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知识无涯,进步无界!
Sheng ming bu xi,xue xi bu zhi zhi shi wu ya,jing bu wu jie!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乘法》(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备课分类 新教师 后优教师 优秀或老教师
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二是连乘运算,三是运用乘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一次学习乘法的竖式,理解竖式每一步所表达的实际含义、竖式的书写方式以及进位情况,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教材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另外有意识地呈现了通过画图方式呈现、筛选有用信息,进而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内容,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能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能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 课时数 练习数 辅导时间
1.蚂蚁做操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去游乐园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乘火车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去奶奶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5.0×5=?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6.买矿泉水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7.练习五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单元教学策略 本单元重点掌握乘法口诀与运算技巧。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概念,强化口诀记忆。注重练习,设计多样化题目,如填空、选择、计算等,以巩固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与应用能力。教师需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反馈,确保学生掌握乘法运算技巧。
二、个人备课情况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1课时 蚂蚁做操
内容 教科书第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乘法运算每一步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为了增强体质,同学们每天上午的大课间都会到操场排队做操。小蚂蚁们很勤劳,它们也出来做操啦!你瞧,它们站得多整齐。同学们在做操时,是不是应该向它们学习呢?(板书:蚂蚁做操) 教师:请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每行有12只小蚂蚁,有4行。 教师:你能根据找到的信息提一个乘法问题吗? 学生: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尝试口算。 (2)给学生提供12×4的点子图,让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并与你的同桌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动手圈一圈,尝试独立解答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计算过程。 (3)全班交流展示,反馈问题。 教师:你是怎么圈的 又是怎样算的? 预设: 学生1:把小蚂蚁横着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6×4=24(只),另一份是24+24=48(只)或24×2=48(只)。 学生2∶把小蚂蚁竖着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12×2=24(只),另一份是:24×2=48(只)。 学生3:分成两部分计算,先算10×4=40(只),再算2×4=8(只),最后算40+8=48(只)。 学生4:把点子图分成6份,先算2×4=8(只), 再算8×6=48(只)。 2.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并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 预设:方法一:用加法竖式计算。 方法二:完整呈现计算过程的竖式。 方法三:简写后的一般的竖式。 教师:请同学们对应点子图和表格想一想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学生:第一步,4乘2结果是8个点,所以8写在个位上; 第二步,4个十是40个点,写的时候相同数位对齐; 第三步,再把8和40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得48。 (3)教师板演,学生认真观察书写顺序,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及书写格式,体会乘法竖式与点子图、列表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掌握竖式的简写形式。 8写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4写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 合起来是48。 (4)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独立计算“34×2”。 教师:在书写乘法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在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开始算?乘积怎样写?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书写回答。 3.迁移练习:出示213×3= (1)学生根据上一题的方法,尝试独立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2)全班交流各种算法,重点说一说竖式计算每一步的含义。 课堂小结: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所得的积就和哪一位对齐。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3“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展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53“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展示。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点题 对用加法竖式的要引导学生尝试列出乘法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3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蚂蚁做操 12×4=48(只) 答:一共有48只小蚂蚁
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竖式,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竖式计算的计算过程和计算道理。同时去比较了口算、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列表、用竖式计算等多种计算方法,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这些方法看起来好像不同,但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这样就沟通了不同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反思这节课,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自己要少说些让学生多做。(2)设计教学环节还要再加强,过渡语要精炼,指向性要明确。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2课时 去游乐园
