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知识无涯,进步无界!
Sheng ming bu xi,xue xi bu zhi zhi shi wu ya,jing bu wu jie!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学习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主要包括:一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二是解决起点为0和起点非0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这是本套教科书第三次出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数域扩大到了万以内,出现了有小括号的算式,并要求脱式计算。把解决问题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解决问题过程中,突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跟能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逐步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用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合理选择计算策略,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养成反思质疑、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捐书活动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运白菜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节余多少钱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4.里程表(一)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里程表(二)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6.练习二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策略:围绕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运算能力的提升。首先,强化加减法口诀的记忆,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其次,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此外,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不断进步。通过这一教学策略,期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运算,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捐书活动
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 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教学难点 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专门开设了“漂流书吧”阅读区,这里的书都是大家把自己看过的书捐献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的。这里有一份三、四年级各班同学捐书情况的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主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课题:捐书活动)(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学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学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学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教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学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 103多15,104 比109 少5,95 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学生2:可以估算。120+100+100=320,100+110+100=310三年级多。 学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学生4:110+100+90+8+4+5=317,100+100+90+3+9+8=310,也是三年级多。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预设: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看一看,估一估 教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教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 教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2.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算完一种方法的,继续尝试第二种方法。预设:四种方法 3.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再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重点讲解三位数连加的竖式计算。 教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教师引导:以个位为例: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学生模仿讲解。 5.检验结果 教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课堂小结: 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三位数连加可以口算,也可以先加前两个数,再加第三个数,或者把三个数一起加,但无论怎么加,它的计算方法和我们原来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一样的。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7例题第2问(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教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2.算一算,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多多少本? 学生口答。 教师提示:不管捐的书多少,希望大家都能认真读书,爱惜书籍。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三位数连加运算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激发学生爱心的情境,既揭示了课题,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心 让学生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课探究的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让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用估算验证计算结果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8页“练一练”第1-4题。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100+100+100=300(本) 118+104+95 18+4-5=17(本) =222+95 300+17=317(本) =317(本) 118+104+95=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教后反思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依靠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先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演练,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个活动的设计学生能全员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具有价值的。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运白菜
内容 教科书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连减的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菜园里忙着收白菜,淘气和笑笑也来帮忙啦。我们跟着淘气笑笑看一下白菜地里的数学问题吧! (出示主情境图) 请学生认真观察说出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1)两辆车一共能运多少棵白菜? (2)左边比右边多运多少棵? (3)右边比左边少运多少棵? (4)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前三个问题请学生口答列式方法并估算结果,重点解决“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这一问题)(板书:运白菜)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解决问题: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1)独立思考,算一算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看你有几种方法,并计算。 (2)小组交流算法。 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说出每种方法每一步的意义。展示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方法一: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再算第二 次运走后好剩多少棵。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下314棵白菜。 方法二:先算两辆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剩下多少棵。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下314棵白菜。 课堂小结: 连减运算可以用被减数先减第一个数再减第二个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数的和。 2.观察发现,改正错误(出示教科书P19例题第2问) (1)请全体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错误并改正。 预设:学生1:第一个小朋友错在第一步减数抄错了,256抄成了265。 学生2:第二个小朋友错在第二步把个位0减6当成6减0来算了。(2)小组讨论活动:在计算大数减法时应怎样避免出现错误?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抄写数时要认真,先检查一下有没有抄错数再开始计算;计算时加法不要忘记进位,减法不要忘记退位:计算之后要认真检查验算。总之,计算要认真、专注、细心,养成随时验算的好习惯。 3.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计算1000-372-210 (1)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先独立尝试计算并验算,得出结果后,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2)集体交流,共同探讨计算方法。 对于选择竖式计算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在计算中遇到连续退位时出现的错误,提醒学生多加注意。 (3)探究新的计算方法。 教师:计算减法时退位和连续退位容易让我们出错,谁能把这道题转化成不退位的减法呢? 在学生讨论尝试之后,课件呈现教材中提示的计算方法:把1000看成999+1,用999去减,得到结果再加上1即可。请没有想到这种方法的学生重新算一算,体会这种算法的优越性。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0“练一练”第1题。 学生根据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再全班汇报。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0“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不要忘记进位和退位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三位数连减运算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揭示了课题,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理清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明确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明确计算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0页“练一练”第3-5题。
