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专题五 党的光辉历程
线索梳理
1
拓展提升
2
相关周年热点:中共二大召开100周年、南昌起义爆发95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70周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5周年
相关时政热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印发
摘录: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设问:根据摘录,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并归纳其历史意义。
答案: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历史意义: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线索梳理
1
线索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
线索
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同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进行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2021年印次表述:反动派)。在进攻城市遭遇挫折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经过14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培育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民族 精神 形成了包括红船精神、建党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在内的民族精神 促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奠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
建立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 (1)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 (2)颁布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文献;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法制保障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
基础
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 变革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培育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风气 (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代表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忘我劳动、奉献为民等的精神 (2)改革开放后,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小岗精神、深圳精神等,使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风气成为社会风气的主流 促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时期 成就 史实 对民族复兴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坚持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不间断的执政党自身建设 (1)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2)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败斗争 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构筑了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国际环境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领导开展“两弹一星”的研制 (3)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相对安全的外部条件
线索
3
新
面对困难和挫折,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积极应对和克服
时期 困难/挫折 应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国民革命 失败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2021年印次表述: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期 困难/挫折 应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日本侵华 九一八事变后:1936年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在白山黑水之间战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坚持敌后抗战
国民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人民的支持;在军事上,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 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军”侵犯我国边境 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同朝鲜军民一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时期 困难/挫折 应对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 新中国成立 初期“一穷 二白” (1)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运动 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实施,促使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文化 大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时期 困难/挫折 应对
改革 开放 新时期 九八抗洪、抗击非典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党和国家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最终赢得了九八抗洪、抗击非典的胜利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总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和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线索
4
新
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新
层面 时期 革新成果 概况
道路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 道路 学习苏俄,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受挫→结合中国国情,开创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过程中存在曲折和失误→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创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 思想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结果,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层面 时期 革新成果 概况
制度创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政治协商 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2)主要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在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立,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1)形成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地位和意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层面 时期 革新成果 概况
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2)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一国两制” 由邓小平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后逐渐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认识 (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自我革新,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自我革新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线索
5
新
重要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展指明方向
会议特征 重要会议 会议核心内容 对党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
党的建立 中共一大(1921年 7月23日) (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2021年印次更正)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会议 特征 重要会议 会议核心内容 对党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
确定党的纲领 中共二大(1922年) 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明确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任务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2021年印次更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确定建立统一战线的会议 中共三大(1923年) 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寻求团结同盟者,推进革命事业发展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会议 特征 重要会议 会议核心内容 对党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
确定党的方针 八七会议(1927年) (1)通过(2021年印次表述: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2021年印次表述:反动派)的总方针 (2)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 —
古田会议(1929年)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2021年印次删除)原则 提出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 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会议特征 重要会议 会议核心内容 对党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
的发展
确定党的路线 遵义会议(1935年)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共七大(1945年) 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会议特征 重要会议 会议核心内容 对党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
确立党的思想 中共七大(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先进的思想理论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对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二大(1982年)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四大(1992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 装全党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会议特征 重要会议 会议核心内容 对党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
确立党的思想 中共十六大 (2002 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先进的思想理论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对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十八大 (2012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九大(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会议 特征 重要会议 会议核心内容 对党的发展 对中华民族
的发展
确定党的工作中(重)心转移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明确了党在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都是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作出的重大决定或提出相应的方案,解决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 线索
6
新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
五四 精神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
建党 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八一 精神 追求真理、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不怕牺牲,敢为人先、开拓创新 南昌起义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
长征精神 (1)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3)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红军长征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共七大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
抗战 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
西柏坡精神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抗美援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
雷锋 精神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
焦裕禄精神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 奉献 焦裕禄
铁人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王进喜
小岗精神 敢为人先、突破创新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怕风险、敢闯敢干的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精神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农业“大包干”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抗疫 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脱贫攻坚斗争
总结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2)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自身,更有信心和毅力来创造我们民族的新辉煌,更加自觉地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拓展提升
做法类
1.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据此谈谈如何以史为鉴,开启下一个伟大新征程?
(1)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2)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
(3)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6)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8)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9)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认识类
2. 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是通过民主决策来制定政策、方针并指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政党;
(3)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折不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
3.纵观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决策来制定政策、方针,指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经验类
4.谈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史论结合类
5. 用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史实: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二大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此,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刻牢记人民需要,适时调整战略重点和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