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知识无涯,进步无界!
Sheng ming bu xi,xue xi bu zhi zhi shi wu ya,jing bu wu jie!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
(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数与代数,包含认识小数、混合运算、年月日和乘除法;二是图形与几何,包含观察物体和长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的回顾交流板块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对本学期各领域的主要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和整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整理复习的成果和收获与同伴交流,彼此相互学习。教材的练习板块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编排相应的巩固练习题,其中包括基础题变式题和知识综合运用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本学期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 1.提高计算能力,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3.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各种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独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发展初步的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数与代数(1)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数与代数(2)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数与代数(3)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图形与几何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本单元教学策略: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基础概念。通过例题讲解,加深理解。组织练习,提高运算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复习,总结规律。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加强师生互动,确保复习效果。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内容 教科书第92、94、9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应用能力。 2.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运算顺序、计算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到了哪些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预设: 学生1: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除加、 除减的混合运算,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学生2: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3: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板书:数与代数(1))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复习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P92页第4题。 ①学生根据复习内容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流订正,说明计算顺序。 预设: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先算小括号里的124-62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先算除法72÷8 教师追问:1000-582-104有更简单的算法吗? 预设:把1000看成999+1,用999去减,得到结果再加上1。 (2)三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 ①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上面两道加减法并验算,得出结果后,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②集体交流,共同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计算中遇到连续退位时出现的错误,提醒学生多加注意。 教师提问:进行竖式计算时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相加时,从个位数加起,哪一位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相减不要忘记减去退位数。 (3)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95页第1题。 ①学生仔细读图后独立列式解决 ②集体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 预设:左上题:190+30-140=80(厘米) 右上题:6×3+2=20(只) 左下题80-9×6=26(米) 右下题:350+420-190=580(盆)。 教师提问:第一幅图还有其他思路吗? 学生:我先算出窗户与门重叠部分的高度,再用门的高度减去这部分的高度,我的列式是190-(140-30)=80(厘米)。 3.复习里程表问题 课件出示:P96第13题情境图以及前两问。 (1)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数学信息。 (2)先让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理清数量关系再独立列式计算。 预设:南京到无锡的里程是175千米,无锡到上海的里程是126千米,两者相加,即南京到上海的里程,列式是175+126=301(千米)。 (3)第二小问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解题思路,再独立列式计算。 预设:通过在图上画一画可知,郑州到南京的里程697千米减去郑州到徐州的路程349千米,就是徐州到南京的里程,即697-349=348(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求起点为0的两站(或两个点)之间的里程的实际问题,用较长的里程减去较短的里程。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下汽车里程表中的里程问题怎么计算? 学生: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读数-前一天里程表读数。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第10题。 (1)学生读图后独立列式解答。 (2)集体交流,阐述解题思路和过程。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人数和注射器的关系? 学生:每人用1个一次性注射器,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就至少需要用多少个一次性注射器。 教师:那应该怎么求呢? 学生:只需要求出三个年级的总人数即可,用加法计算。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6第11题。 (1)学生读图后独立列式解答。 (2)集体交流,阐述解题思路和过程。 预设:先用24÷6求出一瓶果汁的价格,再用6元减去即可。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对于想到简便算法的学生给予肯定 第二种思路不好理解,不要求全班掌握,对于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应给予肯定 借助画图更容易理清数量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6页第12题和第14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1)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知识梳理比较全面详细,各个知识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到位。学生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解决问题,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欠缺。 教学建议: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引导学生可采用“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步骤进行。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内容 教科书第92、94、95、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及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独立思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口算除法以及竖式乘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预设: 学生1:整十、整百乘或者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生2: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把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几,再乘或者除以一位数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得到结果。 学生3:我掌握了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要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学生4:我知道了0乘任何数都得0。 学生5:我知道了连乘运算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板书:数与代数(2))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复习口算乘除法 (1)整十、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00×5= 160÷2= 400÷8= 60×9= 学生独立计算后,全班订正答案。 (2)借助点子图和小棒理解算理 课件出示:P94页第5题。 ①学生独立圈一圈,算一算。 ②全班交流反馈,说明计算过程与方法。 预设: 教师问:11×5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我先圈10列,10×5=50,还剩1列, 50+5=55。 ③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94页第3题。 学生按开火车的方式,每人口算一个。 2.复习竖式乘法 (1)竖式乘法 (出示:75×3= 102×5= 612×2= 540×8= ) 4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练习,最后全班反馈订正。 教师提问:列竖式计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1:乘数中间有0的竖式,如果有进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学生2: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注意不要忘记积的末尾要添上0。 学生3:计算进位的乘法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2)连乘计算 课件出示:P97页第16题。 (1)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反馈,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预设: 学生1:我先用每层放书的本数乘每个书架的层数,求出每个书架放书的本数,再乘书架的个数,求出一共有书的本数。列式是40×4×4=640(本)。 学生2:我用4乘4,求出4个书架共有多少层,再乘40,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列式是4×4×40=640(本)。 3.综合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P92页第7题。 (1)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并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 预设:求应找回的钱数,用付出的钱数减去买篮球的总钱数。 (2)然后选择合适方法列式计算。 预设:因此先要求出篮球的总钱数是45×4元,再用200元减去,列式是200-45×4=20(元)。 (3)让学生寻找200-45×4在生活中的原型,多角度理解这个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师要鼓励学生举手回答。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5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连线。 (2)集体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2.某市的新能源汽车站投人使用,周六有135辆汽车充电,周日充电的汽车数量是周六的3倍,周日比周六多多少辆汽车? (1)学生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反馈,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想到不同算法的学生给予肯定 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无用信息 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2页第3题、P96页第13(3)题和第97页第18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2)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习题要让学生先做,并发挥小组互帮互教的作用。另外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温习,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地评价。 不足之处:总复习的课时较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但整节课节奏太快,部分学生有些吃力。 教学建议:明确复习目的,提高温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温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数与代数(3)
