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大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15 20: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知识无涯,进步无界!
Sheng ming bu xi,xue xi bu zhi zhi shi wu ya,jing bu wu jie!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年、月、日》(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识年、月、日;二是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三是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内容。教科书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同时有效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建立起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教科书通过借助表盘数一数、画一画等直观的方法来推算经过时间,有意淡了列算式计算的方法,尊重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能够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会看简单的作息时间表,能根据作息时间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合理安排时间和惜时守信的重要性。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平年和闰年。 2.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看日历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一天的时间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时间表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策略,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互动游戏,巩固年月日基础知识。采用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闰年、平年差异。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制作日历,强化应用。注重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升数学素养。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看日历(1)
内容 教科书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在识记大、小月的活动中,能积极思考记忆的方法,并能清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并识记大月和小月。
教学难点 能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的规律,并能选择喜欢且有效的方法记忆月份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再来猜谜语吧! 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学生:日历。 教师:同学们很棒!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认识年、月、日。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板书:看日历(1)) 学生:一年有12个月,六一儿童节是6月1日,我的生日是……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大月和小月 (出示2013年到2016年的年历) (1)引导学生观察,可以先与同伴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初步感知各月份的天数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在表格中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 (3)同桌两人互相核对订正所填的数据,保证结果的准确,便于下面展开进一步的观察和发现。 (4)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表格,与同伴说说自己的发现。 (5)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教师提问:观察记录表中各月份的天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预设:学生:一年中12个月的天数有所不同。 1,3,5,7,8,10,12月每月是31天; 4,6,9,11月每月是30天; 2月的是28天或29天。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找的信息很正确,老师给大家讲一下大月和小月的知识。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2.记忆大月和小月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出示拳头记忆图) (1)教师示范并讲解记忆方法。 教师说明:凸起的地方每月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30天,2月除外。 (2)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指着自己的左拳再次记忆,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看记得对不对。 方法二:歌诀记忆法。(出示歌诀图) 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 平年二月二十八, 闰年二月把一加。 自己读一读记一记,同桌之间相互考一考。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8“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观察日历,然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名学生汇报答案。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了解一些重要节日吗?请举手回答。 预设:国际劳动节、国际妇女节等。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8“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推测日期。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设疑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学生如果总结的不全,教师要引导发现及补充说明 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 教师巡视并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9页“练一练”第5题。
板书设计 看日历(1) 大月(7个)31天—1,3,5,7,8,10,12 小月(4个)30天—4,6,9,11 二月28天或29天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口诀记忆、左拳记忆,生动又形象,记忆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拓展的不太充分。 教学建议:教师可选择性地介绍一些与农历有关的知识。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看日历(2)
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知道平年和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2.在整理数据、观察数据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知道平年和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闰年。
