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宇宙的边疆》 章节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 2、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 3、了解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感悟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4、强化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辩证逻辑。 辩证的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主要作品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伊甸园的飞龙》。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60多个国家的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时,他还出版了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本书即节选自该书。 文体知识 解说词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 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性: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2)顺序性: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 (3)扩展性: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4)整体性与独立性: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晕眩(xuàn) 踝节(huái) 脚趾(zhǐ) 夙望(sù) 广袤(mào) 甲烷(wán) 氦气(hài) 奄奄一息(yǎn) 璀璨夺目(cuǐ càn) 2.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6):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7~9):介绍星系 第三部分(10~14):介绍恒星 第四部分(15~16):介绍太阳系 第五部分(17~18):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3.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有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4.科普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鲜明、生动,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1)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明确 运用比拟、象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这样的道理: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作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开发、利用。同时也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5.科普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鲜明、生动,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明确 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五、课堂练习 1.联系全文看,作者认为通过探索宇宙,人能获得哪些认识和思想上的收获? 明确 ①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②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③人类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伟大。④宇宙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但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⑤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2.《自然选择的证明》和《宇宙的边疆》这两篇文章分别属于学术著作和科普作品,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进行简要分析。 明确 ①表达方式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以举例论证(举例说明)为主。。如“拿鸟类来说,……”“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宇宙的边疆》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等。 ②语言风格方面。《自然选择的证明》用词准确,表达严密,表述严谨。如“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这类确凿的观点,说得非常肯定。《宇宙的边疆》语言直观、形象。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课堂小结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人们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高考衔接 考向1 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1.常见题型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本文X—X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穿插在综合理解题中考查。 2.方法总结 说明顺序常用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弄清内涵,依据各种顺序的特征来判定 ①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来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进行说明。写生物大多以生长过程为序,说明某种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都常用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来说明事物。说明事物形状和构造的说明文,常常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进行说明。 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 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合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依据说明顺序判断的技巧来理清 ①整体把握内容结构,准确判断说明顺序。一个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是: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归并成一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依次衔接起来,再加以分析,就可得知文章的说明顺序了。 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准确辨析说明顺序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我们阅读此类文章要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来阐述前因后果。 ③认清说明对象,准确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选择何种说明顺序。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空间顺序来说明;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时间顺序来说明;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逻辑顺序来说明。 ④根据文中的标志性词语进行分析。时间顺序的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可以从古到今,也可由今到古。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来介绍,或自上而下,或由前而后,或从外到内,或由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等。多出现方位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逻辑顺序的标志性词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常见的逻辑顺序有:由现象到本质、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 考向2:分析文章的说明思路 说明文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选择具体的特点和细节来说明。所以,说明文的思路要围绕说明顺序、事物的特点和细节展开。 概括说明文的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内容归纳出来并运用顺序词连贯表达。 1.考点分析 为了明确考生能够划分文章层次,清晰地理解说明文的说明内容,有些地区会从说明顺序考点中延伸出说明思路考点。又或者作为初步接触的重要概括能力来考察。 2.常见题型 (1)根据文章行文思路把下图补充完整。(一般当做概括题填空,注意有没有要求格式即可。) (2)概括文章/某段的说明思路 3.答题思路 ①阅读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②结合关键句即说明内容,概括文段内容 ③根据题目要求(有时需要仿写格式)或加上顺序词组织语言 4.答题模板 公式:本文/本段首先写了……,然后写了……,接着写了……,最后写了……。 注意:结合文章/文段的结构(总分总等),或抓文章的说明顺序,结合中心句/关键句都是概括的关键。 考向3分析说明的顺序和结构 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说明文的特点就是科学性知识性。 1.常见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整体到局部、⑤从概括到具体、⑥从主要到次要、⑦从一般到个别。 2.说明文的结构 整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引出说明对象;(2)阐述说明对象;(3)总结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形式: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总分式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况:①总-分式、②总-分-总式、③分-总式。 3.怎样确定说明的顺序 首先应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其次,把握语言的标志,最后还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从说明对象分析来看,一般事物说明文采用空间或时间顺序,而事理说明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从语言标志看,空间顺序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等方位词的标志语;时间顺序有表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而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标志语。 最后还要注意慎定说明文的顺序,不能以偏概全,因为一篇说明文可心意遥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序。 4.怎样分析说明的结构 说明文结构层次的划分,往往跟说明顺序密切相关。如果文章是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来说明的,那么其结构层次就可以按照时间的变换而划分。如果是按照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则为“总-分”或“总-分-总”。 说明文自然段层次的划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说明文的一个语段说明的中心往往是很明显的,其语句间的关系常常是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关系,其层次也比较好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