板书设计 运白菜 850-256-280 850-(256+280) =594-280 =850-536 =314(棵)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教后反思 1.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 ⒉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3.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轻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1)
内容 教科书第2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体会解决同一问题 可以有多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留守儿童和工人们建设高楼大厦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2.你知道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最上面左边的情境图)) 教师总结: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二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亮亮的父母就是这些务工人员中的一员。那亮亮和奶奶在家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1)请学生认真观察说出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条件一:爸爸妈妈每月寄回800元。 条件二:奶奶每月领185元补贴。 条件三: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 教师总结:前两个条件是得到的钱,是收入,第三个条件是花的钱,叫支出。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八月剩下了多少元? 教师总结:剩下多少钱,我们也称为节余,所以也可以说是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板书:节余多少钱)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解决问题: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1)独立思考,算一算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要求: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方法一:先算每月收入共多少钱, 方法二:先用父母寄回的钱减去,再算剩下多少元。 花的钱,然后加上奶奶的收入。 列式计算: 方法一:800+185-735 方法二: 800-735+185 =985-735 =65+185 =250(元) =250(元) 答:剩下250元。 2.解决问题::九月结余了260元,十月结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1)说一说:从题目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条件一:九月结余了260元。 条件二:十月结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 问题:两个月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2)梳理信息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需要先算出十月节余了多少元。再算出一共结余多少元。 (3)独立思考,算一算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独立在完成,不会的画图试试。 (4)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要求: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5)全班分享交流 预设1:260-30+260,从左往右算,先算十月份节余多少钱,再加上九月份节余多少钱,得到的就是两个月一共节余多少钱。 预设2∶260+(260-30),先算括号里的,求的是十月节余的钱,再算括号外的,两个月一共结余多少元。 预设3:同学用了画图的方法,对用图上解说算式的意思。 引导学生,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 260表示什么?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都是先算260-30。 课堂小结: 教师:三位数加减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只有加减的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当解决较复杂的比多少的问题怎样做? 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来分析数量关系,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清晰明了,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2“练一练”第1题。 学生根据直观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数量关系,自主解答再全班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三位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揭示了课题,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对于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要及时鼓励 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提前准备同类型题目,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做一做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2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1) 800+185-735 800-735+185 =985-735 =65+185 =250(元) =250(元) 答:剩下250元。
教后反思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整节课学生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节余多少钱(2)
内容 教科书第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亮亮也和同学们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家时,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这时候小亮会想些什么 学生:奶奶太辛苦了,能买个洗衣机就好了。 教师:同学们都是好孩子,亮亮也会这样想的。(出示情境图) 教师:一个月节余的钱吗?(不够,洗衣机的价钱比节余的钱多) 所以亮亮想多节余几个月再去买。(板书:节余多少钱(2))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让学生分别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和结果,解释清楚自己是如何估算的。 (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同方法和结果,只要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至于哪个更接近准确结果,可以在解决完下一个问题后再来判定) 2.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借助画图、表格、列式等方式。 (2)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把侧重点放在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各自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上,不要过分强求算式的规范。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4)与估算结果作比较,判断哪个更接近准确结果。 课堂小结: 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画直观图理解数量关系更容易。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3“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汇报。集引导明确数量关系及计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3“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汇报。集引导明确数量关系及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继续探索了三位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揭示了课题,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三种方法,如果学生没有全部想到,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或直接介绍给学生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3页“练一练”第6题。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2) 225+225=450(元) 580-225=355(元) 450+225=675(元) 355-225=130(元) 675元>580元 130元<225元 答:三个月就够了。 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洗衣机。。
教后反思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所有的方法,只要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即可。计算出准确结果后,我要求同学们再和估算结果来比较,看哪个估算结果更准确。并提醒学生估算在实际生活中会经常用到,估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不足之处是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小组分工方法进行了评议,花费了一定的教学时间,缩短学生了数学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时间,因此小组合作能力的培训可以放在课后开展。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5课时 里程表(一)
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里程表,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从里程表里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国庆节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游?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淘气和爸爸妈妈一起乘火车去了首都北京游玩,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板书:里程表(一)) (1)谁来说说从里程表中指导了什么数学信息? (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不要在这个地方浪费时间)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1)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弄清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能一段路程。 (2)你还会用其他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试着画一画后,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重点看学生的线段图。 教师:说一说线段图与行车路线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相同点是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不同点是淘气画图是 “线段”并改变了方向。 (3)独立思考,算一算 学生独立试画,画完后和同桌说一说每部分表示的意义;学生独立计算:277-146=131(千米)。 (4)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说清楚每个数量在图中表示的是哪能一段路程。 3.迁移练习: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1)学生结合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上找一找、画一画、再进行计算。(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想法。689-146=543(千米) 4.你还会求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让学生自己画图,并列式解决问题。 预设:有同学列出算式:813-689。 教师:你知道他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1)学生对照里程表,在路线图中找一找,再画一画。 (2)说一说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 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两个数量分别表示哪一段路程以及相减后得到的是哪段路程。 课堂小结: 1.解决根据里程表提出的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2.求起点为0的两站(或两个点)里程的实际问题,用较长的里程减去较短的里程。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5“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读表获取信息,先画一画,理解数量关系,在自主解答,最后全班汇报。 四、课堂总结 教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用什么方法来帮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你还学到了什么? 学生: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简洁明了,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弄清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揭示了课题,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画图更直观,降低解题难度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借助画图分析行程问题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
