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掌握基础的议论文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学习目标
揽( ) 失意 达观
契约( ) 监督( ) 排解( )
循环( ) 如释重负( ) 海阔天空
悲天悯人( )恩惠( ) 赔礼( )
卸却( )
lǎn
qì
xún
dū
jiě
shì
mǐn
不得志,不如意。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huì
péi
xiè
读读写写
海阔天空:
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心安理得: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仁人志士: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抱负的人。
成语积累
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1898年,他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他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他的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少年中国说》、《饮冰室合集》。
作者名片
《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
→对国家命运忧虑焦急
概念
三要素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包括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论证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多为名言警句、俗语等
多为事例、史实等
议论文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文体知识
基本结构
趣味导入
现阶段,你认为你“最苦”和“最乐”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应当 ,而不能 。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一部分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
背负责任
尽到责任
勇于负责任
逃避责任
整体感知
在梁启超的心目中,“最苦”和“最乐”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填写以下空格。
(1—3)
(4)
(5-6)
整体感知
1.文章的开篇很有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苦于身上背负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原句的表达用一连串的设问,不断提出答案又不断否定。既引人注意、引人思考,又起到了突出强调最后“背负责任最苦”这一观点的作用。
品读“苦”
贫而不苦是因为__________;失意而不苦是因为__________;
老、病而不苦是因为_______;而真正的痛苦是源于_ ________。
2.阅读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品读“苦”
老病死
失意
贫穷
人生痛苦的事
知足
安分
达观
知足
安分
(不多做分外希望)
达观
没有尽责任
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比喻论证:将“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的感受比作几千斤重担压在心头,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生最苦的事就是没有尽完责任这一观点,从而把抽象的感觉阐述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
(2)“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品读“苦”
3.阅读第3自然段,作者提到的哪些事属于“该做的事没有做完”(没有尽到责任)呢?
为什么要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开始论述?
举例论证: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未尽责任的种种情况以及痛苦感受,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没有尽完责任就是最苦的事”这一观点,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品读“苦”
①答应人的事没办;②欠钱没还;③受恩没报;④得罪人没赔礼
4.再次阅读第2、3自然段,思考:究竟什么是“责任”?为什么作者认为“没有尽完责任就是最苦的事”呢?
未尽责任 良心受谴责,时时受苦
责任就是:
去做应该做且力量能做到的事;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品读“苦”
由被动到主动,由浅入深
去做自己打定了主意要做的事。
1.速读第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形容尽完责任之后的状态的?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道理论证:引用古语和俗语,生动而精辟地论证了一个人尽完责任之后内心的轻松愉快,进一步论证尽完责任是人生第一件乐事,语言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得论证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
品读“乐”
(4)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对比论证:将不尽责任得苦与尽责任得乐相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一观点,使得论证具有说服力。
品读“乐”
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可以从有别于普通人的角度来补充论证“尽责任是最乐之事”的观点;
同时,由“小我”尽责任的“小乐”,上升到“大我”尽责任之“大乐”,议论更深刻、更透彻,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向他们学习。
2.有人说,第4段已经论述了“尽责任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的观点,第5自然段有点多余,你怎么看?
品读“乐”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孟子和曾子的话,列举仁人志士忧民忧国、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例子;有力而又具体地论证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们因为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一直受苦痛;引出后文作者的观点,他们日日尽责任,也日日在苦中得到真乐。
第六段的“卸除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卸除责任”是指推卸、逃避责任,未尽责任;
“解除责任”是指完成了责任,再无负担。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的。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品读“责任”
(6)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对比论证:将尽责任得快乐与躲避责任自投苦海相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了“人应该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这样才能获得快乐”这一观点,使得论证具有说服力。
品读“责任”
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再观全文,说一说:苦乐和负责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苦乐之辩
最苦
未尽责任
尽责任
最乐
人生应尽责任,而不能避责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
若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若想卸却责任,就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乃人间趣味。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梁启超
责任,究竟是什么?仿照下面的示例,联系生活实际或学过的课文,用几句话写下你对“责任”的理解。
【示例】责任,就是为了提高中国国防实力,邓稼先几十年奋战在核武器研发第一线,在核试验现场遇到突发问题,他以一句“我不能走”,显示了中华男儿的担当。
责任,就是为了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研究古代文化,撰写出《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拓展练笔
责任,就是为了抵抗外敌入侵,因“阿爷无大儿”,所以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责任,就是为了让过路人感受到温暖,小茅屋的“主人”们乐于助人,传递着雷锋精神,驿路梨花处处开;
责任,就是为了让全人类吃饱饭,袁隆平呕心沥血地研究杂交水稻技术并将其分享给全世界。
责任,就是离家上学时给父母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承诺,是放学回家后懂得用力所能及的劳动回报父母。
拓展练笔
你认为作为一名中学生,当下你有哪些责任?
作为学生,我们当下应以学习为己任,做好每天应该做的事,如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尽力完成好班级中该做的事情;
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房间,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事;
同时,我们要向圣人君子、仁人志士学习,对社会和国家,也要有责任意识。
畅谈责任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未尽责与尽责后的心情变化?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说。
示例:我们在学习中如有写作业这项责任未尽时,便会时刻担心老师的检查,父母的责罚,同学的嘲笑,内心煎熬着急;
若认真完成班级的一项任务后,如办黑板报,心里就会非常高兴、激动,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能为班级做一件事,很有价值。
畅谈责任
有人说,《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的语言既庄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介,既平实又有书卷气。
“平实”:平易、朴素、通俗。
“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等方面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给人高雅、儒雅之感。
你从文中哪些句子读出了其“平实”或“书卷气”?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品味语言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设问句,如日常对话般,增加朴素、亲切之感;
语气词,语言口语化,增加活泼、平易之感;
引用俗语,语言浅显易懂,增加通俗、亲切之感。
平实
品味语言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语言简洁;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四字词语;引用古语名言……
书卷气
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从责任之未尽与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要勇于负责。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负责。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责任对我们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更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