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统编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单元结构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 一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哪些会议 有什么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美国从繁荣到危机的表现,了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表现,概括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认识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危机。(唯物史观)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初步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一、从繁荣到危机
电冰箱
加州的汽车长队
洗衣机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因不少国家支付战争债务,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贮藏量在1913至1924年间从19.24亿美元增加到44.99亿美元,即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
材料二 从20年代开始,美国才真正成为所谓的“车轮上的国家1926年全美只有810万辆汽车,而到了1929年,则达到了总注册数量2310万辆的规模。这意味着当时全世界5/6的汽车总量,平均每五个美国人就有一辆汽车。……到了1929年,美国2000万家庭实现了电气化,煤油灯被淘汰,白炽灯不断普及,一半家庭有了吸尘器,1/3的家庭有了洗衣机。
繁荣的城市
吸尘器
(一)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一、从繁荣到危机
材料 1928年,胡佛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宣称:“现在,我们美国人距最终战胜贫困是如此之近,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都无法与我们相比。”大选获胜后,他又信誓旦旦地对美国人民说,要让每个家庭的“车库里都有两辆车”。
胡佛
(一)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一、从繁荣到危机
材料一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却只增加了2%。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一)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材料二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
“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一、从繁荣到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商品数量猛增
工人工资
水平低
消费
能力低
生产
大于
消费
供>求(供需严重失衡)
生产过剩
加剧
自由放任政策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不是人民不需要而是人民买不起。
1.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一、从繁荣到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2.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股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材料二 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名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一种普遍高涨的情绪把越来越多的迷糊人拉进了投资市场中,……寡妇、工厂的工人、擦鞋匠和招待,甚至那些并不十分渴望进入股市的人都冒险把他们全部积蓄投入到股票中,以获取转眼可得的财富。
——[美]《仅仅是昨天: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材料一 “想发财,买股票”,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购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购票投机活动。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银行
民众
企业
股市
挤兑存款
无力偿还
大量贷款
扩大供应
扩大供应
利润降低
刺激生产
刺激生产
股票贬值
消费降低
大量投资
财富缩水
一、从繁荣到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的背景
一、从繁荣到危机
(二)危机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布鲁克林每日鹰报》刊载的“华尔街股市崩溃,陷入恐慌”的头条新闻。
一、从繁荣到危机
(二)危机爆发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贸易额 减少了2/3。其中,美国的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一、从繁荣到危机
(二)危机爆发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穷人艰难度日
资本家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低价售卖汽车
无家可归的人
资本家销毁咖啡
美国人流落街头,变卖家产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倒牛奶
一、从繁荣到危机
(二)危机爆发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 15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近2万次罢工运动。美国全国范围的就有2700多次。
材料二 法西斯组织相继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如法国的火十字团、奥地利护国团,德国纳粹党。1929-1933年,纳粹党党员人数由15万猛增到近百万。
一、从繁荣到危机
(二)危机爆发
①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广大人民深受其害;
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③引发各国的政治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④法西斯势力对外侵略扩张,逐渐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二、罗斯福新政
加深经济危机
我向所有人保证,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来扭转经济形势。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
美国人民讽刺总统的无能,把各种衰败景象都以“胡佛”命名。
二、罗斯福新政
(一)时间、特点及目的
时间:1933年3月。
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目的: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二、罗斯福新政
(二)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会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二、罗斯福新政
(二)主要内容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二、罗斯福新政
(二)主要内容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二、罗斯福新政
(二)主要内容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材料 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4.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二、罗斯福新政
(二)主要内容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罗斯福新政“新”(特点)在哪里
?
核心:
国家干预
新的理论和政策
新的模式
国家干预经济
资本主义
新的起点
二、罗斯福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
1.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三)意义
失业率
工业生产恢复柱状图
二、罗斯福新政
(三)意义
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末,各州政府明显必须服从于联邦政府。总统成为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控制总统的权力。
材料三 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问题: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是否能够帮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呢
二、罗斯福新政
(四)局限性
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堂小结