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明朝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废除宰相制度
(1)目的:加强皇权。
(2)实施: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3)结果:对以后五百多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设内阁
(1)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倍增。
(2)过程
时期 官员/机构 概况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 内阁 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明中后期 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特别提醒:内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不是决策机构,仅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产物。
4、宦官专权
(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2)表现
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
(1)目的:宣扬国威(“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性质:朝贡贸易。
(3)经过: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评价
①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特别提醒:西洋是地理概念。一般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沿岸地区。
沿海危机
背景 ①元朝末年: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经济封锁的目的,严禁海外贸易,导致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为乱地方
过程 ①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②在福建、广州,戚继光与抗倭将领俞大献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结果 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内陆边疆关系
地域 民族 概况
北方 蒙古: 鞑靼、瓦剌 ①防御:为防御鞑靼、瓦剌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②战争:明中期,瓦剌还曾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 ③议和: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基本维持和平局面。
西南 西藏 ①藏族在明朝称为乌思藏。 ②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③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东北 女真族 ①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②女真族的发展历程 A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B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C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二)明清易代
(1)明朝灭亡: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2)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3)清朝统一:经过20多年的战斗,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