内容 教科书第92、95、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年、月、日及24时记时法的有关知识,推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正确进行计算简单小数加减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构建小数知识体系,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 预设: 学生1: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学生2: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学生3:我知道计算经过时间:终止时刻-起始时刻=经过时间 学生4:中午12时以后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要在钟面显示的时刻上加12。 …… 教师:我们还学习了小数,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1:我知道了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 学生2:我知道了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 学生3:我掌握了比较小数大小。①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②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第一位,小数点后第一位上的数大旳就大。③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第二位,以此类推。 学生4:我会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以及减去退位数。 学生5:我会把几元几角几分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板书:数与代数(3))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复习年、月、日 (1)整理和展示年月日的知识图 教师:上节课老师布置让学生自己回顾并整理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请同学们积极展示。 (2)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97页第17题。 ①学生仔细观察图后,独立完成第一问。 预设:我先在表中找出笑笑写作业的时间是9:00~9:30,因此她用了30分。 ②学生先小组内讨论,说说如何解决问题二和三,介绍自己的想法。 ③独立完成计算后,全班交流展示成果,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预设: 学生1:10:30在“义务劳动:10:00~11:00”时间段,连第三幅图;15:10在“做游戏:14:00~15:30”时间段,连第一幅图;11:45在“吃午饭:11:30~12:00”时间段,连第二幅图 学生2:已知笑笑开始读书的时间是16:10,读书时长是40分,用开始时间加上经过时长,16时10分+40分=16时50分,得到读书结束时是16:50。 2.复习小数的认识 (1)小数的意义和比较大小 课件出示:P92页第1题。 ①接龙的方式请同学说一说每个小数表示的意义。 预设:2.50元表示2元5角。 3.00元表示3元。 2.80元表示2元8角。 3.05米表示3米5厘米。 5.55米表示5米5分米5厘米。 ②请学生独立将前三种文具的价格排序后全班交流反馈。 预设: 学生:因为2.50元是2元5角,2.80元是2元8角,都小于3元,且2元5角小于2元8角,因此2.50元<2.80元<3.00元。 课堂小结: 教师:小数怎样比较大小? 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它们的小数部分。 (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课件出示:P92页第6题。 四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全班交流展示。 预设:分别是4.9 14.4 5.1 52.5 教师提问:小数竖式计算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小数点对齐,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或者减去退位数。 教师提问:小数竖式计算与整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7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交流,说一说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5第7题。 学生独立连线后,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答案合理要予以肯 定 借助元角分理解小数的意义 鼓励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对小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95页第第8题和第9题。 2.课本第97页第15题。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3)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自己回顾梳理年、月、日及小数的认识,教师进行补充完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再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了这部分知识。 不足之处: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年月日的认识只是复习,练习太少。 教学建议:教师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另外复习之后要接着进行对应练习。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图形与几何
内容 教科书第93、9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画面不同,根据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巩固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复习整本书“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这学期“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我们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预设: 学生1: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 学生2: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每次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学生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学生4: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学生5:计算多边形周长时,就是求各边的长度总和。 ……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板书:图形与几何)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复习观察物体 (1)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三个面和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出示一个每面写有数字大长方体纸盒)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一看,并与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预设: 学生1:我看到了数字5和6。 学生2: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物体,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学生3: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2)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课件出示:P98页第1题。 ①学生仔细观察,先明确机灵狗所站的四个位置,再独立判断。 ②全班交流展示。 2.复习周长 (1)周长的含义 教师:老师还带来了树叶和硬币,谁能说一说这两个物品的周长?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学生分别介绍它们的周长,并举例说明身边的常见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2)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巩固思考: 教师:你能想办法测出它们的周长吗? 预设: 学生1:用线绕它一周,再测量线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学生2:用软尺绕它一周也可以测出它的周长。 ②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98第2题 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计算,最后汇报交流。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像1元硬币和树叶这种图形,不能直接用直尺测量,可以用软尺或绳子绳绕它一周,再测量绳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像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这种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测量每边的长度,再把边长合起来就是它们的周长。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8第3题。 (1)引导学生独立尝试借助画图找到不同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 (2)集体交流,阐述各自的想法。 预设: 学生1:我把长边靠墙围,篱笆周长是2个宽+1个长,是11米。 学生2:我把宽边靠墙,篱笆的周长是2个长+1个宽,是13米。 教师追问:怎样围最省材料? 预设:把最长的那条边靠墙,最节省材料。 2.课件出示教科书P98第5题。 (1)学生独立列式求出第一小问,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预设:长方形周长:(7+4)×2=22(厘米) 正方形周长:4×4=16(厘米) (2)第二小问学生先动手拼一拼或者画一画,有了思路再计算。 (3)集体交流,阐述各自的想法。 预设: 学生1:我是先画图,得出长7+4=11(厘米),(11+4)×2=30(厘米)。学生2:我是画了草图,列式22+16-4×2=30(厘米)。 学生3:我是画图,列式22+4×2=30(厘米)。 教师追问:当它们拼接后,周长为什么反而变小? 学生:拼在一起,它们就少了这两条宽边。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点,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复习相关知识后,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巩固 答案合理要予以肯 定 教师可以用课件动态演示拼接过程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98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复习相关知识后,及时有针对性的巩固,随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另外我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解疑,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复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课堂有的同学在需要观察物体的左边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换到右边就要想一段时间才能说出自己看到了什么,方位感不强。 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不能因为观察物体就指导学生观察,应在每一个知识内容渗透观察事物的本质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