可以传播 340 米。10秒钟大约可以传
播 3400 米。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声音在 固体 中传播得最快,液体 中其次, 气体 中最慢,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加快 。
3.在我们做“测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时,第一次按秒表开始计时是
在 看到白烟 时,第二次按秒表结束计时是在 听到声音 时,小王在测量声音传播300米路程时记录的时间是0.82秒,则他计算的声音速度应该是 365.9m/s 。与我们知道的340米每秒相比偏 大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光的传播也需时间(其他情况也可以)
4.在一根足够长的装有自来水的管子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的人可以听到 3 次敲击声。
5.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蚊子____的声音调高,___水牛_______的声音响度大。
6. 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音色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空气__传播的.
7.你有没没有在你家的音响、复读机等物品的旋钮上看到
的图标。它是 音量 旋钮?在物理学上我们认为这个
旋钮改变的是声音的三要素中的 响度 。
8.牛的叫声与小鸟的叫声相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题)…………………( BD )
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
B.小鸟的叫声音调更高,说明小鸟的喉管振动的频率较高
C.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幅小
D.小鸟的叫声响度小,说明小鸟的喉管振动的振幅小
9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转琴弦轴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D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变为1米/秒,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A )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
C.铜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
12.有个演员在七个相同的瓶子里倒人不同高度的水,用嘴对着瓶口吹能演奏出了美妙的《东方红》乐曲.为什么同样是瓶子和水,却演奏出了不同的声音?
参考答案:
相同的瓶子中装有不同量的水,故瓶子上方的空气柱的长度也不同,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就能吹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3.北宋时代沈括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其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什么科学道理?
参考答案:
(1)声音能通过固体(地面)传播。(2)声音在固体(地面)中传播的速度比气体(空气)中快。
14、有一辆汽车静止在山前某处,司机为了测出该处到山的距离,他按动喇叭并用手表测出约2.5秒之后就听到从山返回来的回声。求汽车所在处离山的距离。
参考答案:
S=v.t=340x2.5/2=425m
(公式在这里不作要求)
15.某位同学想测量蚂蚁爬行的速度,他抓来了一只小蚂蚁并且让它沿着一根拉直的棉线向前爬行。
(1)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皮卷尺 、 秒表 。
(2)请为该同学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实验次数
路程/m
时间/s
速度/m/s
1
2
3
下图中读数风别是 17.4〞 、 6.5〞 、 7ˊ41.9〞 、 3ˊ17.9〞 。
我诚信! 学习效果自评
理想
一般
不理想
老师! 我还想问:
老师! 我想对你说:
声音的特征
课题:声音的特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快慢不同;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会使用秒表记录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秒表的使用;
要做到手、眼、耳并用;
3.粗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设计思路
由“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时间”设置疑问,引入新课,安排操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简单分析为今后的测量、误差教学埋下伏笔。
教学资源
多媒体、投影
皮卷尺(200米)秒表(30)发令抢(子弹)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探究活动
第一环节
音色
回顾:决定音调的因素;决定响度的因素;
相同的音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如:钢琴、小提琴可以演奏同一首歌,我们却听到不同的声音;(学生活动)让学生都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发言,让学生猜一猜是谁?为什么一听就知道是谁呢?这就是声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
概念: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
音色又叫音品,由声本身决定,不同声源,发声音色是不同的。
课本简单介绍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第二环节
提出:在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是不是在看到远处发令抢冒烟的同时听到枪声;打雷时,是不是在看到闪电的同时听到雷声?
那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有多大呢
还记不记得要算出声音的速度,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吗?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传播等
速度的快慢问题
第三环节速度的测量
首先我们要知道路程,还有时间;根据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得到;那么测量路程需要什么工具呢?
这种工具我已经带来了(出示皮卷尺)
时间的计量通常可以用手表,为了使计量精确,我们用到一种叫“秒表”的计时工具(实物展示秒表)
活动:熟悉秒表的简单使用。
(每张桌子一块秒表)
读数训练(投影)
你会使用秒表吗?
方法一:我们可以用运动会上用的发令枪来完 成这个实验
投影:当我们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烟时按一下秒表,计时开始,当我们听到枪声时再按一下秒表,计时结素,秒表所记录的时间就可以认为是声音从发令枪处传到我们耳朵里所用的时间。
好!现在我们就上操场测量声速,好不好?(带好纸笔准备记录数据)投影:设计好的记录数据的表格。
声音传播的路程
声音传播的时间。
用皮卷尺量
好~~~
好
利用已有知识处理问题。
第四环节学生活动
(操场集中)
学生分组安排:
第一组测东西两头距离、持发令枪
(枪后黑色屏障,准备好后挥下小旗,间隔1分钟左右再发一次,共发3枪)
其他各组计量并记录时间。
实验完成后返回教室。
刚才大家在操场上都表现得很好,通过数据计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适当介绍造成误差的原因)
介绍: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每秒钟大约传播340米的距离。记作340m/s。读做340米每秒;物理意义是: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340米。
大家还记不记得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
那声音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得是和空气中一样快吗?
(课本介绍)
(介绍:固体传声能力最好,液体次之,空气较差)
例题:(投影)
第五环节总结本课
简单测量空气中的声速。
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见作业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