教学难点 能发现并总结一些简单的规律去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乐乐的弟弟是2016年出生的,全家人在2017年准备给弟弟过一周岁生日。乐乐买好了礼物要送给弟弟,担心自己忘了,想在年历上把弟弟的生日标记出来,可乐乐发现2017年的年历上没有这一天,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出示2017年年历) 教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平年和闰年。 (板书:看日历(2))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平年和闰年(出示记录表) (1)让学生将附页2中2009~2016年2月的天数记录下来。 (2)根据2月有28天的是平年,2月有29天的是闰年判断平年和闰年。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核对订正结果。 预设: (3)请学生认真观察表格中各年2月的天数,发现规律。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2月的天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学生:我发现2月是29天的年份是2012年、2016年,其他年份的2月都是28天。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2.判断平年和闰年(出示年份表格和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闰年的涂色。 (2)组织集体交流,并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学生:表格中已经给出了2016年是闰年,我根据“每4年里有一 个闰年”的结论推算出2020年和2024年是闰年。 (3)迁移练习:判断自己18岁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预设1:先推算出自己18岁时是哪一年,然后再判断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预设2:根据上一题的结果进行判断, 预设3:根据已知的某一年是平年或闰年来逐年进行推算。 3.平年、闰年的天数。(出示: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呢?) (1)说一说一年有多少天。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理由,如家人告诉的、自己留意观察到的、从日历中发现的等,可能还不会根据每月的天数推算出结果。 (2)独立算一算平年、闰年的天数,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 (3)集体反馈,交流算法。 预设1:把各月的天数加起来。 预设2:用30×4+31×7+28。 预设3:都看成30×12,然后根据各月的天数少加、多减,得出全年的天数。 课堂小结: 教师:为什么平年比闰年少一天? 学生:因为平年的2月比闰年的2月少1天,因此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三、当堂训练 1.解决情境引入时的题目。 “乐乐为什么在2017年的年历上没有找到这一天?”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9“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教科书P69“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平年和闰年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设疑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如果学生中没有人能说出,也可以在学生发现表格规律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介绍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自己的判断方法 只要合理就肯定,不要求用统一的方法 教师巡视并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9页“练一练”第6题。
板书设计 看日历(2) 2月 全年 平年 28天 365天 闰年 29天 366天 每4年里有一个闰年。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在观察、分析、对比中获得平年和闰年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印象深刻,凸显出了学习的价值。 不足之处:对平年和闰年产生的原因,整百年份为什么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应让学生在课下做更多的了解。 教学建议:作业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如查找平年、闰年产生的原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一天的时间
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记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
教学难点 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乐乐非常想看一部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好朋友告诉他,明天7时中央台的电影频道要播放《宝葫芦的秘密》,乐乐第二天早上7点准时打开电视,却迟迟没有播放那部电影,你们猜是怎么回事? 学生猜测后,教师继续讲故事。 教师:乐乐又给好朋友打了电话才知道原来不是上午7时,而是晚上7时播出。这两个时间是用12时记时法表示的。那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种误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时记时法。 (板书:一天的时间)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24时记时法(出示主情境图) (1)学生观察图后,与同伴说一说从两幅图中分别知道了哪些信息。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教师:哪位同学能说说? 学生:第一幅图的1时淘气在睡觉,第二幅图的1时淘气在上课, 教师:钟面上时间一样,为什么淘气在做不同的事? 学生:因为这俩不是同一个时刻,一个下午1时,一个凌晨1时。 (3)介绍24时记时法。 教师:有谁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请他介绍,教师适时补充;如果没有学生知道,可以由教师来介绍,让学生知道:一天有24时,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13时。 2.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1)出示钟表,课件用动画演示第二圈的转动和时间,让学生观察,并与同伴说说发现了什么。 (2)组织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学生1:下午2时就是14时,15时就是下午3时。 学生2:两圈对应的时刻之间都是相差12。 教师总结:钟表上的时针转两圈是24时。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叫作24时记时法。 课堂小结: 教师:中午12时以后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怎样表示? 学生:在钟面显示的时刻上加12。 3.推算经过的时间(出示取信时间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说有哪些信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伴间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3)组织集体交流,展示结果和思路。 预设:学生1:我直接在钟面上数出,共4时30分。 学生2:我借助24时记时法数一数得到。15,16,17,18,共4时,加上30分是4时30分。 学生3:求第二次取信到第三次取信间隔的时间,就是求从14:00到18:30经过的时间,我用18时30分减去14时得出4时30分。 课堂小结: 教师:计算较长的经过时间时,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计算较长的经过时间时,可以以中午12时或晚上12时为分界点,先分段计算,再相加。 教师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终止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2.