内容 教科书第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竖式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揭示课题:去游乐园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竖式中圈出来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请你在点子图中圈一圈。 2.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你喜欢玩哪些项目呢? 预设:喜欢,玩旋转木马,海盗船,太空船,电动火车等等。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研究这里面的数学。(出示游乐场情境图) 教师:请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去游乐园) 学生1:我了解到太空船每人需要12元,电动火车每人6元。 学生2:淘气算出了2人坐太空船需要24元。 学生3:笑笑想知道3人、4人、5人坐太空船,分别需要多少元? (出示淘气的三个竖式) 教师:淘气是这样算的,他做得对吗?不对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前两个都对了,第三个涉及进位,应该是不对的。 教师: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讨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竖式方法 (出示问题: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思考过程。 预设:12×5 (2)全班交流展示,反馈问题。 预设:方法一:用数的组成口算。10×5=50,2×5=10,50+10=60 方法二:用表格 方法三:用竖式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向十位进1? 学生: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 2.解决问题:13人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 (1)学生先尝试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然后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算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思考过程。呈现学生的竖式,结合具体的情境解释每一步的实际意义。 (3)解决“14人、15人、16人分别需要多少钱”,学生先尝试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集体交流反馈。 教师:个位上满二十、三十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学生;向十位进2、进3。 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位,逐步明确“个位上满几十,就向十位上进几”同样要提醒学生做好标记,十位乘完后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数。 3.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用竖式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要强调“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乘法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个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5“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展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55“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展示。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点题 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口算的可以尝试用竖式计算;运用竖式的,可以用口算验证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5页“练一练”第2题、第3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12×5=60(元) 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1)学生在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后,应用这一已有知识探索出进位的计算方法相对容易。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的展开时,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计算的方法。在本节课上,除个别学生外,其他学生都掌握了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发现,同时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我没有反思这些学生为什么会错,一些学生当然是因为粗心做错,而有些学生对于算理还是有些模糊。在全班反馈中我没有抓住学生的错误进一步反问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只是一味地让别的同学来帮助他正确解决。在单独辅导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询问其错误的原因。 教学建议: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的同时,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原有的错误为什么是错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关注这种错误,从而真正理解算理。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3课时 乘火车
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乘法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竖式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时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火车上的数学问题。 (出示火车情境图) 教师:请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乘火车)举手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尝试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1:每节卧铺车厢可坐72人,5节可乘多少人? 预设2:每节硬座车厢可坐118人,7节可乘多少人? 预设3: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预设4:哪种车厢乘坐的人多?多多少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方法 (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1)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预设:列式:72×5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预设:方法一:用数的组成口算。 70×5=350 2×5=10 350+10=360 方法二:用表格 方法三:用竖式 教师:你能说一下进位过程吗? 学生:个位上的数积是10,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7表示7个十,乘5等于35个十,也就是350,所以向百位进3。 2.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方法 (出示问题: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再与同伴说说自己是如何算的。 预设:列式:118×7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各自的想法。 预设1:我把118分成100、10、8,然后分别和7相乘,最后将三个和相加。100×7=700 10×7=70 8×7=56 700+70+56=826 预设2: 课堂小结: 教师: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1:书写格式的问题:下面的乘数(一位数)要与上面另一个乘数的个位对齐。 预设2:计算顺序的问题:要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等。 三、当堂训练 1.本节例题中,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展示。 注意提醒此题是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360+826=1186(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57“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展示。 注意:通过竖式计算,比较一次进位和连续进位的区别与联系。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3.课件出示教科书P57“练一练”第5题。 学生观察图后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展示。 教师提示:买10张学生票赠送1张成人票,每个班的人数都到10人,所以送两张成人票,不用买成人票,只需要计算29张学生票的价钱。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索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点题 只要合理都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看教科书上呈现的口算过程,然后再算一算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第3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乘火车 72×5=360(人) 118×7=826(人) 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教后反思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多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练习中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4课时 去奶奶家
