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方案设计
学校名称:宝龙山中学
课程名称:初中语文
内容主题:《虽有佳肴》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主备教师:杜娜
辅备教师:唐亚杰 周岩 杨春风 薛佳
上课年级 七年级 学科 语文 主题 虽有佳肴 导学教师 杜娜
课型 预习+展示 课时 2 学习日期 2015年11月19-20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的翻译全文。2、理解课文通过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道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3、体会教与学的关系,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的翻译全文。难点:理解课文通过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道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关键问题 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的翻译全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生成的问题得以解决。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开发学习工具单2、学生课前准备: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1-3分钟 情景引导(学术助理创设) 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呈现“学习目标” 产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能够目标明确第进行学习
二.自主学习结构预习 10-15分钟 创设自主预习情境 发放《问题导读评价单》,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预习 1. 学生根据老师要求,采取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2.组长、学科长组织指导预习
三.预习评价合作讨论 5-7分钟 创设预习评价情境 [旁白]评价问题。1.要求学科长组织小组合作读课文,准备展读2.学科长组织讨论交流生字词的积累3.组织讨论交流教师预设问题 1.学生通过讨论《导读评价单》纠正自己错题,争议大的问题和老师交流,也可等待展评时解决。2、小组长学科长监督、指导
四.小组展评合作探究 8-15分钟 创设展评情景 [旁白] 组织展评探究1.五个小组合作展读课文2.三个小组分别按音、形、义展讲积累的生字词 1. 学生对自己积累的字词要生动地展讲2.聆听的学生要在听别人展讲时作好记录。3.学生也可对别人展讲提出质疑。
五.归纳共性问题生成 2-5分钟 创设问题生成情境 [旁白]要求学习小组讨论生成。先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达成一致。1.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问题设计2.教师巡回指导问题生成本要有价值。 1.深入文本,自主生成问题。2.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本反馈给老师。
学习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2分钟 创设语言情境 用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学生认真倾听。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7-10分钟 创设组内合作交流情境 1、根据生成问题和课前发放的《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的问题指导小组讨论和展写。2、重点关注学生完成效果。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持组织。 1、学生课前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2、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策略。
重点问题,展示解决 15-30分钟 创设展示、交流、质疑情境 1、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大胆的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2、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进行解读。2、在同学展讲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3、在展讲完毕之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4、组长组织学生做好记录。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1-3分钟 创设总结情景 教师要求学生概括收获,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励表扬。 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时,可以适当记录
学习方案设计附件:
附件一:《虽有佳肴》问题导读----评价单
附件二:《虽有佳肴》问题解决----评价单
附件三:《虽有佳肴》问题巩固----评价单
《虽有佳肴》问题导读-评价单
七年级语文组 设计人:杜娜 审核人:七年级语文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2015-11-19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能够用现代汉语正确的翻译全文。
2、理解课文通过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阐述道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3、体会教与学的关系,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
【学法提示】
课前预习
一.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8.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9.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虽: 佳: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三、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
四、合作研讨,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我的问题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虽有佳肴》问题解决-评价单
七年级语文组 设计人:杜娜 审核人:七年级语文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 2015-11-19
【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术助理
《虽有佳肴》问题巩固-评价单
七年级语文组 设计人:杜娜 审核人:七年级语文组
班级 组名 姓名 时间:2015-11-19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 ) 2、不知其旨也( )
3、虽有至道( )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5、教然后知困( ) 6、然后能自反也 ( )
7、然后能自强也( ) 8、学学半( )
9、教学相长也( ) 10、不知其旨也( )
1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三、填空。
1、《礼记》,又名《 》,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 》《 》《 》。
“五经”是指《 》《 》《 》《 》《 》。
3、《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
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学习方案设计案例之《虽有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