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太宗:李世民,“太宗”是他的庙号,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属于议论文。《步步高》P226
文题解读
补充:关于古代臣属向帝王进呈的奏章的统称。(《语基》P167)
疏:统称“奏疏”,分条陈述的意思,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书:上书、奏章。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逐条分析事理的一种公文文体。与“表”性质类似。如李斯《谏逐客书》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 《文心雕龙·章表》
拓展:文言文中特殊的说话方式
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
谤——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
诽——从旁指责过失;毁谤。
讥——指责;讥讽;讽谏。
说——劝说、说服。
千古“诤臣”——魏征
魏征,字玄成,唐朝宰相。隋末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不得重用。后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勣jì,授太子冼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太宗时任谏议大夫,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被称为“诤臣”,所言多被太宗采纳。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谥号“文贞”。
太子冼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
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京师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
高考真题回顾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释: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此话是唐太宗李世民临死前对臣子魏征的评价,可以说真正是高度评价。
背景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背后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
据说太宗看了这些奏疏,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将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
第三段:十思?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君:n→v,统治
诚:如果
可欲:贪图的东西
以:表目的,来
作:建造,兴建
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宁
谦冲:谦虚 牧:养
满溢:骄傲自满
下:n→v,居于……之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敬:慎
壅蔽:被堵塞蒙蔽
馋邪:以馋邪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黜:斥退 恶:adj→n,奸恶小人
谬赏:不恰当地奖赏
无标志性被动句
学习活动:自主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谏太宗十思疏 见可欲 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 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 思谦冲以自牧
惧满溢 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 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 思慎始而敬终 虑雍蔽 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 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 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 思无因怒而滥刑 克制欲望
爱民惜财
谦虚自养
广开言路
取之有度
慎始慎终
虚心纳谏
端身黜恶
奖赏得当
用刑有度
戒奢侈扰民
(生活)
戒骄傲自满
(待人)
戒纵欲过度
(处事)
戒轻信人言
(用人)
戒赏罚不公
(执法)
“十思”之现实意义
请讨论分析魏征提出的“十思”对有何现实意义。
①“十思”对青年学生培养自律勤奋、慎始敬终、勤俭节约的习惯,涵养谦虚包容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等都是有意义的。
②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十思”也有益于其保持清廉、节俭、谨慎、谦虚的作风,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作出利国利民的决策。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弘:光大
兹:这,此
简:选拔
能:贤能的人
善:好的意见
播:散布,传布
惠:仁爱,宽厚
信者:诚信的人
效:献出
豫游: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巡为“游”
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成语:垂拱而治)
化:受到教化
司:管理
役:役使
亏:违背 无为:道家主张,顺其自然
古义:听觉、视觉灵敏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卑以自牧: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慎始敬终:自始至终都谨慎。
简贤任能:选用贤能。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垂拱而治:指不费力气就使地方或国家得到管理,安享太平。
耳聪目明:视听灵敏。形容头脑清楚,目光敏锐。
第一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
固:形容词的使动,使…稳固
根本:古义是树木的根
今义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或说(事物的本质 )
浚:疏通水道
德义:德行和道义
理:治理得好
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
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当:主持,掌握(=知、典、掌、执、司、主)
神器:帝位 重:重权
域中:天地间 大:重位
极天:至高无上的皇权
无疆:无限,没有止境
休:喜庆,福禄(休戚相关/休戚与共)
安、危:形作名,安定的环境,危险的事情。
处:保持 厚:宽厚
胜:战胜,克服
塞:堵塞
判断句
学习活动:
魏征是怎么向唐太宗提出来的?
比喻论证: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中心论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排比
正反对比,进一步说明“积德义”要重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该点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段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元首:古义“君主,天子,帝王”
今义为“国家最高领导人”
景:大
殷忧:深深忧虑。
著:显著。 衰:衰减
而:连词,“却”,表示转折。
善始:好的开始(善始善终)
实:实在,的确。
克:能够(克勤克俭)
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大概。
岂:难道。
之:代词,代指天下。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纵情:古义指“放纵情感”
今义为“尽情”。
傲物:看不起别人,“物”在此处指“除自己以外的人”。
胡越:指北方与南方的少数民族。
行路:古义指“不相干的路人”
今义为“走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董:督察。
之:代词,代指百姓。
以:介词,“用”。
振:通“震”,威吓。
而:连词,“却”,表转折。
怀:感念,感激。
貌、心:n→状语,表面上,在心里。
大:译为“大小”。
人:百姓(心怀怨恨)。
深慎:深切戒慎。
奔车:疾驶的车辆。
其:难道。
忽:轻视。
状语后置句
学习活动: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进一步论述君王居安思危、厚积德义的重要性。
魏征是怎么一步步向唐太宗说明其重要性的?
开头总结历史经验: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取江山
守江山
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人
既得志 则纵情以傲物
胡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对比论证
警告: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比喻论证:水和舟喻民和君
成语积累
①休戚相关:休:喜庆,欢乐。戚:忧愁,悲哀。彼此之间的忧喜、祸福都互相关联。
②休戚与共:休:欢乐,喜悦。戚:忧愁,祸患。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
③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祸害。
④载舟覆舟: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⑤善始善终:做事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⑥戒奢以俭:戒奢侈,行节俭。以:连词,表并列。
⑦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⑧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 人能够善始善终。
谏太宗十思疏
一、固本浚源
二、总结历史
三、提出十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善始实繁
克终盖寡
引出警告: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课堂总结
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