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计算小达人。 (1)口算。 4×23= 2×12 = 900×7= 328+202= 121×4= 25×3= 60×8= 760 -350 = (2)竖用式计算。 14×6= 162×7= 35×6= 2.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周末去爷爷奶奶家玩了吗? 学生大部分都说去了。 教师:晚辈常回家看看就是孝敬长辈哦!上个周末淘气跟父母一起回家看奶奶了。(出示情境图) 教师:请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情境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去奶奶家)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再请同学举手回答。 预设:学生1:淘气去奶奶家先乘了火车,以后又乘了汽车。 学生2:我知道图中黑白相间的路线表示的是火车路线;红色的路线表示的是汽车路线。 学生3:淘气乘的火车每时行115千米,他乘了4时;淘气乘的汽车每时行45千米,他乘了2时。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教材上的三幅图) 教师:三幅图是三个同学依据这幅情境图画出来的,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并说一说,每幅图分别是如何表示淘气的行驶路线的? 预设: 学生1:第一幅图根据淘气家到奶奶家经过的站点,画出相应的路线图 学生2:第二幅图标出各段所需时间,可以知道淘气家到奶奶家所需要的时间。 学生3:第三幅图画的线段图,时间和地点都有。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你比较喜爱哪幅图,并谈谈喜爱的原由。 预设: 学生1:我喜爱第三幅图,由于这幅图比较简短,不仅画起来方便,并且也便于查看。 学生2:我也喜爱第三幅图,由于这幅图中的信息比较全面,并且最容易看出题目中的数目关系。 2.画一画,标一标。 (出示: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地点?在图中标出来) (1)学生试试独立达成。 (2)集体交流,展现各自在图中所标明的地点,并说明自己如何确立这个地点的。提示:淘气乘4时火车,因此2时刑事法人位置大约是淘气家到新站路程的一半。 预设: 学生1:我是直接用眼睛进行估测的,大概在淘气乘火车总行程一半的地点。 学生2:我先测量出乘火车总行程线段的长度又取了其中的一半。 学生3:我数的黑白格然后数出其中一半。 3.算一算。 (出示问题:你能算出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吗?试一试。) (1)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学生:先求出淘气家到奶奶家的路程,即火车的行驶的路程,列式是115×4=460(千米);再求出从新站到奶奶家的路程,即汽车行驶的路程,列式是45×2=90(千米),所以总路程就是460+90=550(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解决刚才的问题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学生:解决问题时要明确题意,画图表示更容易理解。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读图学获取数学信息,并用画图的方式帮助理解数量关系,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展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练一练”第3题。 学生观察图后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展示。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交流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画,进一步感觉数目间的关系,教师可巡视指导 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9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答: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550千米。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明白,两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不一样,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去作图和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好一点儿的学生能够掌握画图的技巧以及能够标注各部分所需要的要点。但对学习稍微有点儿困难的学生,作图是难点,很难画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所以我只能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解题,那就是路程等于速度乘时间这一公式来入手,指导学生认清什么是路程,什么是速度,然后根据公式来计算。这一方法虽然有些教条化,但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5课时 0×5=?
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发现0乘任何数都得0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惊奇,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 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让我们一起来猜数字谜语吧! 谜语:像个蛋,不是蛋,说它圆,不太圆,说它没有它又有,猜一数字。 学生:0。 教师:是的,哪位同学能知道“0”表示的含义?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以前学习的与0有关的运算呢? 预设:0表示什么都没有、起点,0还可以用来占位,在运算中加减0都得原来的数。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对,接下来请同学接龙口算。 (出示口算题) 0+23= 91+0 = 20-0= 110+0= 0+75= 533-0= 40+0= 621+0= 32-0= 0×5= 预设:前9道都得0,最后一道题同学猜测0×5=0。 教师:最后一位同学回答的是否正确呢?你想知道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0×5=?)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0×5=? (1)课件出示情境:5个盘子,每个盘子放3个桃子。 教师:一共有几个桃子?请同学们分别用加法和乘法计算。 学生1:5个3相加,即3+3+3+3+3=15(个)。 学生2:求5个3是多少,列式是3×5=15(个)。 (2)课件出示情境:5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是空的。 教师:这时每个盘子里还有多少个桃子?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 学生1:5个0相加,0+0+0+0+0=0(个)。 学生2:0×5=0(个)。 学生3:还可以根据规律思考。3×5=15,2×5=10,1×5=5。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依次减少1,积就相应地依次减少5,所以0×5=0。 (3)巩固应用。 123×0= 50×0= 8×0= 课堂小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2.探讨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 (1)出示上面四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口算出结果,并在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各自的算法。要让学生依次说说每道题的口算方法和过程。 学生1:对于“240×2=”,200×2=400,40×2=80,400+80=480。 学生2:对于“203×3=”,200×3=600,3×3=9,600+9=609。 …… (3)让学生用竖式再来算一算240×2 和130×5。 先独立计算再交流展示反馈结果。 学生展示: 教师:先用24乘2,表示24个十乘2是48个十,也就是480,所以要在48后面再添上一个0,从而发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可以有简便的计算方法。 出示: 注意不要忘记积的末尾要添上0。 课堂小结: 教师: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3.探讨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 先独立计算203×3 和208×7再交流展示反馈结果。 预设: 教师:为什么有时乘积中间有0,有时乘积中间没有0? 学生:两个算式一个进位,一个不进位。