课件出示教科书P71“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故事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若有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可结合上一个问题中的钟面形象地进行直观演示 教师巡视并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71页“练一练”第3题、第4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24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1时 凌晨1时 13时 下午1时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利用钟面做教具让学生在经历和发现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24时记时法的原理,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地铺垫。解题时,学生还有其他方法,我给予了肯定,并为其提供机会介绍和展示自己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对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转换练习较少。 教学建议:多增加一些练习,巩固12时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转化方法。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时间表
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你们知道当首都北京天亮的时候,新疆乌鲁木齐是什么样的景象吗? (播放视频:新疆天还没有亮,大部分人们还在睡梦之中)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差的知识。 教师补充:由于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北京在中国的东面,日出的时间早,而新疆在祖国的西部,日出的时间比北京晚大约2时。因此两地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时间表”。 (板书:时间表)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时间表。(出示小兰和古丽所在学校的上课时间表) (1)鼓励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再与同伴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和对比,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发现,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 学生1:古丽上午10时上第一节课,第四节下课是13时35分。 学生2:上午11时35分小兰开始午休,古丽却刚刚做完眼保健操。 学生3:观察民族小学时间表,发现从上午第一节开始到午休结束,新疆民族小学每节课的上课与下课的时刻都比北京启明小学推迟2小时。 ……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时间表中要有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2.感受时间差。(出示:上午第二节课,小兰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她们看到的可能分别是右面哪个时刻?) (1)学生先小组内讨论,说说如何解决问题,介绍自己的想法。 (2)独立完成展示成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预设:第一步:分别在两个时间表中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北京:9:10~9:50,新疆:11:10~11:50。 第二步写出3个钟面所示的时刻:9:30,8:45 ,11:20。 对比发现:8:45不属于两个时间范畴里。 因此可以知道小兰看到的可能是第一个时刻,古丽看到的可能是第三个时刻。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明确借助时间轴解题的基本方法:先找出两个时间表中第二节课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了解时间段;再分析钟表上呈现的时刻;最后借助时间轴验证该时刻是否落在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段内。 3.补充时间表。(出示:小兰和古丽对话图和题目要求) (1)让学生读一读,理解意思后独立补充时间表。完成后可以先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组织集体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结果,并重点说一说自己思考、推算的过程。 预设:(1)北京启明小学第五节课上课时刻是13:00,经过40分就到了下课的时刻13:40。第五节课下课接着大课间就开始了,所以大课间开始的时刻也是13:40,经过1时,大课间就结束了,此刻是 14:40。大课间的结束时刻也是第六节课开始上课的时刻14:40,经过40分第六节课又要下课了,第六节课下课的时刻是15:20。 (2)新疆民族小学的第五节课的上课时刻是15:00,下课时刻是 15:40;第六节课的上课时刻是15:50,下课时刻是16:30;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16:30,结束的时刻是17:30。 (3)引导学生总结。在学生互相交流过程中,可提示学生要按时上学、放学,遵守时间等,逐步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课堂小结: 教师:制作作息时间表要先明确各段时间是否做固定的某件事情和做此事经过的时间,当形成一定的规律时,就可以制成作息时间表。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73“练一练”第1题。 (1)同学看图获取信息,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同学沟通,教师引导明确想法。 2.课件出示教科书P73“练一练”第2题。 (1)同学设计制作时间表。 (2)同学沟通,教师引导明确想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时间表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通过播放新疆的景象,引出时差概念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时间表获取信息 教学时,要鼓励有不同方法的学生,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师巡视并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1.如图是淘气星期六的活动安排表,回答问题。 (1)淘气写作业用了( )分。 (2)淘气上午做了1时20分的户外运动,请把时间表填写完整。 (3)这些时刻淘气在做什么,填在括号里。 9:50( ) 15:30( ) 2.填一填。 一路班车每天9:00发第一班,以后每隔1时30分发一班,最晚一班晚上9:00发出。这路班车每天共有( )个班次。
板书设计 时间表 活动安排: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针对一个时间表来获取信息,充分认识时间表后再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两张时间表,从中发现本质的联系,获取更多的信息,达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表中各个时间。培养学生有序看问题的习惯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不足之处:应该更多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并能利用好学生的兴趣点。 教学建议:(1)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2)练习教学坚持以同学为主体,让同学在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制表、评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提高素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