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5 20:5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明白“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3.理解故事寓意,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矛和盾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走进第六单元的学习,指生读单元导语,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为我们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我们将穿越时空与智者一起去旅行,辨路人思维,探孙膑谋略,析船长智慧,学智者的经验,开启一场神奇的探险之旅。这节课我们就先聚焦路人思维,为探险之旅收集智慧的种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一:汉字溯源,体会造字智慧
1.上课前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些都是古代作战用的兵器,如果将这些兵器分为两类你会怎样分?为什么?看来你会善于分析。
2.这两种兵器是什么?
生:矛和盾。
师:你是如何猜测的?我们中国的汉字多么奇妙,有时候根据字形就能猜出来这个字是什么。矛和盾一个用于(攻击),一个用于(防守)。
3.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第15课《自相矛盾》,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充满智慧的思辨哲学。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矛和盾的写法)一起读。
活动二:读通课文,学习文言智慧
1.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有哪些好的方法?
(1)借助注释。
(2)借助资料。
(3)联系上下文。
师:同学们都积累了这么多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其实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文言文还有个一重要的方法就是反复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2.谁来读读课文?(真了不起,声音洪亮,发音准确,尤其读准了这几个难读的字)。请你将这几个字再来读读,(读得真好,字音准确。奖励你带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3.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停顿来。这是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仔细观察,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后面进行停顿。
师总结:学习文言文,可以在人物、地点、动词,事物的后面进行停顿。
4.用上这些停顿的方法,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指生读,听出了你的停顿。再找一位同学根据节奏划分读一读。
生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5.这个句子有些长也有点难,谁来挑战一下,请你来试试。(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读好了。这个句子第一个字读fú,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在它后面,要有停顿,读的时候声音要拉长,与连接盾和矛也要有停顿,教师范读,指生读,评价。一起读。
6.两个长句子同学们都读好了,现在请你拿出笔,读一读文中其他的句子,画出停顿。看你和老师标的一样吗?看着节奏划分请你读课文,你的声音真好听,读出了本文的节奏。我们一起读。
7.同学们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第一句话中这两个字都读 yù,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鬻:卖。第二个誉:夸耀、夸赞。)
师: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第一个是借助注释,第二个是联系上下文)你是一个非常会学习的孩子。请你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上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来理解弗和立这两个字。请你说,十分正确,讲讲这两句话的意思。请你读一读句子。
师:理解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用上学过的方法疏通文意,疏通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与同桌讨论。
师:指生讲文意,评价。再找一位同学说文意,看来你已经理解了这个故事。
掌握了文章大意,让我们带着对故事的理解,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来。老师范读,谁能像老师这样读?指生读,齐读。
三、穿越集市,探寻思维
活动三: 探寻思维,体悟古人智慧
1.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知道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吗?
生:卖矛和盾的楚人。或曰的路人,还有没有?作者。(贴板书三个人物)
楚人路人和作者都在说,他们说的内容不同。目的也就不同。
2.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的集市。话说这楚国集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一个正在高声叫卖的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卖的是什么?又是怎样叫卖的
请你读。你也来读。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他的盾和矛究竟厉害在哪里?
生:他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刺不破它。他的矛特别尖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师:你抓住了关键词,说出了盾和矛的特点。俗话说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身为商人,处在闹市,你认为楚人怎样才能将自己的矛和盾推销出去?
生:(大声吆喝,要突出特点来,举起来)
师:现在你就是楚人,请带着表情和动作,大声吆喝着将这个盾和矛推销出去。请你也来推销。我们一起以课本为盾,以笔为矛,推销推销。
3.楚人说他的盾特别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破,这个句子中的物是指怎样的事物?你能结合图片说说吗?这就是楚人所说的物莫能陷也,(贴板书莫能陷)那他的矛特别锐利,这里的物又是指什么样的事物,看来你理解了楚人这句话的用意。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于物无不陷也,(贴板书无不陷)楚人就是这样用这种绝对的话语,夸大了自己盾和矛的特点,一起读。
4.正当楚人满心欢喜地夸着自己的矛和盾时,一个路人满脸疑惑地发出质问了,谁来问 请你问。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你也来问。
师:我们一起来问。
师:楚人是如何回答的?(其人弗能应也)
5.为什么弗能应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到底会有哪些可能?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这个学习,走进路人的内心,明确“弗能应也”原因。(贴板书何如?)
小组讨论完成共学单。生学习。
师:填好了吗 [投屏] 请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展示。好,请第一组来拿着共学单到前面来。请你给我们大家解释介绍一下。
生:我们小组第一种可能是盾它是最坚固的,而矛它破损了,那就说明无不陷之矛是假的。
我们小组第二种可能就是盾破损了,而矛完好无损,那就说明不可陷之盾是假的。
我们小组第三种可能就是,盾也是破损了,矛也是破损了,那就说明他们两个都是假的。
这是你们的思维过程,也是路人的思维过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不管出现哪种结果,都说明楚人说的这两句话是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两千年前的路人不仅发现了楚人说话的漏洞,还发现了矛与盾之间的对立关系,所以他这样问道:一起读。
师:刚刚还自信满满的楚人,此时怎样?
生:尴尬的,哑口无言的。
师:为什么尴尬?
生:他发现自己不能自圆其说。
师:是的同学们。矛和盾本指两种兵器,因为他们作用相对,所以沿用至今也用来形容人的言行相互冲突,前后抵触。
7.刚才我们通过了解人物的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现在我们分角色再现当时的场景,男生读楚人的话,女生读路人说的话。教师旁白。
8.同学们我们通过走进楚人走入路人,理解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在楚国的集市上,一个小朋友就亲眼目睹了这件事,回到家他哈哈大笑地给家人讲道,今天在集市上发生了一件趣事——谁来替这个小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之间先试着讲一讲,进行互评,如果他能声音响亮自信讲述就给他一颗星,如果能语言流畅,情节完整就给他两颗星,若是能够加入动作表情,生动讲述就给他三颗星。开始吧。声音渐渐小了,找同学来讲一讲。同学们,看,刚才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再来讲这个故事,就别有一番味道。
四、理解寓意,背诵全文
活动四:明白寓意,传承圣人智慧
1.同学们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你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是谁写的吗?出示韩非子的资料,他为什么要提出矛盾呢?请你来读一读这则资料,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尧注重依法治国,舜注重以德化人,这两种治国方法不可能同时推行。所以他用这个故事来规劝当时的统治者。
师;看来你读懂了这则资料。韩非子就是借自相矛盾的故事规劝当时的国君,依法治国和以德化这两种治国之道不可同时推行。那这个故事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生: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自相矛盾。
生:做人要前后相应,不能前后抵触。
2.这么深刻的道理,作家只用一句话,就总结出来了, [出示句子] 请你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师:你也来读——一起读
师:同世而立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同时存在。
师:是的,自相矛盾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莫能陷的盾和无不陷的矛,不可同世而立。(贴板书不可同世而立)
3.同学们,故事中的楚人说话自相矛盾,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自相矛盾的现象。你能结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吗 你会怎样规劝他?
4.我们通过了解人物语言,得到了智慧的启迪,相信这个故事已经深深印在你的心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根据提示背一背这个故事!
5.本节课我们通过辨路人思维,得到了做人不可自相矛盾的智慧锦囊,下节课我们将探孙膑谋略,继续乘思维快船,扬探险之帆。
课下同学们再搜集韩非子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