第一个算式个位没有满十,所以十位上3×0得0;第二个算式个位满五十,向十位进5,十位7×0得0,加上5得5。 课堂小结: 教师:乘数中间有0乘法计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乘数中间有0的竖式,如果有进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4.出示教材第3小问: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感受有0的计算特点,然后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得原数,0减任何数得原数。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自己举例,然后举手回答,合理即可。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后,全班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教科书P61“练一练”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后运用末尾有0的乘法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展示。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要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学生尝试列出乘法算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设疑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让学生感受0的意义 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再次感受0乘任何数都得0的算理,、注意低位有进位时该如何处理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1页“练一练”第2题和第4题。
板书设计 0×5=? 0+0+0+0+0=0 0×5=0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的意义”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探索,从而发现“O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不足之处:课堂教学的设计虽然关注学生到已有的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但是学生合作交流时间比较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后续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多让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才会对结论更理解,印象更深。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6课时 买矿泉书
内容 教科书第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教师: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张老师去给同学们购买一些矿泉水。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学生1:矿泉水每箱有24瓶,2箱矿泉水共有多少瓶? 学生2: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一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 学生3: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数学问题。(板书:买矿泉书)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 (出示:估一估,150元够吗?) (1)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行估算,然后与同伴说说自己是如何估算的。 (2)集体交流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师: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 学生1:我把每箱瓶数往大估,25×2=50(瓶),每瓶3元,50乘3得到,需要150元,实际150元就够了。 学生2: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120比150少,所以够买。 学生3:一箱24瓶,每瓶3元,那么24×3=72(元),把72看成70,一箱矿泉水大约需要70元,再用70×2=140(元)两箱就大约140 元,140 比 150少,所以够买。 学生4:把24瓶估成30瓶,那么两箱就大约有30×2=60(瓶),每瓶3元,就大约需要60×3=180(元),180比150大,所以不够。 …… 2.探索连乘的计算方法 教师:有的同学算的够,有些同学算的不够,那我们具体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1)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后在同伴间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组织集体交流,展示各种方法。 教师: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预设: 学生1:我先用24×2=48(瓶),算出两箱一共有48瓶,每瓶3元,再用48×3=144 (元),算出两箱要花144元。 学生2:我先用3×24=72(元),算出一箱需要72元,买两箱就是2×72=144(元)。 学生3:我列的是综合算式:24×2×3或者24×3×2。 教师:综合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运算的?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3:我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24×2×3先算24×2求出两箱一共48瓶。再乘3算出两箱一共要花144元。24×3×2,先算.24×3求出一箱72元,再乘2,求出两箱144元。 课堂小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结果都是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所以三个数相乘的顺序不同,但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是的,连乘运算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运用连乘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教材例题中的三幅图) (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后说一说图上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预设: 学生1:第一幅图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3层,每层能放35本书,求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学生2:第二幅图的积木有4层,每层有2行,有12列,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学生3:第三幅图显示鸡有45只,鸭的只数是鸡的5倍,鸭的只数是鸭的2倍。鹅有多少只? (2)独立尝试解答。 (3)集体交流订正。 要求:每一题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交流时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思,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预设:问题一:35×3×2 3×2×35 =105×2 =6×35 =210(本) =210(本) 先算出一个书柜可以放105本书 先算出两个书柜一共有6层 问题二:4×12×2 12×2×4 =48×2 =24×4 =96(块) =96(块) 先算前排有多少个 先算一层有多少个 问题三:45×5×2 45×(5×2) =225×2 =45×10 =450(只) =450(只) 可以先求鸭的只数 先算鹅的只数是鸡的多少倍 (4)知识延伸,寻找生活中可以用连乘法来解决的问题。 举例:班级里有4个小队,每个小队有2行,每行有6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先估一估、再算一算,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明确数量关系和列式方法,合理即可。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一练”第2题。 (1)学生独立解答,组内交流。 (2)集体订正,教师引导明确计算方法。 3.课件出示教科书P63“练一练”第3题。 全班齐练,集体交流,明确运算顺序。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连乘运算,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点题 学生想法只要合理,就应给予肯定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但只要求学生会用一种解法即可 要求学生叙述完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题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回顾反思的能力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3页“练一练”第4题。