板书设计 里程表(一) 保定到石家庄:277-146=131(千米) 保定到郑州:689-146=543(千米)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里程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辅助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包含关系和差值关系。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尝试,学生初步学会了把路线图变成线段图来理解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行程问题打下了基础。用线段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数学中两个量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但学生总是以自己的习惯,直接看出结果,而不愿去体会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没让学生体会这种方法的重要性,是这节课的不足,今后教学中需注意改讲。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6课时 里程表(二)
内容 教科书第2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交流:我们昨天是怎样学习“火车里程表”这节课的? 2.谈话:今天早上老师是坐出租车来学校的。同学们平时坐出租车吗?哪位同学能说一下是怎样付费的? 3.导入新课: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淘气认真记录了叔叔每天收车时的里程表的读数,这节课我们跟着淘气一起解决汽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板书:里程表(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问题情境和汽车里程表) 独立读题,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想法。 预设: 学生1:随着天数增加,里程表中的数越来越大。 学生2:星期一行驶了160千米。 学生3: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应该包含之前的35千米。 2.观察线段图,理解题意。(出示淘气根据题意画出的线段图) (1)学生先自己观察理解。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对线段图的理解。 (3)集体交流,理解线段图。 帮助学生理解线段图的含义,重点解释图中35千米是什么意思﹐星期一的160千米包括哪两个数据?线段图的起点是几?表示什么意思? (4)画一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模仿着画一画直观图。 (5)总结概括。 教师:汽车里程表与火车里程表数据的不同之处?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 指名学生借助线段图来理解汽车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含义。 教师: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3.解决问题: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 (1)学生独立思考,不会的画图试试。 (2)请学生上台板演并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预设:大部分学生用了第一种方法。 (3)介绍第二种解法,引导学生理解解题过程。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里程表”,有什么新的想法、新的思考?还能提出哪些新的问题? 课堂小结: 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三、当堂训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7“练一练”第1题。 学生读表获取信息,先画一画,理解数量关系,在自主解答,最后全班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汽车里程表的相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揭示了课题,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画图更直观,降低解题难度 对计算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计算错误的同学,帮助其找出原因 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2-4题。
板书设计 里程标(二) 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千米) 955-745=210(千米)
教后反思 开始先让学生回忆了学习火车里程表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然后迁移到里程表及电表的相关计算,学生容易接受。 本节课依然是通过画直观图的方式理解题意。因为学生在生活中较少遇到这种事情,缺乏经验,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是学生理解能力有差异,所以教学中,有的学生在讲解后一下子就明白了,但也有人不太懂,尤其在画图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明白题意,却不会画,表达能力差,因此还要加强练习。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练习二
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
教学难点 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学生1: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的连加时可以用一个竖式计算,计 算的时候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若出现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学生2:三位数连减运算:计算连减算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 再减去第三个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学生3: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 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4:根据里程表的读数解决问题时,要弄清楚里程表的读数表 示的意义,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5:根据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 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教师: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应的练习。(板书:练习二)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课件出示) (1)引导观察左面的线段图,说说你读到的数学信息? (2)全班思考分别找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4)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右边图中的问题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计算第一行题目(三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2)教师订正讲解。 (3)独立完成第二行题目。 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课件出示) (1)想一想:怎样比较走哪条路近? (2)分别找学生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走学校和电影院到运动场以及走超市和银行到运动场。分别计算在比较大小。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教师订正讲解。 430+280+270=980(米) 410+460+290=1160(米) 980<1160 所以走学校和电影院到运动场路近。 近了:1160-980=180(米) 4.完成教材练习二第7题。(课件出示)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解决第一小问。 (3)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理清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安多—那曲”:820-694=126(千米) “那曲—当雄”:978-820=158(千米) “当雄—拉萨”:1142-978=164(千米) (4)第二小问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两个数量分别表示哪一段路程以及相减后得到的是哪段路程。 “1142”是“格尔木—拉萨”的里程,“820”是“格尔木—那曲”的里程,从图中会发现“1142-820”是指拉萨与那曲之间的里程。 (5)自己提问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自己画图,并列式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根据路线图计算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近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8“练习二”第4题。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清数量关系。(2)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请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教科书P28“练习二”第5题。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题意,清数量关系。(2)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请学生板书。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与同桌相互交流后,教师答疑。 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画图更直观,降低解题难度 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习二”第6题、第8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二 三位数的加减运算:(1)三位数连加运算 (2)三位数连减运算 (3)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应用:(1)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 (2)起点非0的里程问题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想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尝试,学生初步学会了把路线图变成线段图来理解的方法。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容易抄错数,做题习惯需要多加提醒与培养。学生通过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需提高,不够熟练。 教学建议:连加计算可以逐步脱式计算,也可以三个数摆在一起列竖式直接计算出结果;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要求学生逐步脱式计算。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另外,提醒学生要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