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叶的神奇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叶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叶的基本结
构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从观察植物原型总结得到叶在茎上的常见排列方式有互生、对生、环生、簇生四种。
学生通过探究叶的排列方式,初步了解叶有序的避让排列方式可以更多的获得阳光,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能用不完全归纳法中的简单枚举法,归纳得出叶的基本结构。
通过模拟实验得到科学真实的数据,为说明叶的规律排列与光
合作用和植物生长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提供有力证据。
探究实践
带领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
运用模型探究叶有规律排列背后的本质——获取更多阳光,进
行光合作用,助力植物生长。
理解植物的结构是为了实现其相应功能提供的保障。
态度责任
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观察、交流、实验等探究活动中。
乐于与他人分工合作,在实验操作中敢于尝试不同方法探究叶与光照的关系。
培养关注本土物种,宣传和保护本土物种的意识,家乡的才是世界的。
动员同学们向叶子学习,为家庭、班级、学校、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教学思路】
叶的神奇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秘密主题中第四个教学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一般有六大器官组成,分别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根和茎的分类、结构和作用,今天继续探究叶的神奇。本节课我将结构与功能这个跨学科概念贯穿课堂始终,从生活中的素材入手,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操作、分析、总结等学习方式,观察真实的叶归纳得出叶的基本结构,了解常见的叶序,揭开叶规律排列背后的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多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助力植物生长的功能,所以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重点】
探究叶的排列方式,明白叶有规律的避让排列是为了获取更多阳光。
【教学难点】
探究叶的排列规律与获得更多阳光之间的关系,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实现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四种叶序的实物、板书需要的图片
学具 形态各异的树叶、学习任务单、探究叶序的材料、探究叶序与光照关系的实验模型、每组一个重叠排列的叶序模型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爱好,蒋老师的爱好是摄影,来看看我的作品吧!
师:你们发现蒋老师拍摄得最多的是什么吗?
生:树叶,叶子
师:是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叶的神奇”(板书:4.叶的神奇)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老师的摄影作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呈现了植物在真实环境中的生存状态。镜头聚焦叶片,为叶的形态、颜色、排列方式的不同埋下伏笔。影像中呈现的本土植物,让同学们对家乡的物种多一份了解,多一份热爱之情。
二、新知探究
1.认识叶的基本结构(5分钟)
师:课前蒋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叶子,请听完要求再行动。把你们收集的叶子摆放到课桌中间的托盘里,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小组相互交流一下。
生1:它们的大小不同。
生2:它们的种类不同。
生3: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4:它们的边缘不同……
师:叶子有这么多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外形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吗?常见的叶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生1:有绿色的叶子部分
生2:叶子下面还有杆
师:请拿起你的一片叶子,像老师这样用手掌摸一摸,叶子的正面,再摸一摸叶子的背面,这个部分叫“叶片”。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为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提供养分。
师:再用手指捏一捏,叶片下面的小杆儿,它是叶子的“叶柄”。叶柄把叶片和植物连接在一起。
师:请举起叶子对着光看一看,这些网状结构或者细细的线叫“叶脉”,它是水、养分、气体的运输通道。
师:大部分叶子都有两个部分组成,叶片和叶柄。叶片上有叶脉。
(板书:贴绿叶的图片,画箭头,标注“叶片、叶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介绍手中叶的外形结构?(个别学生回答)
师:请组内同学相互说一说叶的外部结构。(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认识叶子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从独立思考到与组内同学的交流学习,从表象的对比到共性的归纳,同学们的思维不断在深入和拓展。
2.认识常见的叶序(15分钟)
师:知道了叶子的结构,它是怎样生长在植物上的呢?让我们继续来探究。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株植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组内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叶集中长在植物的上面部分。
生2:我发现植物的叶是左右分开生长的。
生3:我发现植物的叶是错开排列,几乎没有遮挡的。
师:为了让同学们对常见的叶序有进一步了解,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盆绿植,接下来要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的第一个任务,“画一画茎上的叶序”。同时还要用桌上的材料制作出它的模型,泡沫棒模拟植物的茎,塑料叶模拟植物的叶。
师:实验要求——
分工合作(画画的,制作模型的,汇报的)。
观察植物的某一段茎上叶的排列方式,绘制图画和制作模型。
安装叶子时,先用笔尖轻戳一个洞,更容易插入。
交流的声音本组同学能听到即可。
完成任务用静息的动作表示。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作品?