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先求一箱矿泉水多少元 先求2箱矿泉水多少瓶 24×3×2 24×2×3 =72×2 =48×3 =144(元) =144(元) 答:共花了144元。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多样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不足之处:本节课以做大量练习题为基础,练习算法,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做题方法,没有真正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教学建议:重视学生的能力和参与感,多引导学生去做去说,解说做题思路和算式的实际意义。多鼓励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发散思维,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
课题 第7课时 练习五
内容 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理解并掌握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4.能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学生1:我掌握了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要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学生2:我知道了0乘任何数都得0。 学生3:我知道了连乘运算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师:这些知识,你是真的掌握了吗?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板书:练习五)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第一部分:理解算理和乘法的计算(第1-8题)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题。(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动手圈一圈,算一算,并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反馈,指名学生说一说圈与算的过程。 教师举例:我们可以根据算式先圈出6个5是30,再圈出6个十是60,合起来就是90。我们圈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口算乘法的过程。 学生:对于24×4,我是先圈出4个20是80,在圈出4个4,是16,合起来是96。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2题。(课件出示) 学生先独立计算和同桌说一说计算过程,最后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比较第1题和第2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都是分别去乘几个十或几个一。 课堂小结: 圈一圈、算一算和表格算乘法都是帮助我们理解多位数乘法的计算过程,分别用几个一或几个十去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课件出示) (1)引导观察上面的情境图说一说第一副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预设: 学生1:有3组小鸡,每组有4行,每行有5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2:有3组小鸡,每组有5列,每列有4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3:左边有4行小鸭,每行有5只,右边还有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鸭? (2)学生独立计算。 (3)集体交流展示,并说出计算的方法、过程。 预设:小鸡:5×4×3=60(只) 小鸭:5×4+3=23(只) 5×3×4=60(只) 4.完成教材练习五第6题。(课件出示) (1)学生判断对错改正过来。 (2)集体交流展示,说明错误原因,反馈正确结果。 预设: 第一个题:“2”忘记进位,积是624。 第二个题:直接加进位“2”,忘记乘了,积是540。 第三个题:“0”忘记移下来,积是600。 第四个题:第一步的“×4”,没有照写,算式应为: 8×3×4 =24×4 =96 5.完成教材练习五第7题。(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先进行计算,再进行大小比较。 (2)全班交流反馈。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 学生: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积要大一些。 第二部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9-14题)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0题。(课件出示) (1)结合情境图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数学信息及题意。 教师提问:想一想5名教师和88名同学分别对应题中哪些数量? 学生:5名教师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88名同学要买学生票,每张5元。 (2)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3)全班交流订正讲解。 预设:88×5=440(元),440+5×8=480(元),480<500,够了,实际花了480元。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3题。(课件出示) (1)让学生先找一找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写一写,明确数量关系,并展示。 (3)根据画图,独立解决问题后全班交流讨论。 预设1:上山一共走9分,5分大约是走到一半多一些的位置。 预设2:我知道小马去磨坊的路由两段组成。已知上山路程是630米,关键求下山路程,且已知下山用了8分,每分走90米,因此下山要走90×8=720(米),一共要走630+720=1350(米),列成综合算式是630+90×8=1350(米)。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4题。(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特征。 教师:这些数的乘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其中一个乘数都是由数字9组成,非常接近100,1000,…… 教师:我们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如2×99=2×100-2=198, 2×999=2×1000-2=1998。请同学们参照老师的算法计算出其他算式的得数。 (2)观察得数的规律。 教师引导:第一组算式的乘积都是中间有一个“9”,两边个位和百位上数字之和是9,且百位从1开始依次多1,个位从8开始依次少1。 三、当堂训练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4练习五第4题。 分组练习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师引导:每组最后一个算式的计算是以前两个算式的结果作为基础。 2.课件出示教科书P65练习五第9题。 (1)学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再算一算。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数量关系及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 圈的方法不唯一 体现算法多样性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感受连乘和乘加两类问题之间的异同 学生在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避免错误的发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 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规律的意识 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64页“练习五”第5题和65页“练习五”第8题。 2.课本第66页“练习五”第11题、第12题。
板书设计 练习五 不进位乘法 一次进位乘法 连续进位乘法 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连乘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对问题的分析能根据学生困惑处有针对性地展开,直击学生的 痛点,讲解细腻,能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不足之处: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待加强。 教学建议:可以以闯关的形式展开练习,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答对一题奖10分,答错一题扣5分,最后评比出优胜组,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