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统编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
学习目标
1.识记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基本史实。(历史解释)
2.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劳动力结构、教育城市生活的变化及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唯物史观)
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威廉姆斯用“人口增长”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癌变,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政局稳定
劳动力结构变化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阅读教材P24及图表,说说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1839年,英国的419 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 296名妇女,妇女占一半还多。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 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 000多名。恩格斯调查了412个工厂,发现每个工厂都有二三个靠妻子劳动过活的男人。
——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
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19世纪英国工厂工作的女工
劳动力结构变化
1824年英国创办的牛津大学
德国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
大众教育
(1)原因: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2)时间:
19世纪中期以后
(3)表现:
(4)作用: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中等教育—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大众教育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只是一个小镇,工业革命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除了有很多纺织厂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工厂,逐渐成长为大型城市。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化
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美国大城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増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很容易引发流行病。
城市卫生状况差,缺乏统一规划。
城市化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等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雾都”伦敦
18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的西风吹散烟雾才告终。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 000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工厂排放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
伦敦的下水道19世纪孩子们在泰晤士河Southwark岸上玩耍,这里因肮脏的生活条件而被外界熟知。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在工业革命条件下,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卢德分子破坏工厂机器工人生活条件恶劣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19世纪30年代,吃肉是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生活,工人只有在星期天才可能吃到一点肉。
用来做衣服的料子都是不合适的……男人们大都穿着粗布及其他粗棉制品做的裤子和同样的料子做的上衣或夹克。
在利物浦市,全市人口中有五分之一即45 000多人,居住在狭窄,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里。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工人高强度劳动,收入却难以糊口
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分化严重
工业化国家如何应对发展中的问题?
想一想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势……19世纪60年代结婚的妇女平均有6个孩子,而到了90年代则平均只有4个孩子。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一)控制人口数量
时间 法令(节选)
1863年 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工业发展环境法》
1874年 第二个《工业发展环境法》
1906年 《制碱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30年 《道路交通法》
“清洁空气法”和“制碱等工业法”
1956年 《清洁空气法案》、《制碱等工厂法》、
1974年 《污染防止法》
1990年 《环境保护条例》
1995年 《环境法》
2008.11.26 《气候变化法》
今日伦敦已成为一座“绿色花园城市”,城区三分之一面积都被花园、公共绿地和森林覆盖,拥有100个社区花园、14个城市农场、80公里长的运河和50多个长满各种花草的自然保护区。
(二)颁布法律,治理环境污染
时间 立法(英国) 内容
1802 《工厂法》 对工作环境的卫生和保障学徒童工的个人卫生标准;对工作时长作了规定
1871 《工会法》 正式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并承认工会有代替雇员同雇主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力
1872 《雇主与雇员仲裁法》 确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1897 《雇员灾害赔偿法》 确立工伤赔偿制度
(三) 保障工人权益,缓和阶级矛盾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卫生条件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1890年巴黎的街道
1881年,第一辆由电力驱动的电车在德国里特希菲尔德问世
(四)改善城市环境和家庭卫生条件
在城市环境改善的同时,家庭卫生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1890 年,伦敦的一些富人家庭已安装了抽水马桶。但浴室还没有进入家庭,人们想洗澡就必须到公共浴室去。
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可以借鉴英国的哪些做法?想一想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