(老师提前准备好样品,哪组汇报就展示他们观察的叶序)
小组汇报
第一组:我们这棵植物叶的排列是左右错开的。
师:我们把左右错开排列的叶叫互生(板书:张贴叶序和名称)
还有哪些小组植物的叶也是这样排列的呢?生举手。
师:有与这种叶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吗?生汇报。
第二组:我们这棵植物叶的排列是左右对齐生长的。
师:我们把左右对齐排列的叶叫对生(板书:张贴叶序和名称)
还有哪些小组植物的叶也是这样排列的呢?生举手。
师:还有叶的不同排列方式吗?生汇报。
第三组:我们这棵植物叶的排列是围绕茎一圈一圈的在生长。
师:我们把围绕茎一圈一圈生长的叶叫轮生(板书:张贴叶序和名称)还有哪些小组植物的叶也是这样排列的呢?生举手。
师:还有其它叶的排列方式吗?生汇报。
第四组:我们这棵植物叶的排列是从茎上的某一点生长出好几片叶。
师:我们把围绕从茎上的某一个点生长出的好几片叶的排列方式叫簇生(板书:张贴叶序和名称)
还有哪些小组植物的叶也是这样排列的呢?生举手。
师:这四种是常见的叶的排列方式。我们把“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板书:叶在茎上排列的方式叫叶序。)
【设计意图】:
这个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先观察描述叶的生长方式,再绘画和制作出叶序,让同学们经历了从实物中抽象出模型的进阶思维,从直观形象到具体抽象的思维发展,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希望绘画叶序和手工模拟叶序两者并行,再参考实物,突破模型与实物之间的关联性,去繁就简,快速得出常见的叶序排列方式。
3.探究叶序背后的原因
师:四种叶序各不相同,它们为什么要相互避让来排列,重叠起来不好吗?(展示重叠排列的叶序)
生:叶子要接受更多阳光。
师:让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避开的排列方式比重叠起来能获得更多阳光呢?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生:两种叶的排列方式,一种叶相互避让,一种叶重叠排列,做对比实验。
师:用什么模拟太阳呢?
生:手电筒、台灯、灯泡……
实验要求:
①.分工合作,一人操作手电筒模拟阳光,两个观察员,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
②.认真观察被阳光照射的叶面,及时记录数量。
③.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④.实验完毕材料放到课桌中央,静息等候。
小组汇报,得出实验结果(老师把每个小组的实验单张贴在黑板上)
师:综合各个小组的实验统计单数据,我们发现叶相互避让的有序排列确实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来证明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某一功能是因为它的结构使然,结构决定了功能,结构为功能的实现助力。小小的叶有规律避让排列的叶序,实现了叶获取更多阳光的这一功能,而这一功能是为更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生存和生长提供保障。
三、拓展知识
师:作为一个重庆市民应该了解我们家乡的本土植物。这里有两种植物的叶我们要进一步了解。
这片叶子是黄葛树的叶子,黄葛树是重庆的市树,它生命力顽强可以适应条件恶劣的环境,它生命力旺盛,边落叶边发芽一刻不停的生长,所以在1986年7月23日被评为重庆的市树。
师:我们的市花是什么?
生:山茶花。
师:它也是在1986年7月23日被评为重庆的市花的。
生:为什么把山茶花评为重庆的市花呢?
师:第一,山茶花品种丰富,代表了重庆多彩的文化;
山茶花颜色艳丽,象征了重庆人热情奔放的性格。
山茶花在重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深受重庆人民喜爱。
师:这是山茶花的叶子,对比它和黄葛树叶有什么不同?
生个别发言。
师:当我们对家乡的本土物种更叫了解后,才能更好宣传和建设我们的家乡文化。
四、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堂上,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了叶子的结构。
生2:我知道了常见的四种叶序(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生3:我知道了叶子避让的有规律排列是为了获取更多阳光。
师:是的,同学们,不仅仅是叶的避让规律排列,包括蒲公英的
小伞、槭树的翅果、青蛙强劲有力的后腿,人宽大的脚掌和可以弯曲的脊柱等这些组织结构,都是为实现相应的功能而服务。所以,任何事物的结构特征都是为实现某一功能而存在。
五、新问题
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思考,寻找有趣的自然现象一探
究竟。
例如:
为什么大部分树叶会分布在树的一周,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侧?
为什么同一株植物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叶?
植物的根、茎、叶是怎样相互配合工作的?
……
板书设计:
4.叶的神奇
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叫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